展平蕊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教育局,甘肃 陇南 748500)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兴趣,以及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态度是当代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涉及的重点内容。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应当将这种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一种外在的、附加的义务,而是应当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培养,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熏陶与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初中语文日常教学当中,作为重点任务抓。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知识素养以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需要从学生存在自主意识和能力这个时间段就开始培养。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现在教学中的各个层面,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汉语言文化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是中国智慧和力量的体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学首当其冲的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而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以及教师都只注重与考试分数有关的教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导致人文精神及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越来越滞后,甚至被完全忽略。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难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独立思考,产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甚至也难以达到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人文精神的缺乏,导致学生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知识携带者,却失去了自身特点以及对社会的真正价值。从以上情况来看,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社会输送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初中语文教材中是经过多位教育界专家和学者经过充分讨论、研究和分析编撰出来的教材工具。其中收录的文章、诗词以及课外阅读小故事等,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筛选出来的精品内容。这些教材内容,在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精神的前提下,结合了现代人需求,融入了现代发展意识,关注于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发展,有助于帮助学生发挥继往开来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工具书。因此,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开展人文精神的培养,既可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授,还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针对学生刚进入初中开始学习,学习任务增加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做好过渡,并进行独立意识引导,帮助其顺利渡过叛逆期,教材中收录了《人生语言》《我的信念》《走一步,再走一步》等相关文章,目的是通过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对自己的人生转折阶段有所感悟,并指导学生进行小阶段人生的规划,帮助其顺利渡过由小学到初中阶段的转折。利用这些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进行人文素质以及抗打击能力、韧性及理想、人生的努力方向等人文思想的渗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教材中收录了《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等文章,通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同理心以及爱心等方式,帮助其养成乐于助人、心怀天下的美好品质和宏远志向,目的是帮助其确立高尚情操,确定努力的方向。随着学生的年龄不断增加,其自主能力不断增加,个人意识以及叛逆意识也明显增强,这个阶段的人文精神的塑造,则需要从责任、人生理想以及社会适应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因此,初中语文九年级教材中,将《敬业与乐业》《孤独之旅》等文章收录在编,通过这些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努力方向,并塑造稳定的人格,帮助学生解开心灵的矛盾。同时,使学生真正了解复杂的社会,通过学习和感悟,逐渐适应社会规则,为走上社会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是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得力工具,通过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使其充满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品格,并尽量顺利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内涵,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容易作为提升考试成绩的工具利用。而教学中难以有效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升作用有限。而即使涉及人文精神,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一语带过,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傅雷家书两则》的教学时,这篇文章涉及的人文精神教育范围比较广泛,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人文精神的涉及,也主要是从考试时涉及的文章、涉及的思想感情以及学生受到的启示出发,这也是考试中需要考查的问题。学生往往对这类问题不感兴趣,虽然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却兴趣索然,难以引起精神的共鸣。而处于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则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对文章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探索,获得自身素质的提升。例如,在进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文章表达的情感是,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那些充满信心,并且将困难化整为零,逐一击破,不断迈进,不断解决困难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文章入选初中教材的理由,是在于它能够教育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要退缩,不断前进,走好每一步,才能最终战胜困难。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自己曾经遇到的困难、当时的心态以及解决的办法等进行回忆,与文章中体现的精神相比较,引发学生的共鸣。通过这样的心灵震撼,在学生心中激起涟漪,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文章主人公害怕爬下悬崖的恐惧以及最后爬下悬崖的喜悦,并跟着主人公一起回味战胜困难那一刻的心情,从而达到自我心灵的升华。由此可见,采取生活经验共鸣的方式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而初中生面临更多的是课外时间。日常生活才是学生们的主场地,在生活中,他们经历社会的复杂与险恶,遇到各色人群,还会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人生起落。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只能停留在理论上,而真正的实践需要在生活中展开。在学生面对困难,有的会冷静面对,凭借自身实力解决,有的会束手无策,哭泣叹息,退缩放弃,有的则会在矛盾中自我反省,吸取教训后从头再来。这些学生的不同表现,也是其人文精神的外在体现。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知识的传授,并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提升人文素养,面对遇到的困难。例如,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之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家庭以及贫民区、富人区、工厂、商店、便利店、闹市等不同的场所和区域,和学生一起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事以及人们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自己感受和记录,并说出自身真实的想法,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针对不同学生的结论,教师可加以总结,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积极的态度进行引导,对消极的态度进行纠正,通过语文教材内容的引导,使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内容进行领会,促进自身人文素质和精神的升华。
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其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关。而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吸收,与其个人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人文精神的解读技巧,并通过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分析和理解,感悟文化作品中蕴涵的精神及道理,保证个人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人文素质是一种漫长的培养过程,因此,教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帮助学生从中吸取人文精神的精华,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如此,学生在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保持一贯的热情,才能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取得显著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明确,人生中的各个阶段胜利的前提都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最后的成功。通过语文教材知识中知识点的启发,帮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给予充足的时间,促进学生自身意志力的提升,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够保持韧性,最终获得胜利。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模式上做出改变,一方面可以从课堂氛围入手,通过制定严明的课堂制度,确保授课的有效性,避免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溜号、打闹等影响课堂教育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也应该着眼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对新教育手段的应用,例如立足于互联网应用开展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分组讨论,从而形式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多元性发展层面入手,针对不同学生在授课中得到的不同感悟进行引导教育,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带来的死板、统一的教学成果,结合学生自身所感,有的放矢地开展兴趣学习,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后自习和堂前预习时也能有更高的学习热情,自觉地根据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深入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
在初中语文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导和耐心引导,但由于初中语文学科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尤其是针对初一的新生,从而导致了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对备课内容有所轻视,对其中隐含的教育意义把握不够,导致了在实际授课时一方面仅仅将书本知识对学生进行了传播。另一方面,由于初中语文内容一般较简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一些观点看法融入授课内容中,此举也会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和成果的多样性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对初中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造成阻碍。
德育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开展。当然,想要实现德育教育的开展,首先还是需要教师自身道德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结合教材的内容深入挖掘德育教育资源,以此促进初中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再加上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还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人文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体现。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这一课程教学时,首先教师要以人文精神的渗透为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德育教育,结合本节课程的教育资源渗透德育的教育。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讲述了不平凡的岗位成就的不平凡的人生,就像每天凌晨就默默劳动的清洁工人、交警等岗位,这些岗位看似平凡,但是却可以让人们生活的环境更整洁、有秩序。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平凡岗位之外还有伟大的科学家,比如袁隆平院士、钟南山院士等等,这些都是为人们的生活做出极大贡献的人。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在内心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也为人文精神的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现行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节选自名著阅读片段,所以想要开展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做好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渗透教师不仅仅只讲述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做好课外延伸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全面,才能做好人文精神的渗透。例如在开展《隆中对》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为了做好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笔者不仅全面地讲解了本节课程的知识内容,同时也从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延伸,讲解了《三国演义》中的其他片段,以此帮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的前因后果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使学生可以正确地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角色,从而通过本节课程讲述的故事告知自己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以此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高度体现,是一种全面素质发展中需要的精神寄托。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意识的融合,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好的场所。通过充分利用教材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进行课外拓展,并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终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是新课改中对培养“会认识、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会自我发展”的一代新人的具体要求,应当将其列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