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意蕴·现实困境·破解之道: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三维探赜

2022-03-18 03:02卢成观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困境领导

卢成观

(右江民族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郑重强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1]293习近平同志之所以强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是因为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习近平同志为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指明了重要方向。实际上,早在2015年7月,教育部联合中组部和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是针对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专门意见,该意见对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进行了系统性和规范性要求。2020年1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6号,标志着《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正式颁布执行,该规定提出了要努力探索和积极构建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长效机制。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该意见强调高校领导干部带头讲好思政课,对于打造一支信仰坚定、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具有积极意义。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以及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围绕高校领导干部为何要讲好思政课、如何才能讲好思政课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这事关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的最终落实。

因此,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等,特别需要学术界加以深入研究和阐发,才能更好地推进思政课建设,才能真正落实好党和国家关于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具体意见和重要要求。然而,经过搜索发现学界关于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研究凤毛麟角,张振芝在其论文《党政领导干部讲好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中强调,党政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具有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党政领导干部政治能力重要意义[2];江俊文围绕领导干部上讲台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意蕴和领导干部上讲台“点亮”思政课实践教学基本策略进行了探讨,从价值意蕴角度认为具有示范导向作用和有利于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从实践策略角度认为可以通过合理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和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工作机制等方面加以进行[3];人民论坛课题组以《为什么要上讲台?怎么讲受欢迎?》为主线在社会上进行了实际调研,得出超九成公众认为领导干部上讲台“有必要”的结论,同时围绕领导干部到底“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个重要话题,课题组认为领导干部上讲台需要注重提前调研、找好选题和注重交流[4]。除此以外,以“领导干部”并含“思政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未发现有其他相关的核心论文,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学界关于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这个时代课题的研究重视程度还不够,目前仍然处于研究的薄弱环节。因而对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进行深入探讨应当引起学界的重视,应该成为今后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此,应当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好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并进一步厘清其内在困境和为此寻求破解之道,以期从理论上为推动我国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略尽绵薄之力。

1 新时代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作为落实和完成教育教学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性、明显的修身性和突出的建构性等“自性”特点,表现出强大的理论魅力、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5]。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切身实际感受到这些独特的魅力,就离不开教学队伍所创造的强大教学感染力,高校领导干部是思政课教学队伍的重要成员,与其他思政课教师相比,他们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正确把握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是落实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重要一步。

1.1 有利于充实思政课教学队伍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新时代思政课要建设好、建设强,就离不开教学队伍这个重要的群体。从我国思政课教学队伍的现状来看,一般而言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或社科部等)专职教师为主,这些教师长期奋战在思政课教学一线,对我国思政课建设和改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还有高校相关行政部门人员有时候也会参与部分思政课教学工作,是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队伍的有益补充。但近年来,为了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党和国家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足思政课教师。为了满足这个配比要求,各高校纷纷出台招聘计划,思政课教学队伍得到了一定充实。但是,这也恰好反映出我国思政课教学队伍在过去的若干年内,其教师数量是明显不达标的,由此才导致部分高校目前仍然在为补齐思政课教师而烦恼。随着党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要求高校党政干部合理承担思政课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队伍因此如虎添翼,有效地缓解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紧张局势。因此,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带头加入思政课教学中,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瞬间在我国高校蔚然成风,这不但深度契合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6],还大大地充实了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队伍,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1.2 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魅力

思政课的教学魅力是指思政课教师在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时,应该具备的动人心魄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沁人心脾的高贵精神气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这种魅力往往表现为理论魅力。但是,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政治品格,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魅力便无从谈起,政治品格和理论魅力始终是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导向[7],这是提升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根本保证,因而要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和辩证把握这对重要关系。从现实来看,高校领导干部往往都具有过人的管理经验、丰富的实践履历和较高的政治视野,这是普通思政课教师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的,所以高校领导干部具有出类拔萃的政治品格和领异标新的理论魅力,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是宝贵的财富。因此,党和国家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带头讲好思政课,就是合理和充分利用高校领导干部这个不同凡响的潜在优势,把高校领导干部的内在优势转化为思政课教学资源,在有效借助高校领导干部政治品格和理论魅力的过程中全面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魅力。

1.3 有利于贴近思政课教学实际

所谓“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情况。在现实教学当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两者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始终坚守的一个优良作风,而且也早已成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遵循,全方位地贯穿在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指的就是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社会实践当中,要能通俗易懂地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自觉并主动地转化为大众话语体系,用理论解释现实、用理论解决问题,用现实印证理论、用现实发展理论,在理论指导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夯实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8]。高校领导干部是党培养的关键人才,经常接受党的理论教育和精神洗礼,对党的理论、政策、路线和方针一般都掌握得比较好。与此同时,高校领导干部许多时候也比普通思政课教师更容易获取讲课素材、教学案例和课堂资源,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将其运用到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无疑会得到显著增强。从这个角度看,党和国家鼓励高校领导干部带头讲好思政课,一方面可以促使高校领导干部在思政课教学中增强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领导干部也可以通过参与思政课教学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恰如其分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的教学过程、因时制宜的教学设计以及典型妥帖的教学案例,进而在贴近思政课教学实际中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增强思政课教学活力[3]。

2 新时代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现实困境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家庭的重托、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和有修养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只有合理引导学生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举、情理兼修、内外并重、开拓进取,才能不辱教育使命、不悖教育初心。高校思政课更是在其中起着关键性和基础性的作用,高校领导干部带头讲好思政课则可以为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更鲜明的导向和更出色的示范效果。尽管党和国家频繁出台相关文件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带头讲好思政课,但这是高难度的系统性工程,涉及范围之广、面临难度之大、影响因素之多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现实中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境。因此,只有正确把握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现实困境,才能完善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措施。

2.1 上下错位的角色困境

通常而言,用角色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根据角色获得的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将角色具体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先赋角色”是与生俱来的,“自致角色”是后天形成的,社会中的绝大多数角色都是“自致角色”。实际上,所有的高校领导干部都是经过自身后天勤奋学习、顽强奋斗和努力拼搏才获得这般成就的,因而高校领导干部这个角色毫无疑问就是“自致角色”。当然从高校的层面上来讲,高校领导干部这个“自致角色”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官员和教师双重身份,严格说来就是“官员”和“教员”双重角色。高校领导干部为“官”一方,既肩负着领导和管理高校的重任,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头雁、排头兵和带头人,因而讲好思政课从这个意义上看也是是高校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但在现实中,部分高校领导干部仍然存在着“不愿讲”“讲不出”“不会讲”“讲不深”的情况:有的高校领导干部高傲心态和盲目作祟不愿登台,习惯了平时那种“高高在上”的“官威”和“发号施令”的“官瘾”,不肯放下面子、低下架子和俯下身段与青年学生细致交流和深入谈心;甚至有的高校领导干部因畏难情绪阻挡和抗压能力欠缺而害怕登台,担心如果讲不清楚、讲不透彻,不仅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还会有损形象、于事无补,面上下不来、心上过不去和脸上挂不住;有的高校领导干部对于应该讲什么、应该如何讲还心存疑虑、怀有困惑,担心学生不想听、不爱听,担心言过其实、言多必失,担心被误解、被诋毁和被炒作[4]。究其根本,就是高校领导干部不能放下“官员”角色走近学生,进而转向“教员”角色,这种上下错位的角色困境实际上是部分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首要困境,如果这部分高校领导干部不能积极主动的实现由“官员”向“教员”的角色转换,那么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就会变成一句彻头彻尾的空话。

2.2 知行脱节的制度困境

制度是社会科学里面常用的一个概念,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来规范或约束个体行动和集体活动的一种社会结构,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总和,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守和共同执行一定的规章或准则。可以说,只要涉及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最终都会导致相关制度的产生、发展、成熟和完善,高校思政课建设概莫能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出台相关措施,把思政课建设放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强和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工作,促使思政课这个主阵地、主渠道的巨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在教学改革、制度创新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勇敢尝试,使思政课程的亲和力、说服力、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显著增强[5]。从高校思政课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说,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制度化建设确实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客观而言我国高校思政课制度化建设正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思政课制度化建设仍然需要加强;二是思政课相关制度没有做到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两方面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6]易言之,立法容易,执法难。对于高校思政课制度化建设而言,同样也面临着制定制度容易、执行起来较为困难的尴尬局面。从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制度化建设来说,党和国家出台了系列文件,这是从制度建设层面探索领导干部为何需要讲好思政课、如何才能讲好思政课的有力见证。但是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一定程度上却收效甚微、不尽如人意,这是值得深入反思的,究其缘由最关键的就是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建设出现了知行脱节的制度困境。也就是说,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不在于制度有没有、制度多不多和制度好不好,症结就在于部分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制度不能执行和不愿执行,表面上许多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搞得轰轰烈烈、闹得沸沸扬扬,而实际上一些高校领导干部对讲好思政课却是唯唯诺诺、支支吾吾,没能把党和国家的制度切实贯彻好。因此,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制度执行,应该是今后高校思政课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

2.3 前后断裂的衔接困境

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属,称为衔接。众所周知,除了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所开设的相关课程以外,一般高校思政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安排需要严格根据教育部关于本科或高职高专课程设置程序进行设定或安排的,故而高校思政课教学从根本上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等方面体现出衔接性,不能顾此失彼、舍本逐末、颠三倒四,否则就会背离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一来最终就会导致与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育初衷南辕北辙[7]。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注重衔接性,那么在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样也需要讲求衔接性。在现实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似乎已成为某种“规定性动作”,也就是说各大高校在开学后往往高校领导干部兴高采烈地主讲开学第一课,这通常被各大高校网络媒体宣传成高校领导干部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更多时候这一课作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进行讲授。但是讲授这一课过后,除了部分专业学科出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相关学科的领导干部还持续给学生讲授思政课以外,似乎不少高校领导干部在讲授这一课以后就不了了之,这种不良现状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部分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出现了前后断裂的衔接困境,既表现为教学内容上的断裂,也表现为教学时间上的断裂。这也恰好反映出部分高校领导干部对于讲好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形式主义的教学环节、应付了事的教学目的和实效不足的教学效果,这与党和国家对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殷切期盼是相距甚远的。

3 新时代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破解之道

马克思曾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8]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处于问题丛集之中的,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也不例外,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以问题为中心,在真抓实干中发现问题,在励精探索中提出问题,才能真正抓住时代本质、才能切实攻坚时代难题。毋庸置疑,只有以破解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内在困境为中心,才能推动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这个政治任务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才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高校领导干部的示范效应,推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切实落实。

3.1 坚持以上率下,破解角色困境

高校领导干部兼具“官员”和“教员”两种角色身份,实事求是的说大多数高校领导干部起初都是从“教员”开启仕途之路的,因而大多数高校的领导干部从源头上就非“教员”角色莫属。但随着高校领导干部职位的上升,不少高校领导干部主要从事领导管理工作,对一线教学就渐而远之,久而久之自然发生“官员”和“教员”两种角色身份的冲突。党和国家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带头讲好思政课,实际上就是针对高校领导干部“官员”和“教员”两种角色身份困境的破解,推动高校领导干部在积极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9]。因而高校领导干部作为一校之“官”,既要在做好管理这项本职工作的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关于领导干部带头讲好思政课的良苦用心,自觉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讲好思政课上来,坚持以上率下着力破解“官员”和“教员”的角色困境,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共同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添砖加瓦和贡献力量。所谓“以上率下”,就是高校领导干部要做到以身作则和身先士卒的意思,通俗而言就是高校领导干部要以自己为表率、作榜样给全体思政课教师看,通过高校领导干部在讲好思政课的过程中,有效发挥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积极作用,进而刺激高校思政课教学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让全体思政课教师看在眼睛里、记在心头里和做在行动里,最终推动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成为社会主义高校的鲜亮底色和实力招牌。

3.2 坚持知行合一,破解制度困境

知行合一这个著名论断,是由明朝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王守仁先生最先提出来的,他认为要把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充分结合起来,以知行合一来实现人们在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中“致良知”的重要目的。知行合一后来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教育工作当中,意指内在知识和外在行动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知行合一在治国理政中的具体运用,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10],勉励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在知行合一中勇于承担使命和主动担当作为,做起而行之、行必有果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清谈客。高校领导干部是教育事业的管理者,更应该深谙知行合一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大意义,若要求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广大高校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就应该先做到知行合一,唯有如此才能带动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行。反观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之所以存在知行脱节上的制度困境,就在于部分高校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行动跟不上,把党和国家关于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制度要求当摆设,在简单应对和敷衍了事中完成了思政课教学的基本任务,如此就认为自己在思政课教学上做到天衣无缝和达到完美主义。诸不知,制度是刚性的,思政课教学是柔性的,高校领导干部带头讲好思政课不应该以上多少次为出发点,而是应该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最终目的,在切实执行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的制度要求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强化制度遵循,又要做到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要因时而新、顺势而为,实现从要求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转变为高校领导干部主动讲好思政课,这才是真正破解知行脱节的制度困境的最佳出路。

3.3 坚持承前启后,破解衔接困境

高校思政课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立德铸魂的关键性课程,新时代遇到新问题和新变化,高校思政课因此迎接新发展和新机遇,如何在承前启后中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历史性突破,既不因循守旧又开创未来,是摆在党和国家以及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时代性课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295习近平同志要求思政课建设要坚持守正和创新,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要做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这为思政课建设提出了重要的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2020年12月,中宣部和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习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11],这一要求实际上就是对思政课建设的衔接性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部署。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是党和国家着眼于百年教育大计的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针对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出现前后断裂的衔接困境,理所当然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大部署为指南,深入推进高校领导干部在承前启后中讲好、讲活和讲实思政课。一方面,高校领导干部要精心设计思政课教学内容,在教学课程或者教学专题上要做到亲自做好教学规划、亲自选择教学案例,力求有滋有味、有情有理地讲好思政课,保证前后相通的教学内容以破解思政课衔接困境[12];另一方面,高校领导干部要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在教学时间上要保持延续性,力避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和水过鸭背的思政课教学,保障前后相连的教学时间以破解思政课衔接困境。除此此外,高校领导干部讲好思政课也不局限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上的衔接,而是全过程、全方位和全领域的衔接,唯有如此才能在承前启后中着力破解衔接困境。

猜你喜欢
思政课困境领导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困境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