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2022-03-18 03:18韩雪飞
教师教育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笔者历史

◎韩雪飞

创新思维是指主体在创新意识的支配下,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创造出的前人或他人尚未创造的,独特新颖,且具有现实价值的思维成果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历史学科具有知识性、科学性、综合性以及思想性较强的特点,其中也蕴含着大量的创新教育素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不仅要关注如何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历史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注意学科融合。历史教师要加强对政治、哲学、经济、地理等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形成综合思维能力,建构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具有多维度思维引导能力的教师。“互联网+”时代,学生知识面普遍较广,更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例如,在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课中有关欧共体成立的内容时,有学生提问:“老师,《里斯本条约》是怎么回事?”由于具体内容教材未涉及,笔者诚恳地说:“老师也不了解具体内容。”于是下课后笔者立刻查找条约相关资料,在后面“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课中对《里斯本条约》的作用与意义进行了补充讲解,这既弥补了知识点纵横联系的不足,又拓展了学生对历史事件认识的思维深度。

第二,注重通过问题和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历史课堂问题的创意情境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关注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例如,讲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课时,笔者设计了情境问答:“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发起校内投票活动,你们猜谁得票第一?”以此启发学生,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很感兴趣,纷纷猜测,虽然都未猜中,但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发出来。在揭晓答案为马克思后,笔者再问:“为什么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评价如此之高?马克思主义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对世界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问题为导向,互学、互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样获取的知识也更为牢靠。

第三,发挥媒体优势,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历史教学要想做到润物无声,就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传统的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例如,讲授“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现旧时代航海家的生活,巩固新航路开辟背景的相关知识,学生也能迅速身临其境,加强记忆和理解。网络具有时空性、模拟性、多元性和延展性,可以解决传统教育的难题。让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碰撞产生合力,既能强化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积极性,又能拓展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第四,指导学生研读教材,做好课堂笔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高质量的教学必须立足教材并突破创新。教师要教会学生读书,善于对教材资料加以分析、理解、归纳,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针对德、意、日法西斯主义上台到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原因和过程,笔者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各国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提炼有效信息,最终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法西斯主义的极端民族主义特征。创新思维培养是从点状思维到线性思维,再提升到能对事物进行综合判断。这就要求教师尝试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将原本静态的教材内容活灵活现地呈现给学生。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改变“满堂灌”的老做法和“照本宣科”的老套路,关注学生需要与兴趣,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笔者历史
培养思维能力
老师,别走……
培养思维能力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