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启 李 丹 王 俊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教师发展目标的定位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认为教育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理想。教育家型教师把“教育家”作为价值参照,对应教师专业水准,是教师发展的良好愿景,适用于广泛的教师群体,普通教师经过不懈的努力也能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把大量优秀教师培养成为教育家型教师是当代教育回应“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这一中国教育发展时代命题的应然选择。
教育家型教师作为一个概念,近年来逐渐出现在学界中。2018年1月,“教育家型教师”正式在官方文件出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即“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1]。从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到教育家型教师,教师发展层次呈梯级上升。不同的是,前二者是主要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而言的教师发展层次,教育家型教师虽然仍基于专业发展水平但是已经不囿于此了。这里的教育家型教师应该具有教育家特质,是教师发展的更高境界。教育家因“爱”而研究教育,侧重于理论创新;教育家型教师因“爱”而塑造学生,更侧重于创新实践。
教育家型教师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教育家型教师的基石在于教师,在于教育实践,在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其次,形成了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实践模式与理论, 并能在未来教育改革中发挥示范与服务作用[2];第三,具有教育家特质,对教育、孩子充满深沉的爱,具有教育情怀与信念,具有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第四,教育家型教师既区别于教育家,又带有教育家的一些特点。因此,教育家型教师是对教师素质、能力及专业化水平达到最高水平的形象概括,也是教师自我追求的最高标准。教育家型教师是对教育事业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技能,具有优秀教师的品德特征及修养,并具有不断学习发展和创新的能力的人。[3]换言之,教育家型教师是人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及综合整体素质提高的最高期望。
教育家无法培养,也不能自封,但是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路径却有章可循。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会激发其内生性发展动力,使之在强烈的职业情感推动下,潜心教育教学和科研,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其次,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推动。各种外部评价引领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助推的作用, “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教研名师”等荣誉的获得体现了教师的职业价值,让他们在专业领域内积累了较高的威望,进而推动其承担更多的社会工作,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最终推动其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此外,大量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经历显示,其成长是内外因长期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专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地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地自我调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作为自主发展的主体,想成为教育家型教师的教师在没有外力驱动的条件下,依然会不断地自我发展,这种内部驱动的发展也就是教师个体内生性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师自主能力的发展和职业情感的深化两方面。
1.教师自主能力的发展
杨馥卿、葛水庆、王京华等学者指出,教师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和自主能力是教师自主能力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自主学习、自主反思和自主实践。[4]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通常是在教师个体自主意识支配下形成自主行为,而后影响自主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个体获得了成就,再次强化了意识,从而影响其行为与实践,即自主发展是教师不断自主学习、自主反思和自主实践的过程。具体而言,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总结、模仿借鉴,进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长期不断反复的过程中,教师个体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得以“内化”,逐步形成教师的自主能力,这一内部驱动促进教师个体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教师的自主学习主要有提升学历、阅读专业书刊、研修培训、学习参观、备课教研、课题研究等。这些自主学习更多的是直接的感性认识,是教育教学理论的积累,而随后的自我反思则是对其感性认识的再审视,这使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教师个体通过长期的学习、反思和实践,其教育思想和理念得以积累和沉淀。在不断“内化”的过程中,教师持续完善自我,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逐步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2.教师职业情感的深化
教育家型教师的形成除了通过自主发展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外,还需要具备强烈的职业情感。教育家型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更积极的职业情感,热爱教育事业,乐于教书育人,在教育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也是他们在教育职业生涯中不断前进的发展动力。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师从事的事业是育人,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自己像人一样地活着,他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一种使其成为人的影响。”[5]
教育家型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职业信念和理想。崇高的职业信念与理想激发了准教育家型教师内在的成长动机,使得他们对教育事业有着坚定而长远的目标。这种对教育事业高度的忠诚及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促使他们长期扎根于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寻求解决的方法,也使他们在获得扎实的专业技能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思想。[6]这些教师具备的教育情怀和信仰奠定了他们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的基础。
1.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推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基于该理论,不同的学习者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自己的理解,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进行学习,在真实情境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这一理论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教育家型教师成长奠定了理论基础。教师个体进入教师学习共同体中进行集体学习,可以产生大于个体学习的学习效果。因此,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的集体能够弥补个体知识的缺乏和能力的不足,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达到集智的效果。例如教研组、备课组的集智教研活动可以使教师个体在这个“学习场”中参与、协商、决策,让个体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内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得以发展,继而实现个体专业发展和提升。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分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主要包括各种教学科研活动,如听课评课、集智备课,校本研修、区域性的培训学习等,这些活动多是有组织的、系统的学习。非正式学习为发生在课堂、培训之外的教师群体的交流与沟通,多为零散的、片段式的学习,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2.政策引领下评价机制的激励
政策引领下的评价机制这一外部环境是教师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的重要条件,对于教育家型教师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原本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当政策引领下的评价机制出现后,教师的专业发展由“自然状态”转向“政策引导”。系统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激发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提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终使教师个人目标与政策愿景得以共同实现。
体系化的评价机制多以各种名师评选制度为基础,这些制度有国家层面的,也有地方层面的。国家层面有“卓越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评聘,笔者所在的湖北省襄阳市除落实以上评选政策外,还结合本土特色开展“襄派教育家”“隆中名师”的评选。[7]这些评价机制通过高标准的评选制度为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政策引领。而多元的名师评选制度本身也是一种赋予教师专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制度。拥有了这些荣誉称号的教师可以获得相应的待遇、地位和资源。因此,这些评价机制会激发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他们会以之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实现成为教育家型教师的目标。当然培养一批优秀的教育家型教师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积淀,因此从国家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1. 从自然成长到外部培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广大教师的共识。教育家型教师的自我发展是自然的发展状态,有着教师发展的内在的、一般的规律。教育家型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实践,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与能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实践方式、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不断的自我发展和社会互动中,完成了教师身份的建构。
政策引领下的教师培养和评价机制推动了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在国家和地方教师评价政策的引领下,教育家型教师的自然发展状态发生了改变,体系化的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加速了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高标准的选拔、培训、赋名等,助推了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各类名师培养机制、评选机制的不断出现和完善,为教师发展提供了专业平台和环境,让教师获得丰富的、优质的资源,加速了教师的自然成长,帮助一批批优秀的教师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2.从外部驱动助推个体发展
作为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重要条件,外部培养为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成长空间,但外部培养只有激发教师个体的内生动力才得以推动教师的成长。新时代多元的教师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有利于教师个体的发展。近年来,多层级的梯度培养机制,如校本研修、岗位练兵、岗位示范、集中研修等培养机制,较好地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和引领辐射作用,但也不断提升了名师自身专业素养;而名师论坛、专题研讨会等开放式的活动则推动了名师之间教育思想的交流,促进其逐步形成了系统化教育思想。在评价取向上,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了教师的内部动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其不断涵养教育情怀和教育信仰,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
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路径看似复杂,其实离不开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充分发挥“内外共生”的合力作用,有利于更多的优秀教师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教育家型教师是教师中的精英,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愿景。培养一支教育家型教师队伍,是党和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发展的要求,是新时代的热切呼唤、全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对教育家型教师内涵的研究和成长路径的探索,极具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具有襄阳本土特色的教育家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更具普遍性的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根据大量具体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