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2022-03-18 02:27张正林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信息化培训

张正林,吴 莹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为适应时代所需,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按照现代教学理论,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按照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好设计,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技术、观念和模式,优化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提高专业化水平[1]。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办好思政课的意义重大”[2]。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需要思政课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一步探索思政课与新媒体、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价值意蕴: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一)适应教育对象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技术性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应当与社会、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实现了普及化,渗透到众多领域,加速了教育领域的变革。成长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不再仅是书本、报纸等,而是更为便捷、及时、开放的互联网,网络学习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并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夯实这种能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线上教学,开展活动、讨论、检测等多维互动网络教学形式,确保教学不会因为疫情而中断。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在于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其中,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不可或缺,课堂变革不会因为教师停止进步而停滞。为跟上教育发展脚步,每位教师需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开展教学活动时结合信息技术创新内容和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教师想要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就必须加强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在高职教育中,思政课是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传统教学条件下,学生只能被动听讲,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这一问题在高职院校尤为突出。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学生情况复杂多变,学生对于理论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信息化时代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思政课教学,有效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变换教学方式,努力让学生愿意接受。不仅避免了学生可能产生较大抵触心理,更能打破思政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让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颠覆思政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提升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思政教师更新观念,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思政课程的优化升级。

二、发展困扰: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3]。高职院校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教学,无疑给思政课教师带来新的教学挑战。然而,思政课教师整体发展状况离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仍有一定距离,教师信息化素养还有待提升。

(一)缺乏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观能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其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若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不强,势必难以推动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虽然绝大多数高职思政课教师能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尝试探寻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融合点,但依旧存有部分思政课教师未能清楚地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认为其可有可无。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教师缺乏足够的动力参与教学改革,更谈不上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内容。有些教师忙于教育教学及业务工作,不愿意耗时耗力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研究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甚至对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及价值持怀疑态度。部分老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早已形成固化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不主动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制约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有限

随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信息化教学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迫在眉睫。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容乐观,与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有些教师对一些概念名词、理论知识把握不清,缺乏基础性的信息技术知识,还有些教师虽有一定计算机基础,但对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却十分生疏。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依旧停留在课件制作和与学生的简单线上互动上,很少去研发网络教学资源。对于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些教师仅停留在概念的浅显认识,对其中应用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等具体理论内容比较匮乏。此外,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龄划分,年轻教师相对于年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较好,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技术的运用亟待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不足

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融合,形成特殊的知识形态,并将这种知识形态在信息化教学中有效地呈现与实践的能力[5]。当前,思政课教师普遍缺乏这种能力。即便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也显得十分生硬,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仅为完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任务。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助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引入思政课堂后,部分思政课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简单应用,讲课变成了读课件,课堂活动也由之前在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互动转为二维码、位置签到和线上不间断地抢答、选人等操作。形式化的使用信息技术,不仅让学生抓不住课程的重难点,也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和课堂教学的敷衍叠加,而是技术手段与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二者深度融合。

(四)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未成系统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教师学会信息技术操作。该培训首先需要让教师意识到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帮助教师适应信息化环境,再系统地培养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6]。目前,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许多高职院校均组织了相关培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却未成系统,培训内容也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国培和省培的名额有限,且职业院校更加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相对来说,专业课教师参加的培训要多于公共课教师,校内虽然也经常组织教师培训,但很少与思政课程有关。培训主要以专家讲座等形式集中进行,理论讲解大于实操演练,加之后期跟踪不足,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参加培训的意愿不强烈,有些思政课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常常以工作业务繁忙和家庭琐事无法脱身为借口,消极对待培训,多以年轻教师参加。年轻教师初入岗位,教学能力和理论功底不足,培训收效甚微。

三、优化策略:提升高职思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路径

埃特默尔认为有众多因素会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成两类: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前者作为第一层障碍包括技术使用、时间、培训和支持,后者是教师的态度和信念。研究表明,即使没有第一层障碍,教师个人也不可能实现教学与技术的整合[7]。鉴于此,可以从两方面采取措施帮助思政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一是更新教师观念,让其意识到提升这项能力的必要性,由此形成内在驱动力;二是提供外部条件,保障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两方面协同发挥作用后,将会取得效果显著。

(一)提升主观意识,强化内在驱动

1.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价值认同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意识和观念的转变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思想认识前提。思政课教师只有转变理念,认同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价值,才会主动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活动。作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和信仰铸魂者,思政课教师任重道远,应紧随信息化时代发展步伐,树立信息化教学意识,在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适应现代教育,不断更新信息化知识体系,提高运用信息化开展思政课教学的能力,增强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信息化教学的价值认同感。

2.掌握先进技术,创建智慧课堂

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思政课教师要学习掌握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积累信息化教学经验,在遵循学生发展和课程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既要熟悉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功能,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增强课程吸引力,同时还要掌握对图片、视频和音频等资源的加工处理能力和制作能力。思政课教师要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和创新的突破口,探索信息化思政育人新模式,以智能教学的良性互动助推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让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成为立德树人的智慧课堂。

3.深挖教学资源,促进深度融合

在思政课程中深度融入信息技术,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让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在课堂上向学生分享信息。由于教学环境得到改善,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8]。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围绕“如何讲好思政课”、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探索思政理论课教学新方法,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必须创新思政课特色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9]。课前,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扎实备课,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课中,巧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内容探讨,被课程深深吸引。课后,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效果,通过分析教学平台中的有关数据,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化教学。

4.发挥团队优势,积累实战经验

信息化教学有一个显著优势便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能仅靠教师个人,需要发挥团队优势,通过团队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可以积极组建信息化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中探索信息技术融入课程的切入点,并总结可借鉴的经验,形成典型示范,让更多教师参与其中。团队合作既能有效避免教学资源开发的重复性,又能真正实现不同教师的优势互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尤其是思政课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最新理论成果,掌握最热国际国内问题,做到时时新、事事新,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不断积累信息化教学的实战经验。

(二)强化教学设计,筑牢基础保障

1.巧用智慧手段,优化教学环境

为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素养,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新时代教学发展要求,多措并举创建良好信息化教学环境。首先,完善硬件条件,保障信息化教学顺利开展。在强化智慧教室、录播教室、虚拟仿真教室、移动学习平台、校园网络等信息化条件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情况、学生情况打造个性化的信息平台,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软件方面,高职院校需要优化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加强与信息技术教育平台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微课”“慕课”等的网络教学资源,鼓励教师积极研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学的辅助功能,不断开发各种教学平台,确保网络资源实现共享,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2.完善奖励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以合理的奖励机制为保障,可以激发思政课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高职院校应制定并完善合理的奖励机制,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幸福感。一是加大对思政课教师在人才选拔、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对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作出努力的教师进行适当奖励。二是要制定张弛有度的奖罚制度,学校要掌握思政课教师关于信息化教学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鼓励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思政课教学,对没有完成任务的教师给予一定惩罚,形成相互赶超之势。三是严格把关思政课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课堂开展课程创新改革的工作量认定,可通过折算工作量、设置专项津贴补贴等方式,促使思政课教师积极主动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

3.开展以赛促教,搭建学习平台

竞赛这种方式可以起到鞭策作用,也可以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检测。高职院校要建立学校、省、全国三级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机制,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赛,通过比赛达到促进教学改革,激发学习动力的目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还为教师提供了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内容的有效尝试,使思政课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意识到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了交流、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观摩名师和同行的优秀作品,借鉴学习优质教学资源,促进自身信息化教学素养的提升。

4.健全培训体系,确保培训质量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对其投入一定人力和财力,建立健全完整的培训系统。培训应有针对性,培训前可进行摸底排查,确定不同分层的培训对象和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上,除理论讲授之外,更要注重实操演练,保证思政课在培训中有所获得。培训形式上,坚持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如专家讲座引领、教学观摩研讨、远程培训研修等。此外,还要跟踪培训效果,对培训内容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观察,确保培训有效。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育领域的变革产生深刻影响,也给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到与时俱进,高职思政教师必须朝着更高水平努力,在学习中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主动将先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切实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实效。

猜你喜欢
思政信息化培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思政课“需求侧”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