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 石金萍
对于线上教学,学校在探索,家长在摸索,老师在思索。如何从忙乱中走向有序,从有序中走向有效,从有效中走向高效?通过亲历武汉市两轮居家学习,笔者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动则生变,要在“动”字上面做好文章,通过挖掘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最大动力,激发居家线上学习的最大“动能”。
老师要肯动脑,要读懂教材,将固化的书面呈现灵动起来,进行科学的挖掘和组织,实现线上教学的最优化。
要控制线上学习的“量”,指向教学核心知识的“精”。线上学习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认知规律,在“一人对一机”的环境中,视力和心理健康均受到挑战,教学时间相对线下课堂也有所缩短,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容量内,要突出让学生吃得“精”,老师要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在精挑细选核心知识点上动脑筋。
要保障线上学习的“质”,满足学生的学习所“需”。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质的下降,要以核心素养要求保证学生知识“营养”需求。这就要求老师要敢于突破教材束缚,真正落实“用教材教”的课程理念;要善于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抓知识上的关键点、过程中的主环节、学情中的主问题;要精于学情把控与分析,精准施策。
要突出线上学习的“线”,优化基于网络学习的“法”。线上学习是基于网络和电子终端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何最大化地利用“线”的信息传导作用和“网”的信息存储调用?如何让线上学习方式灵动?如何克服情感传递和及时互动的线上短板?都需要我们想办法、动心思。
要抓住线上学习的“本”,提升线上课堂的“能”。本就是线上学习的特点、能就是效率、效能。线上教学实践中,基于网络信息传递大、快、广等特点,要在线上教学的有效和高效上动脑筋,一是要优选网络学习平台,保障网络渠道的畅通、稳定、高效;二是要熟练和优化基于网络的学习手段;三是要确保教学信息和资源的量与质;四是尝试“泛在”学习方式,让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
要激发线上学习的“趣”,生成可持续的“力”。线上学习决不是“人机大战”,而是基于机器的人人互动,要杜绝机器般的“冷”,让学生享受学习之趣。要充分发挥资源呈现方式上的优点,精选趣味性强的内容;要充分利用机评方式多样、快捷、易留存等特点,让评价恰到好“趣”;要开展一些趣味性的多边互动,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思,生成可持续的学习动力。
要思索线上线下的“合”,形成课堂内外互补的“环”。老师要有清晰而完整的线上线下教学计划,并能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并执行下去。线上重视核心知识的学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应用,学习的方法、情感和态度,整个面上的学习情况;线下重视操作、操练、实践、巩固运用、质疑问难以及个别辅导等。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互补,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闭环。
从学生学习个体角度而言,要多感官联动:“动手”让自己在做数学、玩数学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主要过程;“动脑”将学习的思维导图简单地画出来,以屏幕分享地方式呈现给所有学生,让大家都能清晰地了解思维过程及状态;“动口”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并发到QQ群,再现课堂;“动眼”观摩学伴们的学习过程,学习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动心”感受学伴们的学习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形成良好的线上学习品质。从学生学习共同体的角度而言,要主动发起和参与多边互动:围绕教学设计活动的师生互动;围绕小组活动活动的生生互动;围绕生活实践活动的亲子互动等。
在居家学习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监护人的有利条件,引导家长适度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更为主动地参与家校互动,家长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亲子学习计划,实现与学校课堂的有效互补、互动,侧重点在学习习惯、心理状态、生活实践、体育锻炼等方面。也可利用已搭建的网络平台突破家庭壁垒,持较为开放的态度与其他家庭进行互动,如孩子的作业、作品、学习生活的精彩过程等都可以在班级规则允许范围内发到班级QQ群、教育云空间等平台进行分享,共享“育儿经”。倡导互相欣赏的激励性评价,对自己认为好的想法、做法或作业、作品,每个人都可以有礼貌的大胆赞扬、合理建议,变老师单一的评价为家长学生间的互评,这样三维一体的评价公开透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性。
以上三个方面主要是从人的角度进行思考的,线上学习是基于网络和电子终端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居家线上学习更有质量保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各网络平台是基本条件保障,基于此线上学习还需在三方积极联动的同时,开发利用好直播课堂、腾讯会议、QQ学习群和微信学习群等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实现更高效的“网联、物联、人联”。
总而言之,线上学习,只有做到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面的总“动”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网纲平台的作用,充分挖掘、生成生动的教育教学资源,激发学习的内驱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到教学统一,创生更为灵动的教育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