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辉,魏秀艳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高校食堂管理隶属于后勤服务,而高校食堂文化建设不只局限于经营和服务,还具有管理、协调及育人功能,因此在宏观视野中不能将其仅仅看作一个提供饮食的后勤部门,其对外更凸显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程度[1]。高校食堂有别于中小学食堂的最大特点是生源的广泛性和庞大性,不同生源地、不同民族、经历不同的学生前往同一所高校求知,意味着民族文化的碰撞和地方特色的交流,而高校食堂就是将这些多样的文化整合的平台之一。要让高校食堂服务被广大师生认可,其文化建设就要被重视起来。
高校食堂文化建设是基于“三服务、三育人”理念,兼具盈利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2]。所谓“三服务”是指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三育人”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以及环境育人。这正与校园文化紧密贴合。食堂作为高校最普遍且不可或缺的后勤部门,其内部文化建设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身心,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才会为学校奠定最坚实的发展基础,这也正是高校食堂文化所蕴含的特殊意义。对于高校食堂本身来说,文化具有特殊的凝聚力,它将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工作理念和文化背景的它员工聚集在一起,共同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构建有机的整体。
1.高校食堂文化建设是社会化改革的需求
自1999 年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明确强调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性,各高校陆续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化改革尝试。高校后勤服务水平也纷纷争相提高,而高校食堂则是后勤服务中的重要一环,是高校稳步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它既直接保障师生的温饱又间接地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氛围,以及学校区域产业化的发展。高校食堂管理不能完全市场化,要兼具经营与公益双线发展,要承担高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责任[3]。因此,高校食堂文化建设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2.高校食堂文化具有教育和行为导向功能[4]
高校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良好的环境又极易影响人们的心情,而良好的氛围会净化人们的思想和灵魂。高校食堂作为师生必不可少的场所对其生活也具有较大的影响,热情的服务和整洁的卫生环境都会潜在地提高师生的用餐心情,营造良好的学术和工作交流氛围。同时,良好的服务会让就餐的学生们感受到尊重,会间接地促使学生们努力去保护和谐的环境。此外,高校食堂文化建设针对在职员工也具有导向作用,文化的传播能够转变员工的工作思路,让其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自己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培养员工的服务精神和凝聚意识,保障高校食堂的良好运营。
3.高校食堂文化是校园课堂文化的延伸
课堂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意在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而校园文化不止于此,校园更是一个培养学生素养、教会学生思考感悟、升华自身人格的地方。高校食堂文化就在其中占有重要的部分[5]。一方面,可以利用食堂平台进行标语宣传,通过热情细致的服务塑造良好的食堂品牌效应,树立职工在食堂的敬业精神和奉献品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食堂平台进行志愿活动的组织,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后勤工作,能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爱护粮食的品质:高校食堂文化是良好的课外实践教育途径。
在管理机制方面,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部分食堂外包的现象,而外包的食堂内部员工也不属于学校正式编制,这暴露出后勤工作人员的管理与统筹协调问题,学校后勤管理部门成员无法以统一的标准严格要求在职工作人员,而食堂工作人员素质程度也参差不齐,导致食堂文化严重不足[6]。此外,窗口之间的竞争问题也尤为严重,为了有较大的盈利,个人承包窗口往往不顾及学校的规章制度以获取更多的客源,而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的就餐环境。在重视程度方面,许多高校将大部分目光投向校风与学风建设,对学术论坛、科技报告、课程教学等环节投入大量的关注。基础教学固然重要,但高校食堂作为集宣传、教育、娱乐为一体的师生栖息地也不容忽视。然而学校对食堂文化建设的资金预算和人员投入都有一定的不足,导致食堂硬件和软件建设分工不明确,没有很好地统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食堂的可持续性发展。
食堂的卫生一直是重中之重。由于食堂客流量较大,诸如筷子、勺子等餐具经消毒后都集中放在餐具箱中且并无遮盖物,极易沾染灰尘,而且师生直接拿取餐具的过程中也会有病菌的传播,这都会造成卫生安全的隐患。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食堂的公用餐具更是成为了直接接触源,若消毒不及时、不彻底,则会导致病菌在庞大的师生群体中传播,其后果将很难想象[7]。此外,食堂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操作不当也会对卫生安全造成影响。比如不佩戴口罩手套及工作帽,或用手直接触碰饭菜等违规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到饮食的安全,而这些不当行为也正映射出食堂文化建设的不足、规范性的缺失。
除食堂卫生外,剩菜剩饭管理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与解决。许多高校食堂为了节约资金,将中午的剩饭剩菜二次加工后于晚饭阶段继续售卖给师生。先不提营养成分的损失,只是菜本身的质量问题就成为了一项安全的隐患。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一些饭菜很容易发生变质从而影响到师生的身体健康。诚然,将剩饭剩菜直接扔掉会造成大量的浪费,但二次加工循环使用并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恰当方法,因为高校食堂面对的是大量的师生群体,是教育的核心力量,是经济社会建设的未来,而食堂则是这一庞大群体最坚实与基础的保障,不容有失。
作为消费者和服务受用者,师生也是维护食堂利益、加强食堂文化建设的一份子,而现如今部分高校师生对食堂的规章制度呈现不配合现象,最大的问题就是食物的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多部规定反对饮食铺张浪费,开展“光盘行动”以奖惩结合的方式打造节约环保的风气,而高校食堂更应做到一马当先。食堂管理部门做到有效监督,师生也应履行自己的责任。作为素质教育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更应知道节约环保的重要性,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然而,食堂浪费现象屡禁不绝。食堂饭菜的价格基本都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因此很多学生只挑选自己喜欢的菜品而并未明确了解自己的食量,将大量的剩饭剩菜扔掉,造成资源的重度浪费,在大量浪费的现象面前学生对此更加不以为然。此外,学生对食堂的支持程度不够。高校周围有特色餐馆、快餐厅等,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去正规餐厅改变口味固然合理同时能够为食堂减轻工作压力,然而,许多同学为追求新奇经常前往卫生条件较差的小餐馆甚至露天小餐饮,这对学生本身的身体健康就存在隐患。近些年地沟油的现象被频繁曝光,但学生却不以为然,这体现了学生对食堂的不重视。高校食堂运营的第一标准就是健康,学生需要相信食堂,食堂也应提供更美味的菜品,双方通力合作才能共同维护食堂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高校食堂文化建设首要任务是文化的宣传,通过开展各类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能够让师生对食堂文化具有更深刻的印象。过去食堂文化宣传受到资金设备等影响而被束缚,而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飞快,高校食堂文化发展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信息的快速流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思维交流,萌发出更多有趣的想法,而食堂软硬件的快速崛起又让这些想法能够付诸实践,将食堂文化宣传在校园中遍地开花。我们开展了以下宣传活动:
1.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既包括线上的点对点交流,又增加线下参观交流活动。线上交流即高校食堂可以建立个人运营的网站或公众号平台,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包括营业时间、菜品更新、窗口变更等发布上网,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及时选择目的地,不仅便捷了师生的就餐过程同时减轻了食堂的管理压力。此外,线上交流还可以提供反馈机制,师生通过网络平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食堂有效地采纳,双方实现共赢从而推动食堂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8]。线下参观交流活动实际上是给予师生一个切实参观食堂工作环境的机会,通过亲身体验饭菜的购买、加工以及卫生的清扫、维护,师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工作人员的辛苦。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志愿者岗位活动,包括采购原料、回收餐具、疫情期间协助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防范的检查和监督,让学生深入体验食堂工作环境,增加学生的阅历,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
2.充分利用好食堂环境
高校食堂在现代化背景下不应仅仅局限于用餐的场所,而充分利用其多功能大平台的优势开展新型文化传播活动。例如,在食堂的角落搭建“小型图书馆”,开辟读书办公区域,有需要的学生们可以在此区域安静地自习,饿了还可以前往就餐区域用餐,提升食堂的书香氛围,也能够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热情[9]。此外,食堂还可以搭建一些圆桌、沙发等设施为学生提供专门娱乐的环境供社团聚餐、课题组师生间交流使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间的感情,同时也为食堂增加收益。
3.将食堂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中不乏各类竞赛评比活动,而高校食堂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定期举办比赛活动,包括厨艺大赛,美食鉴赏等创新型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体验食堂文化的行列中去。此外,响应学校精准扶贫政策,食堂可以举办贫困生帮扶活动,包括增设扶贫窗口,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食堂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能够让学生们在食堂中感受到归属感,这也是高校食堂文化建设的意义。
良好的管理和监督体系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文化建设既要有上级领导的管理又要具备服务受众的监督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高校食堂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学校层面的领导管理。学校负责做好文化的引领工作,同时为食堂提供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把控大方向。其二是食堂团队的执行。食堂文化建设需要专门的团队按照学院的要求执行,包括基础设施的打造、活动的筹办和信息的宣传等,食堂文化的建设程度与团队的执行力密切相关。其三是受众者的监督。在高校中主要是指广大师生,师生要积极建言献策,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希望食堂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好,在食堂运营中师生属于多数群体,因此师生参与监督十分重要。面对问题及时反映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实现民主管理共同监督的制度体系,这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高校食堂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以师生为核心,全方位为师生服务。首先,要了解师生对饮食和环境方面的需求,合理采纳师生对文化发展的建议,在执行过程中保障师生自身的利益。例如,多制作一些地方特色的美食以满足来自不同地区师生的味蕾,吸引其就餐欲望;合理划分师生的就餐区域以及休闲区域,让师生在食堂中能够根据自身的性格选择合适的就餐环境;为食堂角落增添生活气息以增加师生对于食堂的归属感。其次,在食堂运营的过程中服务人员和被服务者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食堂人员作为服务者要保证师生的利益,尽可能满足师生的要求,而师生作为消费者也要尊重食堂人员的劳动成果,双方共同打造和谐的文化氛围[10]。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食堂不再仅仅是供师生饮食的场所,其功能在不断地变化,结构在不断地创新,文化在不断地发展。美食能够满足师生的味蕾,而食堂文化能滋润师生的心灵。食堂文化要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让师生在食堂能够感受到归属感。通过学院党政领导的指导、食堂团队的执行以及师生的监督与反馈共同建设具有高校特色的食堂文化,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