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英
课堂是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更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在充分论证所在学校的教情与学情,正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寻找到课堂改进的方式方法,即给教师一个“好课堂”支点,让教师为之而努力。只要学校管理工作者与教师都能带着思考走进课堂,让自己的课堂在规范的基础上高效运行,并向着智慧课堂靠近再靠近的同时,就是在创建“好课堂”。
课堂教学是科研与教学融合的主阵地,正如工作中我们常说的“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绩即成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注入“科研”的力量,在“好课堂”创建中凝聚团队智慧和创新精神同样需要有主导课题的实践引领。在《蛟河市教师队伍建设“金字塔”工程“三练两课”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好课堂”活动方案》中,明确了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师队伍建设“金字塔”工程“三练两课”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国家级课题“互联网+”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为主渠道,在教学改革中,发挥能力提升工程2.0 项目学习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起来,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指导教师创新实践各类“好课堂”。同样道理,学校在执行本方案的同时,不能一味地跟着走,需要在全市主导课题之下也要有学校的主导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这是由信息技术发展而衍生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又称之为智慧课堂。真正的智慧课堂,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对不是使用课件来辅助教学那么简单。如何从小的切入点来打造“好课堂”,教师课堂上小小的一个教学软件便可受到启发。计时器的运用属于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省级课题《小学教师线上微研的实践研究》线上微研活动中通过教师们对计时器应用的困惑、应用的智慧等内容的交流,课题《计时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应运而生。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小小计时器让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使生活中师生做事也有了时间观念。对于我校“诚信好课堂”以此来进行改进,最终确立的思路为“立标智慧导学、依标自主探究、达标限时训练、对标拓展应用”。作为一名教师,围绕学校的校本研修主题,提炼出教研组研修主题,再分解为自己要解决的小问题,其实就是运用课题来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
对于“好课堂”,当今有很多专家与教师纷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认为,“好课堂”的标准就是有趣加有效;素有“南冯北魏”之称的泰斗级人物冯恩洪提出了“好课堂”要做三件事、包含四要素、设计五步骤;也有人认为“有用、有趣、有效”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好课堂”……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课堂,课堂的精彩之处,恰恰在于它是未知的、不可复制的、最有生成性的。而教师在听评课活动中都会依据一定的标准,但同样的标准由不同的评价者来参照的时候由于理解不同评价也会不同;不同的学科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会不同,不同的年级同样的学科评价起来也会不同,不同的课型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小学语文微型课评价标准与小学语文微课的评价标准不能仅仅是因为一字之差而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而“好课堂”的评价标准,也没有固定的标准。但“好课堂”评价标准的创建要基于校情,办学理念不同,在长期教学管理中又有不同课堂教学模式,有的打造 “阳光课堂”,有的打造“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总之,不同管理之下课堂有不同的样态。“好课堂”评价标准还要基于不同的主体,教师主体不同、学生主体不同,还要考虑一定的教情与学情。教师水平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构建“好课堂”,标准依据也会不同。无论是上级下发的参考标准还是自己制定的标准,在使用中都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在创建“诚信好课堂”的过程中,我校分别成立创建“诚信示范好课堂”“诚信优质好课堂”“诚信达标好课堂”研究小组,分层次召开座谈会,研究制定课堂评价标准。通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论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不断完善课堂评价标准中,基于本校教情、学情之下的“好课堂”标准应运而生,在保持一定时间段标准的“稳定”之后再变化。动态发展的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的评价标准,任何现实的评价标准都会因教育的进步而逐渐暴露出问题与不足,我们拟将进一步在评价实践中检验、改进课堂评价标准,让其在“变脸”中保持它应有的生命力。
“好课堂”之所以提“好”字,要让全体教师先“优”起来,然后才可以打造节节都是“好课堂”。课堂是双减的主阵地,我们的阵地不能丢失。一堂好课的教学效果既要看教师教得好不好,还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好课堂”创建活动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及时唤醒,能够积极、自主、互助学习;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最终实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当任课教师达到能够准确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深入了解学情驾驭课堂,提升驾驭课堂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以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深度学习的课堂可称之为“好课堂”。在“好课堂”中师生一起探索、彼此尊重、相互启迪,共同完成对自我的发现和超越,实现共同成长的目标。但说到“好课堂”,有人说要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由评委评出分数最高的课堂教学就是“好课堂”。笔者认为,打造“好课堂”更应向常规课堂要质量,即便开展“好课堂”评比活动也是基于教师长期实践总结提升的一次展示评比,一定要包含教师常规课堂中学生成长样态考查。抓好常规,细化管理,向过程要质量。教师上课的精神饱满程度,学生学习的兴趣程度、课堂卫生和习惯养成。让学生“坐得好、听得好、说得好、写得好、读得好、理得好”,平时还要抓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书写规范字、掌握信息新技能、画好简笔画),扎实教学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好课堂”创建不是一阵风、一堂公开课,而是一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常规工作。当然,我们要避开课堂教学也会常出现的误区,比如,课件花样多,为了活动而设计活动;过多强调知识性,忽视课堂中的情感体验等。在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师生在一堂课堂中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与学相得益彰。
以互联网思维变革教研的理念、方法与技术,使得教师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支持的环境中,采用多样化教研方式,促进教师高水平专业化发展教研形态,依据“好课堂”评价标准,教师自由申报的同时,学校还要将教师进行分层,分为骨干教师、中坚教师、青年教师分别设计不同的活动来实践。当校内或学区、上级教科研部门通过评比研磨打造出来“示范好课堂”,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观课——认真学习示范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议课——集中评议并共同梳理示范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优化提质的策略;思课——通过对比、反思,寻找差距,运用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模式转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发挥大学区基地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还可以根据学区实际(路途遥远,交通不利,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不足两人),采取线上和线下有效结合的方式,指导学校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区“好课堂”研讨、展示活动。借助教学信息化2.0 培训项目中微能力点学到的不同技能,线下开展“软件灵活使用分享会”。为发挥成员校优势学科与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大学区“好课堂”创建还可以采用轮值负责制,按时间安排轮值学校负责组织实施线上与线下主题研修。如开展“校优共享”培训项目,将请来的专家现场讲座以直播的方式分享给大学区各校,足不出户便可以听到专家的讲座。校内线上集体备课,线下“数学智慧策略主题研讨活动”暨青年教师“好课堂”创建线上课例备课、线上“双减”之下作业设计实例分享等。借助中小学网络学习平台与智慧教育云等平台资源,利用企业微线与钉钉等软件,依托市级学科“名师工作室”,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深入研究“好课堂”教学,以优秀教师引领和带动普通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有效促进全市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助力全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书中对讲授法、阅读法和活动法这三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有意义,即扎实;有效率,即充实;有生成性,即丰实;常态性,即平实;有待完善,即真实。无论是相关专家的教学法论述,还是对“好课堂”的解读,其实都有其独特的观点,而教师要做的是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适度应用与创新,最终打造属于自己与所教学生的“好课堂”。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教师都要有一定的学习力、反思力。在“好课堂”打造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在课堂上拓展学生学习的宽度与厚度,让教与学真正成为快乐的事,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学生在变,时代在变,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果不注重读书学习,不注重获取新的东西来充实自己,仅仅凭经验、凭惯性,即使教一辈子书,也只能是“教材”“教参”“标准答案”的传声筒而已,谈不上创新与发展。
学习不是让我们的头脑成为书籍的仓库,而是要让“吃下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成为我们教学中的“生产力”。也就是说,要把学习与教材、教学、学生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学习,反思我们的教学,通过学习,解决教学中的困惑,通过学习,提高我们对教书育人和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静下心来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经得起诱惑。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尽管教师的工作都是同样的辛苦、琐碎、清贫,但是,不学习会显出人生的差异,因为,生命里有了知识的维系,眼光会变得高贵,语言会变得优雅,思想会无比的深邃。
此外,“好课堂”的拓展除了拓展书中与生活中的知识外,还需要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把握教学内容呈现的目的、意义,把握育人目标的同时适当进行适度拓展知识与技能。
“植根研修,服务教学”。寻找到抓好日常教学研究的支撑和理论依据。通过自我课堂实践,通过观看他人课例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反思总结,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从“好课堂”范例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另外,在“好课堂”创建过程中,需要将部分教师培育成名师、中坚教师动起来、青年教师在拜师结对中迅速成长起来。最终,将优秀的“好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运用到平时教学实践中去,坚持“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思路,边学习、边创新、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