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2-03-18 03:35金璐玫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徒校企我院

金璐玫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辽宁 大连 116100

一、实施背景

目前,辽宁省正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积极推进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合作建设,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优势产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布局。“十四五”时期,大连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支柱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中心,推动装备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做强做大高端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建设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研制基地,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1]。基于此,在智能制造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掌握国际标准、能与技能岗位需求精准对接的人才,毫无疑问是我们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伴随着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进行的大规模的智能化改造,企业减少了用工数量和成本,这对新时代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高技能人才匮乏问题凸显。大部分企业由于人才数量和投入有限等问题,单一企业很难形成独立的学徒班,而且高职院校大规模的“订单班”、学徒班也常常出现“跑单”严重的现象。

现代学徒制是指现代的学校教育与传统的学徒培训进行有机结合,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共同合作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职业教育制度[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是协调校企各方,保证学徒培养质量。不同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机制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3],需要根据不同产业和专业背景,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适应区域特点和专业要求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才能让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焕发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二、主要做法

我院(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创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即学校主导,由国内外具有丰富学徒培养经验的企业组团,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人才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培养掌握国际标准、熟悉国际规则、具备国际职业资格、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的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为辽宁省及大连市更好融入“一带一路”、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学校主导,遴选企业组团,搭建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平台

在市场的作用下,以校企合作章程为基础,学校主导,由有相同或相近技能岗位人才需求的企业自愿参加,通过学校、企业有效组织,创建“人才共同培养、成果共同享有、责任共同承担”的集团化合作方式。我院选择格劳博机床(中国)有限公司、山崎马扎克机床(辽宁)有限公司和大连远东精密工具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机床学徒人才培养的合作骨干企业。这几家企业属于机床和自动线制造类企业,每家企业每年需要一定数量的机床装调修高技能人才,按照相似性原则,2017年成立了机床学徒班。这些企业有完善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拥有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学徒职业教育的经验,并且生产设备设施与工艺水平高,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标准。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结合本校和企业等合作各方的实际情况,共同商定招生的规模,共同制定招生方案,共同进行招生招工宣传及实施工作,并签订三方协议[4]。2018年5月,我院机床学徒班成为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校企本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建立了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学校承担招生、学徒在校学习期间的校内教学运行与管理、师资薪酬与培养等成本费用;企业承担学徒(学生)在企业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习以及学徒在企业培训中心学习岗位技能课的学习资料、企业师傅的津贴、学徒劳保与津贴、学徒招聘、企业导师培养,以及给学徒缴纳雇主责任险等成本费用。

学徒培养过程中,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学资源[5],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双导师”,共同实施教学;“双导师”双向挂职锻炼,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共同进行学生考核评价等,实现学生身份由“学生—学徒—准员工—正式员工”的逐步转变。

(二)构建“校企融合、岗位精准对接”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及学徒成长规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标准”设置课程,构建了由“专业基本能力课程+岗位骨干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为主要构成的适合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学生前三个学期主要在校内进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部分专业课程学习,主要采用共性培养、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单项能力;第四学期本着按需定制、学生自愿原则,经过企生互选后,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组团学徒定制班;第五学期,学生全面进行学徒式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综合技能、专业拓展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第六学期,由定制企业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继续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毕业后,学生在企业进行就业。

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以校内实施为主,并聘请企业导师到学校授课,讲授共性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校企联合在校内校外建立了山崎马扎克实习道场、格劳博学徒培训中心、校内西门子教师工作站、机械加工实训中心、精密测量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室、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室等7个校内外共享型实训室[6]。实训室不但有效承载学生的教学活动,而且最近两年,共享型实训室供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实训达70人次,供校内导师进行机床装调修职业技能培训41人次。

在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时进行校企协作,课程实践环节在企业进行,以企业为主。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时,学生是定企定岗精准培养,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可复制在中小微企业群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打破了小微企业校企合作进行学徒培养难的壁垒[8]。

(三)立足校企实际,开启信息化、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做合一、车间课堂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为企业创造更加友好的学徒培养全过程的教学环境,在学徒培养过程中,校企共同搭建教学管理和课程学习网络平台,对专业课程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为各企业的高质量学徒培养奠定基础。目前已经完成20门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建设,极大地缓解了传统学徒制中企业师傅和企业设备在生产和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矛盾,使企业生产、教学两不误[8]。格劳博和山崎马扎克企业导师积极进行网络授课和远程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实现了学徒时间和空间的跨越式学习,保证了各企业学徒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在学徒管理方面,校企导师借助微信群公众号、腾讯会议、实习平台等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工作情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校企多次召开视频会议,进行工作布置以及交流。

(四)引入国际优质资源,与跨国企业深度合作,使学生掌握国际标准,熟悉国际规则

我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协同合作企业,借鉴德国文化部和联邦职教所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工框架教学大纲》和《工业电气工种机电一体化工培训设计大纲》,与德国“客尼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按照德国标准,开发了一套活页教材。活页教材包含3个模块,以4个组件、5个项目为载体,将课程体系中的钳工、机械制图、车铣电气、液压、PLC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院还专门为学徒班购买了对接德国AHK机电一体化工职业资格考试课程资源。

我院引进了享誉欧洲的FACTORY I/O PLC虚拟仿真实验室与电子教材,并将相应内容制作成系列微课。与日本的山崎马扎克机床(辽宁)有限公司、德国的格劳博机床(中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将其实践课程体系本土化,使学生在学习和实习中不断熟悉国际标准,加深对国际标准的理解。引进相应的国际考试体系,鼓励学生参加考试,取得国际职业资格。在日益国际化的劳动市场中,让学生掌握国际通用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从而更加有能力和资格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2018年,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学徒全部参加了德国IHK题库认证考试。在学徒培养过程中,使用了德国工商大会IHK的《机电一体化图标手册》《机械切削加工技术》等资料。

三、成果成效

目前我院“学校主导、企业组团、定制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已经在智能制造专业群实施多年,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2018年被选为全国第三批学徒制试点专业,并于2020年完成验收。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基础厚、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深受企业好评。

在专业岗位与国际化接轨的多年实践教学中,其学徒的国际化综合素质和国际化视野都明显提升,为企业提供了大批具有国际化实战性的技能人才。2019年和2020年,格劳博机床(中国)有限公司学徒IHK题库企业内部认证考试(即学徒结业考试)通过率100%。2019年格劳博选送了2名学徒学生前往德国GLOB公司总部培训交流2个月。该企业选派企业“能工巧匠”12人,在我院建立了机床维修大师工作站。聘请辽宁省工匠马树德和大连市工匠段广游入站,充分发挥校企“双导师”的优势特长,互帮互带,共同成长。2019年,校内导师中有1名获得辽宁省教学名师称号,校内外学徒导师组成机电一体化教师创新教学团队被辽宁省教育厅推送国家评选。2019年,我院申报了“2019年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地方合作项目地方创新子项目”,选派3名专业教师到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智能机械和智能设备学习。“学校主导、企业组团、定制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辐射带动我院很多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其中服装与服饰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2个专业成为辽宁省学徒试点专业。

本模式提高了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热情,每年会吸引2~3个企业加入专业群进行学徒培养。此模式采用集强、集约、集合实施方式,满足了中小型企业参与学徒培养需求,达到了“1+1>2”共赢效果。

四、经验总结

为了规范和加强现代学徒制学徒(学生)的管理,维护学徒(学生)以及各方的合法权益,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加强专兼结合“双导师”队伍建设,更好地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我院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系部协同合作企业出台了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这些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包括《现代学徒学分制管理办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现代学徒制课程、实训实习考核方案》等共24项,为稳步推进“定岗双元、工学交融、岗位成才”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院专业群经过多年实践,结合专业特点和合作企业实际,修订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并形成专业群自我诊断改进机制和管理制度,如《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师傅工作职责》《校企定期例会制度》《学徒实习管理制度》《第三方评价考核办法》《准员工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转为员工制度》《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运行制度来为人才定制的培养模式保驾护航。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常态化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查找不足,及时纠错,并在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几方面形成诊断与改进。

“学校主导、企业组团、定制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多家企业有效地组织起来,为招生、教学、就业提供了完善的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背靠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问题。小专业背靠了大企业,可实现职业教育的集团化,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的要求[9]。它突破了高职院校、技术型企业和生产型企业的组织边界,对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等展开整体运作,理顺了校企之间关于需求、价值和知识的关系,使校企合作更加牢固、工学结合得更加紧密[10]。在国际社会如火如荼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氛围及国内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导向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校企的共生关系,增强供需双方主体的融合程度,是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的重要命题[11]。

猜你喜欢
学徒校企我院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魔术师的学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