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清萍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10马克思主义的彻底性在于它的实践性,实践是真理的起源并能检验真理,而理论来自实践又能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就是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党,百年来,无论从党的领袖还是基层干部都无比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传播以及实践历练。在“左”“右”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度过了一次次实践中的曲折,弥补了理论中的不足,及时指明了方向、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终于探索出一条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道路。
理论是指基于某种总结或经验的知识体系总和,理论教育是指将这些理论以某种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以期获得受教育者的认同,发挥理论指导作用。理论从性质上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区分,经过科学验证的真理才能反映客观现实。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旗帜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之中反复检验过的真理,将此真理传递给受教育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以指引方向。毛泽东曾强调:“不重视学习理论,天天搞事务,一定会迷失方向。”[2]169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主要就是通过研究会、社团、不同类型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有志之士廓清思想迷雾,明确奋斗方向。在面临重要抉择的每一次历史关口,中国共产党都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以指导实践。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以助力教育对象对时代、国家、对人与社会关系正确看法的养成,进而自觉做出符合时代期盼的人生选择。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后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如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闻一多、放弃优越家境毅然投入革命的柳直荀等。在和平年代,无数奋斗者忽视个人利益,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遗余力,如乐于助人的雷锋同志、鞠躬尽粹的焦裕禄、为国奉献的钱学森等。在新时代,涌现了一批批勇于担当使命的时代楷模,钟南山、张桂梅他们都是值得被载入史册的英雄。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以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能获得的全部知识作为理论之基,始终凭借其知识力量顺应时代转换、民族进步,满足了时代发展所需和个人社会化现实诉求。遵循主线、做到有的放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动实践的主要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时代背景任务不同,个体诉求不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以开放姿态因时而变,在理论时空延展中推动历史发展。早期共产党小组主要通过定期例会集中交流分享,学习内容如《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唯物史观》等,通过集体教育解决党员思想上的困惑,为党组织发展壮大、积蓄革命力量做准备。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原著、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肃清党内不良风气,为培养思想、作风、组织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迎接国内外敌对势力挑战。从理论教育的目的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红军大学、陕北公学等高校为代表,通过“马列主义”等课程的开设帮助青年认清中国革命现状,唤醒革命斗志。在党成立初期,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尤其重视向青年学生宣传马列学说,将先进人物纳入党组织之中,目的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力,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对中国前途命运的信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理论教育日益完备化,主要通过讲师团、干部培训基地、高校马克思主义研学基地、实施青马工程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研究,目的是促进体系的完善,培育人才。而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主要从筑牢意识形态、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展开。习近平在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3]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够不断推动理论创新,释放真理力量,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一方面理论教育融入实践是理论实现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是因为从其传入中国,就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深度结合,在实践之中不断深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实现了伟大进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变革;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新时代,面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彰显出了理论生命力。“马克思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等一切诋毁马克思主义的谣言不攻自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历久弥新,让世界深刻感知到其理论的科学性和价值性。
另一方面,理论教育融入实践能够丰富教育形式。理论是深奥的,理论教育需要借助丰富形式以便被更轻松领悟,避免理论教育呆板化。在建党初期,有很多干部是文盲,为了更好开展理论教育总是从干部所熟知的工作入手,一边扫除文盲,一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生动语言传递。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实事求是地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凝聚了人心,发挥了极佳的宣传教育效果。新时代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特别是新时代青年面临多元化思潮冲击,接收信息爆炸式增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够被教育对象接受需要教育者用更具亲和感、时代感的语言。最后,理论教育融入实践能够推动理论创新。理论融入实践,实践经验总结又再次提炼为理论,从而推动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不断与时代融合回应时代期盼、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之中不断深化,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在新时代,面临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在与时代使命相契合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如凝练伟大革命精神、弘扬伟大时代精神、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等,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能够解决时代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政治性与学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两大鲜明特质,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活力。其中,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天然属性,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学理性是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要求,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水平与实际效果。
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政治性是政治理论的天然属性,任何一种政治理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无法超越政治和阶级的范围。正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明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4]178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性、阶级性和人民性是并举的。旗帜鲜明讲政治,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如中共一大决议明确指出:“任何出版物,均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决议的文章。”[5]7中共二大提出:“党的一切机关报,均须由已经证实为忠于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共产党编辑。”[6]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性质与特点决定的。
其二,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第一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性,也由使命任务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政治工作的关键一环,承担着思想、理论、政治教育的任务,其中政治教育事关能否培养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可靠接班人问题,是开展理论教育的关键。毛泽东在抗日政治动员中要求,要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对党的政策主张、作战成果予以宣传。“政治动员军民的问题,实在太重要了。”[6]513邓小平提出:“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7]104习近平针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明确要求,其中“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居于首位。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马克思主义涵括马克思主义范畴、概念、原理,具有缜密系统体系,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人类集体理性智慧之结晶付诸学理性探索。
一方面,学理性探索能够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学理性探索是指人们通过对理论基本概念、原理的深入、全面系统研究,形成对理论更加透彻深入的认识,发挥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学理性探索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读原著、学经典是学理性探索的重要积淀。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些智慧结晶付诸学理探索。延安整风时期,中央指定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五本理论书籍作为指定读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厘清思想困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的理论读本 《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普及读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为学理性探索奠定了基础。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在2021年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理性的体现。革命先辈在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还通过出版报刊、成立协会、发表评论等途径介绍党的基本知识,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经验,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特别是毛泽东同志以其深厚理论功底与造诣发表了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章,为大众化提供了丰富营养。
另一方面,学理性探索能够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挥实效性。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8]24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够充分释放真理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性探索是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挥实效的重要途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知半解、半信半疑、归根结底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理性把握不足的体现,没有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核。通过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理性,能够帮助马克思主义真正进教育对象头脑,让其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什么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也能在学理分析过程中潜移默化融入意识形态、政治性要求,实现以学理性方式讲政治,拓宽理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吸引力、说服力、引导力,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作用。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作为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在实践中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向互动角度思考如何落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验总结和应然思考。“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特别要处理好“真学真懂”与“真信真用”之关系。
“真学真懂”是前提基础。教育者的“真学”关涉的是主体行为、学习态度和理念问题。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要有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学习提升、自我蜕变的职业自律,确保理论教育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就是一批意识最先觉醒的先进知识分子自发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躬身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过程。延安时期从事干部教育的辅导员以参加党校培训、自我学习、讨论分享为常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体系严密,更需要教育者自觉自为,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更新教育装备。而教育对象的“真学”,主要表现在学习的科学性、系统性、方法性。毛泽东强调:“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9]800真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方面要把握理论学习的科学性。从里到外,原原本本读经典原著;西方经典著作和本土理论研究成果都要读,且要有比较地读,学习党的最新精神,紧跟时代发展脉络。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习的系统性。党成立初期,就通过大力发行报刊、宣传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延安时期的党校教育就是正规马列学院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高校成为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要力求学习全面性和系统性,从书籍、报刊、电子媒体等广泛吸取营养;充分利用党校、高校以系统学习补充学习的方式全方位搭建学习平台。最后要掌握学习方法。理论学习初涉是枯燥的,反复咀嚼后是回味无穷的。毛泽东同志在多个场合提及了“反复”阅读的重要性,对理论的把握遵循从浅到深、从读到悟、从理论知识习得到建立理论审美的过程,任何浅尝辄止或生吞活剥注定无法品味理论真滋味。
感觉是认识的逻辑起点,“真懂”既是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客观衡量标准。所以判断是否“真懂”,可以通过思想理论深度以及是否具备实践自觉来检验。首先,“真懂”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已经融入主体世界,能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是衡量是否“真懂”的重要标准。其次,真懂马克思主义,还集中体现为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根本特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基础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生活实践。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用“瞎子摸鱼”来形象比喻机械理解马克思主义、无法学以致用的现象,这种“瞎子摸鱼”就是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质,没有做到“真懂”。因此,教育者要做到“真懂”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全面系统把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本土化的语言开展理论教育,从学术语言到教学语言、生活语言的灵活转变,深入浅出避免晦涩难懂的话语,把握理论内容的层次与逻辑关联。同时能够为教育对象答疑解惑,将生活实际案例进行理论凝练、理论分析。教育对象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懂”,就是能够理解教育内容、形成学习体会。深层次就是能够做到自觉用理论指导实践,主动追求理论和实践创新。理论体悟是一个不断积累顿悟、再积累、顿悟的循环过程。革命年代的有志之士尚能克服各种困难以坚定追求真理的勇气在战斗间隙、在田野寒风里学习,和平年代的我们更要珍惜美好生活,用踏实、持之以恒的态度去践行“真学真懂”。
“真信真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键。“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不一定能够做到“真信真用”,而做到了“真信真用”,一定代表着理论教育和学习的“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终立足点在于要“真信真用”。
“真信”是马克思理论教育成果的深刻体现。人们对理论的获取需要经历从自发到自觉,最终建立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贯穿党的重要发展阶段,在民众意识觉醒、凝聚集体共识、鼓舞团结奋进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党史,共产党正是通过对青年锲而不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培养了一代代理想信念坚定、拥有正确人生价值观的英才,确保党战胜了各种苦难创造辉煌,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真信”关键要解决怎样使得教育对象“真信”的问题,即如何通过理论教育使得教育对象信仰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作为人生信条、行事准则。回顾党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信仰,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进程深度耦合。在革命战争年代,理论教育是传播革命火种的播种机。党成立初期,为了凝聚革命力量,借助工人罢工、妇女运动、农民运动等形式广泛在工人、农民、青少年间开展理论鼓动和宣传;在和平年代,理论教育是凝心聚力、团结力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相关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深入实践,形成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从国家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从社会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就与历史进程深度耦合,在时代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稳定器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人信服的现实依据。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对象本体互促。马克思主义理论关切本体精神生活发展,通过激发情感共鸣和内心信服,进而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尺度,实现与教育对象本体互促。理论教育深受大环境影响,革命年代的群众对先进革命的理论求知若渴,理论教育进展十分顺利,无数青年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生信仰。而新时代的环境分外复杂,时代迅猛发展下各类问题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教育也时而表现得力不从心。其原因关键在于教育对象是否感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自身发展的关联互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仅因其能够满足时代诉求,更因为从个人层面它能够促进个人成长发展,使得个人具备担负时代使命的知识、价值、精神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蕴含着对先进思想、优秀文化的批判继承,对实践经验的批判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前瞻和科学预测,始终能够通过理论教育引领教育对象成长,因而能够成为青年安身立命之信仰。
“真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理论教育是意识先行,最终为促知促行。“真信”马克思主义就能够“真用”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用”既包括理论本身有用、管用,也要求大家会用和真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劫难,有志之士探索救亡图存之道,经历多次失败,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引导着实践的推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迎来了辉煌灿烂的前程。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方向领航精神指引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在历史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是有用、管用的,理论教育只要扎实有效,就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理论教育之中,关键是如何将具有真理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充分发挥其作用,也就是会用和真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4]134作为理论教育者,一方面要从意识形态高度守住马克思意识形态主阵地。马克思主义立足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永远扛起的理论大旗。另一方面要从人才培养角度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助力新时代青年认清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头脑,引领青年与时代发展同行。作为教育对象,无论是普通青年、大学生、党员干部还是群众,都要努力争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行家里手、宣传者和传播者、坚定的维护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色添彩。将理论所学所思所悟融于工作与生活,自觉与错误的思想做斗争,涵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协调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