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吉 苏州市职业大学
江南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江南可以看作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一种文化符号,如今的江南文化处在整合和发展的历程当中,其丰富的内涵不仅涉及社会、经济、历史等诸多人文领域,包含了多重的语义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充满诗意和想象的传统手工艺资源。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一直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历史悠久而闻名,而苏作便是苏州一张亮丽的名片。
1.苏扇概述
苏扇主要包括绢宫扇、折扇、檀香扇、纸团团扇四类,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它的制作风雅娟秀,因此也被称为雅扇。苏扇文化历史悠久、制作过程精巧、情感表达细腻。绢宫扇在古时又被称为“宫扇”“合欢扇”。绢宫扇在苏州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它以竹、木、牙、角、铁丝、丝绸为主要原材料,扇形多变,有圆形、六角形、长方形、腰圆形等,扇面主要由绢制作而成,既可以在上面加以巧妙的刺绣,也可以在上面绘制色彩鲜明的国画,有的还书写历代名人诗句(如图1)。这样制作而成的苏扇,不仅有清新淡雅的古典气质,又有活泼轻快的明艳色彩。
图1 绢宫扇扇柄嵌银丝图
2.苏扇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手法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苏扇文化要走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明确苏扇产业的发展目标,实施产业发展战略,逐步提高和扩大苏扇文化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为传承苏扇传统手工艺奠定坚实基础。
苏扇现已被纳入非遗名录当中,由此使得苏扇具有了品牌效应,为更好地促进苏扇文化的创新发展,一是要对苏扇的品牌属性进行明确定位,按照不同的属性给予相应的支持,如对苏州檀香扇的经销商品牌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进行适当奖励,借此来鼓励经销商,为苏扇品牌产供销一体化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加快苏扇品牌进军北上广等城市的步伐;二是打造苏扇核心品牌,并加大对此类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推行私人定制化策略,使该品牌的苏扇做大做强;三是将苏州本地的特色文化、风俗民情有机地融入苏扇品牌的打造中,在提高品牌价值的同时实现宣传苏州的目标,让人们看到苏扇就能想到苏州秀美的山水,从而形成品牌符号,促进苏扇文化的持续发展。
1.湖笔概述
湖笔是文房四宝之一,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相传毛笔最早是由秦始皇的大将蒙恬发明的。湖笔又被称为湖颖,其新奇之处就在于“颖”字。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单单是笔头尖端的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便要近百道工序才能完成。从原料进口到出厂,一支湖笔要经过择料、水盆(如图2)、结头等十二道大工序,其中又包括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2002年2月,湖笔被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6年5月,湖笔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笔的保护和传承从此走上了规范、健康的发展之路。
图2 湖笔制作水盆工序图
2.湖笔创新发展之路
数千年来,湖笔由最传统的农村手工业生产转化为如今的城市手工业生产,它不适合现代企业生产,也不适合现代机械化生产。这种纯手工操作的技艺对如今的年轻人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在栗本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传承者看来,传承“湖笔技艺”要将目光放长远,将视野放宽,他们希望可以在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中找到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力量。二十余年来,栗本工艺品有限公司始终是苏州市画信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积极推广画信活动进入中小学校,持之以恒,获得了巨大成功。栗本工艺品有限公司所代表的苏州市画信协会,是中日笔墨画信、汉字文化等交流的主导者;他们走出作坊,在教育博物馆和社区为孩子们开课,演绎和讲解笔文化,又让孩子们走进作坊,参观制笔工艺流程,让他们充分了解笔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并且保持了中日民间文化二十年的密切交流。制笔技艺及笔业生产经营管理、笔墨文化推广形成整体,制作了“苏州湖笔”羊毫、肩毫,创新了“苏州湖笔”新品狼羊毫。前店后坊,继承了明清以来随着苏州作为全国文化和制作技艺中心的确立和兴起,传统湖州制笔历史性地、大规模地转移苏州而形成的制笔技艺,让制笔技艺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1.苏州茉莉花茶概述
在中国,提到茉莉花茶,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苏州的茉莉花茶,苏州茉莉花茶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苏窨工艺”而闻名全国。其茶花拌和窨制、鲜花打底提香、通花散热等窨制工艺历年来不断创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如图3)。
图3 茉莉花窨制阶段图(拌花)
2.苏州东山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对茉莉花茶的保护机制
(1)静态保护
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调查工作,彻底摸清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再对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普查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苏州东山茶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深入开展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理论研究工作,最终将研究成果编纂成册并展示在世人面前。
(2)动态保护
①组织领导
成立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保护研究小组,做好发展保护规划,做好人才培养、技艺保护以及各项保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②种植保护
对优质茉莉花产地进行全面保护,每年开展调查、挂牌,鼓励、协助花农进行无性繁殖,扩大优质茉莉花茶种植规模,增加优质茉莉花茶产量。
③建立基地
与优质茉莉花茶产地进行长期合作,建立生产基地,保障苏州茉莉花茶鲜花原料供应和品质。
④产业提升
培养更多苏州茉莉花茶窨制能手,以进一步提升苏州茉莉花茶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经营管理水平,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
⑤人才培育
进一步开展技术培训和人才培育工作,促进技艺传承。
⑥文化教育
将“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编入苏州市吴中区中小学课外生产技能教材,在实践活动课程中加强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知识普及教育,推进苏州茉莉花茶及苏州茶文化的宣传与体验。
⑦文化保护
成立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保护单位,保护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⑧文化教育基地
油气资产的折耗是指油气资产随着当期开发进展而逐渐转移到所开采产品(油气)成本中的价值。计算每期的折耗率,当期产量是分子,而当期产量加期末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是分母。只有不断做大分母,才能降低折耗率,实现油气田持续高效开发。而西达里亚油田面临的危机,正是由于“分母”太小,导致资产折耗负担过重。
建设苏州茉莉花茶历史文化及非遗文化展示馆、制作技艺培训中心,全面保护、传承、弘扬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1.苏州牙雕概述
苏州牙雕风格典雅、形象生动、意境幽远。其错落有致、疏朗得当的布局总能带给观者不一样的心境和体会,通常被用在笔筒、笔架、笔掭等小件文房用具上,使用或陈设器物——碗、瓶、盒上也多有存在。苏州牙雕匠人受明清文人画的影响,所创作品意境深远,细节的处理十分巧妙,用刀流畅自如,用力简洁利落,通过留白来营造空旷的意境,别有一番滋味。
2.苏州牙雕的保护路径
(1)完善保护机制,在有关政府部门的主导下,以保护单位为主体,凝聚牙雕技艺人员队伍,形成以传承人为核心的保护工作组织架构。
(2)以苏州目前留存的牙雕工艺品、艺术品为主体建立苏州牙雕艺术馆,通过陈列展示、活动推广等形式扩大对苏州牙雕文化的宣传,让更多民众能对苏州牙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
(3)积极申报第七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更高的层面上进一步推动苏州牙雕的保护及传承工作。
(4)积极筹措资金,以猛犸象牙原料代替现代象牙制作牙雕作品,通过现有牙雕艺人口传心授,使牙雕技艺在今后的传承中不会产生断层,让这一门传统手艺完整地延续下去。
(6)完善苏州牙雕艺术馆的设施,并通过展览和体验活动进一步提高苏州牙雕的社会认知度。
(7)开展苏州牙雕资料搜集工作,通过调查系统地挖掘、搜集苏州各个时期牙雕代表人物、作品资料,为建立资料数据库做好基础工作。
(8)积极参加各类非遗项目展览交流活动,扩大牙雕文化的影响力。
(9)通过申报,争取1~2名技艺人员成为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在有关部门指导下进一步做好技艺传承和创新。
(10)整理苏州牙雕技艺资料,拍摄苏州牙雕技艺资料片,为建立资料数据库做好基础工作。
苏作承载着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苏作”既是“苏州制造”的直接表达,更承载着独具匠心、引领风尚的“江南文化”意蕴。“苏作”的背后是“苏工”,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苏州手工技艺工匠精神的代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苏作”问题日渐凸显出来,我们必须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做好苏作传承与创新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新时代,传统手工技艺不再是故纸堆里的物件和手艺,不能仅仅停留在历史的记忆里,而要走入新时代人们的生活里、社会的浪潮里,要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打造优质的苏作品牌有利于提升苏作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链。根据苏州实际,苏作文化品牌的系统构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力。
一是积极吸纳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形成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自信、以口碑为标尺的品牌他信。
二是通过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苏州的市场基础一直很好。“苏工苏作”品牌的打造,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苏作馆”的建立是展销苏工苏作精品的最高级平台。
从大数据分析来看,打造“苏作”品牌要抓住目前市场上最具消费潜力的“Z世代”年轻人的心。年轻人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在最新的Ok Zoomer:Gen Z Primer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Z世代的收入将增加5倍,总收入将达到33万亿美元,占全球收入比例的27%,并在2031年超过千禧一代。他们不仅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市场先行者”,更是追求高品质、个性时尚和多元化的消费群体。
首先,推进苏作工艺标准化建设及品质认证工作。研究制定苏作品牌认证办法,规范苏作品牌认证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产品认证等内容。鼓励苏作企业制定企业标准,推动制定苏州地方标准或行业团体标准,委托第三方机构按照苏州地方标准或行业团体标准对申请企业及其产品进行认证,通过认证的授予苏作品质认证证书。其次,探索苏作项目产业化升级。鼓励苏作项目保留艺术风格、技艺特色、传统元素等特征,结合市场需求和时尚潮流,融合现代设计理念,探索工业化生产“新苏作”产品。推进一批苏作项目与现代消费品领域深度融合,将传统工艺原材料、工艺技术等资源有效转化到日常生活用品的研发生产上。鼓励苏作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质量管控体系,加强规模化生产的品质管理。推动苏州香山帮古建营造、砖雕、金砖、木雕、家具、苏派盆景等苏作项目发展,形成“设计+材料+施工+装饰+服务”的供应链协作机制,打造以苏作古建和园林施工为核心的产业服务链。
深化苏作产学研生态体系建设,鼓励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创作理念,探索苏作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现代科技手段等有机融合的方式方法,加快创新成果向产品化、商品化转化。
一方面,在“苏工苏作”产品开发中,鼓励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大师在创作精品的同时,多开发价廉、物美、符合大众生活需求的文创产品,使人们买得起、用得起、玩得起。逐渐引导大众认知这些精湛工艺品背后的辉煌历史和工匠技艺,追溯历史,从而感知现代,让“把玩”成为镶嵌在江南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时尚情趣。另一方面,在全市各个层面开展“苏工苏作”品牌宣传时,要注意把控宣传的要点和节奏,谈及“苏工苏作”发展历史的同时,要加强“传承利用”意义和路径的宣传,让大众了解这些被认为只活在故纸堆里的物件是可以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的,从而消弭文化的疏离感,改变大众提到“苏作”就想到工艺品、提到工艺品就想到“高价格”的思维惯性,从而逐渐扩大“苏工苏作”产品消费群体。
手工技艺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目前,最大的问题仍是人才储备基数小、高端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等。因此,高学历、高层次、高技能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培育对于“苏工苏作”的发展仍然很关键。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在苏州各类高等职业院校中通过订单班、委托培养、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特定的手工技艺传承人,为大师工作室、各类“苏工苏作”制造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设立“苏工苏作”人才扶持基金,对刚毕业的手工技艺从业者给予3~5年的生活补贴,以保证其顺利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度过就业或者创业的艰难期,从而保障稳定的从业人员基数。最后,重点扶持文化技能领军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苏作是江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生动组成部分,而江南文化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上海国展中心的“苏作馆”便是一个向世界展示苏州、传播江南文化的窗口。
综上所述,苏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是从技艺到产业、从个人到社会的综合性任务。作为新时代的苏作研究者,唯有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形势,在世界范围内展示苏州、讲好江南故事,让苏作工艺成为展示苏州文化的窗口,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地宣传“苏工苏作”品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集思广益,形成苏作工艺发展与传承的合力,共促苏作工艺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