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伟 孙国燕
为了有效破解乡村小学内涵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我们以促进乡村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为突破口,开展了以“乡村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为主题的实践探索活动。
随着中等师范院校的取缔,近年来加入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虽然多是大专以上学历,但是多数年轻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训练。他们具有高学历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但是普遍缺少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专业水平亟待提高。而且,新教师的教师基本功水平普遍不高,对“新课标”的了解远远不够,基本不具备教育科研的能力,而且还缺少自主发展的意识。乡村小学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强化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小学能否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充分了解乡村小学新教师专业水平现状和专业发展需求,我们多次深入村小开展问卷调查和走访活动。调查发现,新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上都有强烈的需求,但是苦于找不到发展方向。目前来看,教育理论知识的严重匮乏、教育理念的严重滞后、终身学习观念薄弱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新课标”知之甚少,没有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对“新课标”的学习效果远远低于预想等多个方面。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个别新教师的思想存在着很大的波动性。对他们而言,还没有十足的动力支配他们扎根乡村热土,把自己的青春和知识奉献给乡村小学的教育事业。调查走访的结果确实令人不容乐观,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开展此项研究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事实上,一般的乡村小学都存在办学条件相对差,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落后,教师年龄两极分化严重,教育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学校内涵发展没有明确方向等问题。此外,由于乡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紧缺,所以导致很多新教师的专业对口率相对低。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教师成长,特别是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乡村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所有普通农村小学都要面临的问题。乡村小学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而且要力求短期高效。不但要帮助新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努力提高基本功水平,而且还要充分了解“新课标”、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更重要的是还要组织新教师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快速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最终才能全面提升新教师的专业水平。
选择这样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能够充分了解乡村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发现阻碍乡村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探索出促进乡村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新教师如能快速实现专业成长,就会大幅度提高乡村小学的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还有利于促进乡村小学的内涵发展。
通过阅读来进行理论学习绝对是提升专业素养的最佳途径,这一看法毋庸置疑。纵观身边的新老教师,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人真的不是很多。考虑到既然大家对于阅读的自觉性这么差,那就需要用外力来干涉。为此,我们成立了“理论学习共同体”,要求新教师全员加入,开展“大阅读”活动。共同体设总召集人,由学校业务领导兼任,负责定期推荐阅读书目,布置阶段学习任务。学习内容以各学科的“新课标”为主,辅以班级管理、家校共育等诸多方面。学习方式以阅读为主,又细分为集中阅读和个性阅读。集中阅读是指所有人共同阅读同一重要章节,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力求加深理解、达成共识。个性阅读则是指教师个人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某部书籍或某一章节。共同体成员每天都要在学习群内打卡签到,按时上交以阅读笔记、学习感悟等为主要形式的作业。此外,共同体还定期组织召开读书报告会,为新教师搭建分享阅读经验、交流阅读心得的沟通平台。
由于近年来入职的新教师在校期间多数都没有经历过教师基本功的专业训练,所以导致新教师的基本功水平普遍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在钢笔字和粉笔字这两个方面,书写不规范,在教学和批改中很难起到示范作用。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建了教师基本功训练班,要求新教师全员加入,其他教师自愿参与。训练班由学校公认的名师担任“教练”,开展新教师基本功强化训练。新教师每人配发一块小黑板,自备硬笔书法练习纸等物品。“教练”精心录制微课进行讲解示范,新教师认真观看、临摹练习。学校专门设置了展示区域,新教师每天完成的练习作品都要摆放或粘贴进行“公示”,参观教师可为心仪作品赠送小红花进行鼓励。在新教师的书写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之后,我们又先后穿插开展了简笔画、教学设计、说课、教学反思、即兴演讲等方面的专项训练。但是书写训练一直都在坚持,随着越来越多的老教师加入,活动效果越来越好。
对于新教师而言,曾经所谓远大的理想和投身乡村小学教育的现实势必会形成巨大反差。特别是那些来自外省市的新教师,除了同样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还要额外应对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做支撑,连坚持下去都会成问题,更不要说安心工作了,有特岗教师最终选择辞职,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了帮助新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我们开展了以积极心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活动。安排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心理健康学科骨干教师担任培训专家,以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指导。在宽松温馨的培训氛围中,帮助新教师领悟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神圣责任和重要意义,努力提升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此外,还带领新教师共同学习黄大年、张桂梅等老师的先进事迹,号召新教师向榜样看齐,守住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伟大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为了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我们深刻意识到“言传”和“身教”必须双管齐下。我校有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多人,为了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活动。首先是举行了非常具有仪式感的师徒结对工作启动大会,本着双向自愿的原则,在学校领导的见证下,多个师徒对子正式结成。徒弟向师傅敬献鲜花,师傅向徒弟赠送书籍。然后是出台日常管理办法,规定骨干教师主要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等几个方面进行专业引领,而且在听课、评课等活动的数量上做了具体要求,由学校业务领导负责对帮扶情况进行随机督导。最后是定期对帮扶效果进行评价,力求评价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和领导评价。在结果运用上,把师徒结对成绩作为教师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对表现出色的师徒对子,学校还要积极搭建展示平台及时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
骨干教师的结对帮扶采取的是近乎微格化的指导方式,大到班级管理,小到课堂教学导入技巧训练。这是一种全覆盖式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新教师缺乏乡村小学教学实战经验的不足。在骨干教师的倾囊相授下,新教师优化班级管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升。在校本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新教师思维活跃,总是能够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有效地破解教育教学中的诸多难题。
与老教师相比,新教师在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方面确实具备绝对优势。但事实上,新教师所掌握德育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种类并不多,而且有些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为此,我们以新教师为主要对象,实施了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一方面是对新教师掌握的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技术做进一步规范,包括文档排版和课件制作等多项内容。另一方面则是指导新教师开展积极探索,具体来讲就是在乡村小学现有条件下,使用仅有的设备,应用最基本的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接着,我们又以全县学校开展“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为有利契机,再次实施新一轮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虽然仍然是以新教师为主要对象,但是与第一轮相比却有明显不同,这次提升是以新教师为主角,具体操作是先帮助他们在智慧课堂应用等方面快速成长,然后反过来再让他们去带动其他教师,效果非常理想。
很多新教师都有类似的理想,那就是立志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从理论上分析,积极参与校本小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实现这个理想的最佳途径。于是,我们在帮助新教师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上做足了文章。从帮助新教师深入分析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难题或困惑入手,确定校本小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在初步拟定解决问题办法的基础上,明确校本小课题的研究内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以课题研究实验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积累研修反思等过程性材料。我们还有意把校本小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把研究内容有关联的校本小课题划分为一个研究序列,再帮助同序列的研究人员结成研究小组,及时分享研究经验。
艺术教育是我校的特色办学方式,所取得的成绩备受瞩目。为了使这个优良传统得以不断传承,我们一直非常关注新教师的个性特长,并注重发掘新教师的艺术潜能。我们先是了解新教师在哪个领域有怎样的特长,然后按音乐、体育、美术等类别编班开展培训,帮助他们从理论和技能两个方面快速提升。在“学有小成”之后就会安排他们参与艺术教育实践,即组建自己的特色活动小组并开展日常训练。一个富有才艺的新教师,势必会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他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一所艺术教育特色校,学校总会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在筹备的过程中,新教师总是最活跃的骨干力量,这无疑又丰富了新教师的业余生活。
开展乡村小学新教师发展研究这项活动,我们为所有教师营造出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校工会在生活上关心体贴新教师,业务领导在工作上悉心指导新教师,骨干教师在教学中毫无保留地引领新教师。在这宽松和谐的氛围中,随着合作次数的增多,教师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同时,新教师积极向上的姿态令老教师们深受感染,所有人的责任感、使命感都被充分激发出来,学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超强的凝聚力。在大局意识的驱使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地形成了教育教学合力。随着良好教育生态环境的生成,让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迸发出勃勃生机。此外,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相长”,新老教师的专业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实践证明,通过有效促进乡村小学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成功地提高了乡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实现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