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梅,陈晓军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三教”改革,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更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随着时代发展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就要重点关注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
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涉及教育教学活动中诸多元素,而“三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1]。高职院校思政课“三教”改革,是以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材和教法进行改革,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关键性问题。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政课教材是衔接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重要介质,体现了思政课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教学方法决定着思政课教学效果。因此,只有系统推动思政课“三教”改革,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改革创新是引领思政课发展的不竭动力,但高职院校思政课“三教”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有章可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要”“八个相统一”“关键课程”等,是高职院校思政课“三教”改革的重要依据。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三教”改革,要特别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使命,具体表现为:一是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将思政课建设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联系起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教育方针、政策方略等。二是思政课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新时代思政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三是思政课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2]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思政课“三教”改革要坚持理论性原则,一是由思政课自身特点决定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主要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二是思政课建设需要理论创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离不开价值引领、人格塑造和道德的养成,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三是由思政课育人规律决定的。思政课归根到底承担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范畴。因此,思政课只有严格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高职思政课“三教”改革要坚持系统性原则。一是要坚持将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及相关选修课形成统一整体。思政课与职业院校选修课中的军事理论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教育等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各级各类思政课程之间的整体性、衔接性和协同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思政课教学内容,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层层递进、逐级上升,进而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紧跟时代发展。经过长期努力和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政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职思政课建设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高职院校思政课新局面。二是要满足师生需求。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思政课要保持其生命力,必须进行自我革新,通过改变和强化话语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来满足师生不同学习需求。三是要面对现实需求。思政课不是简单原理的讲解,要赋予理论以生命力,指导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思政课必须面对现实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学生关心、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1.优化机制,调动思政课教师积极性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思政课教师在育人前要先主动受教育。思政课教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内政外交国防等多方面内容,需要思政课教师主动、长期地进行学习。实践证明,思政课教师有积极性,他们才会主动自我提升、专注育人育才。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一是源自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教育教学和学生的热爱;二是来自学校的制度保障。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培训等方式,不断优化机制,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进而激发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
2.搭建平台,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动性
主动性源于自觉性,是个体发自内心的一种动力或潜力。要搭建思政课专家交流平台,建立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和研学基地,完善国家、省、学校三级培训体系。通过学术交流会、专题研讨班、周末理论大讲堂等方式,鼓励思政课教师潜心于三尺讲台、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自觉从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理论和生动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丰富思想,坚定信念。坚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知识讲授中,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以模范行为感染和激励学生[4]。
3.多措并举,发挥思政课教师创造性
思政课教师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创造性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再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同时,学校要认真落实思政课教学评价、教师考核等制度,通过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成果遴选等途径,不断激发高职思政教师的创造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改革要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目前,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使用同样教材,但高职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差异很大,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也不同。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改革要依据统编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框架,开展专题教学,凝练教材精华、突出核心要义,确保知识点完整,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突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特点。同时,要在学院党委指导下,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校本课程标准,共同开发紧密结合工作岗位的实践教程,确保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管用、够用、好用。还要基于思政课统编教材标准,遴选几门符合职业院校思政课特点的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几门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活页教材和数字化、立体化教材。
高职思政课要使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学得会,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一要坚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教法改革时,要充分利用企业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围绕专业特点,选择具有校企合作特点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水平[5]。同时,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开辟校企合作企业实践基地,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要坚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应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如教授教学法、专题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三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课程、网络短视频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辅助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建设独具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智慧课堂以及网络直播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交互咨询、资源共享的优质思政平台。
总之,改革创新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注重教材改革在守正上下功夫,坚持三大规律,注重价值引领;要注重教师改革从创新上下功夫,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注重教法改革在融入上下功夫,推进“课堂革命”,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