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翠
(淮安市金湖县金湖娃艺术小学,江苏 淮安 2230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学校进行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丰富资源。2014 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育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小学的美术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构建一个积极向上、有利于儿童身心成长的艺术氛围,更好地突出传统文化底蕴,引导儿童感受和学习我国传统绘画的表达形式与表现手法,越来越多的小学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了诸多传统绘画内容。“葫芦画”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品,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在葫芦上赋诗作画,是千百年来人们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笔者任教的学校选定“葫芦画”作为特色项目,将这一传统艺术融于教学中,既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也让学生真正传承传统优秀文化,领悟传统之美。在小学阶段现开展的“葫芦画”美术活动中,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既包含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又结合了一些画面内容、创作方法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也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将民间美术资源应用到中国的基础教育层面,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以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精神和手段,结合民间美术的精准元素,可以很好地促进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同时笔者任教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植养学生艺术人生”,开发此校本课程是学生喜欢和需要的,可以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美术教学强调引导孩子始终怀着敏锐的心,耐心观察平时的生活环境,亲自体会了解,并且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得孩子们本身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开发,还能够促使他们大胆地表现。作为我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葫芦画”在小学美术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制作“葫芦画”的素材,特别是地域性文化艺术方面的素材。促进“葫芦画”既具有传统性、艺术性,更具有地域性文化的特点,还能够引导孩子们了解、学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与他人交流探究,助推儿童的社会化成长。
小学是素质教育的开端,也是基础教育真正的“基础”。处于小学学段的学生们,正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其日后价值观的建立往往会造成深远的影响。为了从小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品质,小学教育也要更加重视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开拓多种多样的融合形式与路径。“葫芦画”是立足美术学科的、将传统绘画艺术与小学美术实践活动融合的具体方式。组建“葫芦画”工作坊,为“葫芦画”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教研的场所,营造研究的氛围。组建鉴赏社团,让学生直观感知“葫芦画”的传统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通过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情趣、具有个性的作品。学生创作成型的“葫芦画”作品,全都由辅导老师进行加工完善,贴上标签,供人参观,翔实记录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足迹。橱窗里摆放的烙画葫芦、彩绘葫芦作品,记录着学生们文学素养一步一步形成的过程。从参观到收集、从创作到收藏,这个小小的艺术工作坊成为全校师生热爱艺术和生活的见证者。这样可以让学生欣赏传统艺术“葫芦画”的民间艺术家和新锐艺术家的“葫芦画”作品,建立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引领学生设计与时俱进的艺术形象;寻找新型材料和“葫芦画”碰撞出特别的艺术形式;老师还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如建成葫芦种植实践基地,从种植到结果到最后的绘制,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葫芦画”诞生过程。扩大艺术工作坊的外延,组织“葫芦画”进社区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的作品通过赠送、义卖,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些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参加“葫芦画”实践活动,孩子们能够体验葫芦种植的乐趣,感受到“葫芦画”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学习“葫芦画”在我国具体的发展之路,欣赏诸多美丽的“葫芦画”作品。结合老师的相关指导,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民族文化,发展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日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家校联通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形式,通过优化家校协同交流管理,形成有效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老师可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建立微信群或云课堂引导家长在家中也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有关葫芦的知识常识,并且结合一些与葫芦有关的故事书、绘本、影视作品等等,带领孩子共同挖掘其中的创作灵感,模仿一些优秀的创作形式进行“葫芦画”的创作,让孩子们在家校创设的生活环境中,更好地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创造艺术的意识。
开展以学校葫芦种植基地和家庭为单位的“葫芦种植小能手”活动,让老师、学生、家长携手合作,共同体验生态种植。通过家校合作,老师、学生、家长不仅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还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孩子们和老师、家长有了说不完的话题。老师在校种植基地和学生们欣赏葫芦的千奇百怪的形态,相互交流葫芦的种植经验,也能够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有关葫芦的故事,从中老师和孩子们都能够获得愉悦的感受,同时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在亲子共同栽种葫芦活动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共同养护葫芦、交流葫芦的养护感受。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起观察、感受葫芦的生长变化、生命繁育的奥妙,由此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生命、爱家庭、乐于分享的丰富情感。最后,这些活动的开展也为学校进行家校沟通搭建了桥梁,增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
情感是指人的种种内心体验、感受和态度,对儿童的认知、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家庭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各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可以使儿童产生良好情感。由此尝试家校联通,开展有关“葫芦画”的实践活动,依据儿童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使之成为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葫芦画”实践活动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儿童的学习情感已经深化,是稳定的、深厚的。进而良性的情感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热爱“葫芦画”,使之产生对其兴趣感、价值感、自尊感、成就感的交互情感。
兴趣感是儿童对所学“葫芦画”知识和种植体验的好奇和满足,激发他们积极求索。价值感是儿童对“葫芦画”这种传统艺术有了认同,了解它的艺术价值,有了学习的需求。自尊感是儿童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大家的喜欢和尊重,获得情感满足。成就感是自己的活动成果获得老师、家长、同学好评,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增延学习兴趣。这些情感体验会对今后的“葫芦画”实践活动有着持久影响。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了“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由此学校对“葫芦画”特色课程的开发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鼓励师生积极参与课程开发,以建设“葫芦画”的拓展型课程基地为抓手,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通过“葫芦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构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达成办学培养目标的校本课程,能丰富、充实现有课程体系,为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撑性个案。将“葫芦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内容,一是因为笔者任教的学校位于县城,毗邻农村,土地资源丰富,可以自己种植葫芦,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二是笔者任教的学校一直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让学生在“习艺明礼”中“励志修身”,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将传统民间艺术应用到基础教育层面,结合民间美术的精准元素,丰富本校艺术类课程的内容,扩大校园文化的外延,让师生共同沐浴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为进一步实现“植养学生艺术人生”的办学目标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美术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对于调节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各方面综合素养有着积极影响。
优秀的“葫芦画”作品十分讲究构图与色彩搭配,因此在将“葫芦画”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过程中,老师的眼界不能仅局限于创新课堂形式、引入新内容上,要结合指导实践发展儿童在艺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孩子们欣赏优秀的“葫芦画”作品时,老师要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向他们讲解,例如向他们介绍创作者创作的思路、色彩运用的特色等等,引导儿童模仿借鉴优秀创作者的艺术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完善自己的“葫芦画”作品,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色彩搭配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小,他们对身边一切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并且渴望学习和了解。作为一种在葫芦上作画的传统绘画方式,但儿童很少接触过,将“葫芦画”应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势必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了解、学习这种绘画表现方式,并且感知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好奇心对于小学绘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们有了绘画的好奇心,其能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绘画课堂上,并且进行一些自主探究和尝试。笔者结合以往教学的经验,当老师向孩子们提起要开展“葫芦画”活动时,他们通常都是非常激动的,并且主动参与到绘画学习和实践中,创造不同的葫芦画作品。当平凡的葫芦披上了绘画的外衣,便拥有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些精致的葫芦传达着师生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和美好感受;当出彩的“葫芦画”赢得社会的赞誉并且在地方民俗艺术品占据一席之地,学生内心充满自豪,更加喜爱本地的民间艺术。
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内容才能够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以往的美术课堂循规蹈矩,学习的形式局限于单调的几种,儿童长期处于这样的美术课堂中,不但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受到局限,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所下降。“葫芦画”是一种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绘画形式,将这种绘画形式融入课堂,能够为美术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普遍对葫芦这种事物感到新奇,尽管大多数孩子都从影视动画作品中听说过这种事物,但是并没有真正接触或者了解过。当美术课堂将葫芦真正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孩子们就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模仿影视作品中的形象或者结合自己原有的认知进行再创造等形式,创作属于自己的“葫芦画”。结合以往开展过的“葫芦画”美术活动实践,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大展身手,有的孩子给葫芦穿上了不同色彩的衣服;有的孩子将葫芦画成了神气“葫芦娃”;有的在葫芦上画了不同的图案,将葫芦装饰成了艺术品……孩子们纷纷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乐此不疲,整个美术课堂氛围也活跃了起来。
我国有着诸多的优秀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葫芦画”也是其中一种。情感体验对于小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驱动力,在美术课堂学习和创作“葫芦画”的过程中,老师要格外重视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情感体验氛围,带领孩子们走进“葫芦画”艺术创作,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在愉悦的情感体验驱使下去创作、去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儿童不仅能够获得更加新颖、愉悦的美术课堂体验,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对民族文化建立起一定的认知了解,感受我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伟大与奇妙。结合老师的相关指导,能够帮助儿童从小就建立起良好的民族观,形成民族归属感、自豪感。
纵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几年来的发展历程,笔者体会最深的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接地气,因地制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生活即教育;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强加给学生过多的东西,不浮躁,不急功近利,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成就教育、成就学生。学校对葫芦彩绘技艺的研究与开发,能在实践活动中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和道德水平。今后老师们将不断探讨,不断发现,不断进步,为新课程改革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葫芦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出现,并不仅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好奇心、增强儿童愉悦感、发展儿童民族观,对儿童产生情感的正向影响。在日后的美术课堂中,老师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将“葫芦画”更好地与美术教学融合,为儿童创造更加富有感染力的情感体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