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贵州中南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业财融合将企业的业务和财务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企业实行业财融合,能够加强管理企业业务和财务两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两个部门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同时,它也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效地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能够对企业业务开展所涉及的资金资源的实际使用和配置情况进行总体把握,从而切实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企业在开展业务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内部或者外部的风险威胁,一旦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风险,影响业务开展是小,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企业发展是大[1]。利用业财融合能够加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业务的了解,从而为财务管理的风险评估工作做准备,提升业务开展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概率。此外,实现业财融合能够更好地将财务部门制定的风险报告提供给业务部门,判断是否有必要开展某一项业务,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进行动态化的调整,从而提升企业业务防范风险的能力,实现资金和资源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高效针对供给和利用,企业的资金链保持正常运转,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管理决策的执行力度是业财融合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呈现出的最大优势。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决策的制定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参考,管理决策的执行效果与企业的管理效果有直接的联系。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大都以财务收支情况为关注中心,忽视了财务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合,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不足,财务和业务脱节,企业的管理决策得不到有效执行,企业管理效果降低。业财融合的模式紧密结合了企业财务和生产经营活动,制定好管理决策后,经由业务和财务部门的沟通,财务部门再对所用的资金资源进行审批,管理体系科学严密,既增强了决策的执行力度,确保了管理和生产决策的有效落实,又实现了企业业务和财务的无缝衔接,企业运行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标志着企业拥有高质量的管理水平。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受不科学、不合理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影响,让实现精细化管理变得遥不可及,业财融合满足了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需求,能够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序性和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业财融合的模式下对企业的业务了解更加充分,在分析和整理企业业务的相关数据时,财务报告的内容也更加清晰,业财融合模式下的企业财务报告不仅仅局限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融入了其中,为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支持和参考,对管理体系进行了有效的完善。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价值管理理念也是重要的内容,为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保障。价值管理理念直接挂钩企业的财务和生产经营管理状况,也与企业管理决策和发展前景息息相关,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分离了财务和业务,让企业的价值链出现了断裂,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2]。应用业财融合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让业务和财务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业财融合既能够对企业的价值管理意识进行强化,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又能够促进企业生成结合效益和效率的价值管理理念并得到落实。
目前,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开始应用业财融合的模式,但在应用的过程中,管理业财融合的制度并不够完善,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业财融合模式时,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设置业务流程,随意性较大,加之精细化分工不够到位,从而缺乏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精准管理和把控企业业务,例如落后的绩效评价方式、监督体系固化等,让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缺乏可靠的制度支撑,增加了业财融合的难度,降低了业财融合的实效性。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业财融合模式的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目前,虽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人员数量较多,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良莠不齐,尤其是缺乏推行业财融合模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不了企业持续长远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丢失了责任心和上进心,没有担当,缺乏创新能力,防范风险和居安思危的意识薄弱等,都是引发业财融合产生问题的重要因素。此外,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关注更多的是核算和处理企业会计层面的数据,对业务的理解不够全面,缺少与业务部门沟通的时间,忽视了对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状态和成本节省状况的关注,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不足,阻碍了业财融合模式的应用和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实施。
考核评估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和经济管理效益而设计的,没有对企业业务部门的工作产生任何推动作用,相反还增加了业务部门的工作量,因此,评估和考核工作也应该随之进行科学的调整。然而,目前就业财融合的状况来看,还存在考核和评估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业财融合的效果。注重对企业业务管理部门的考核和评估,会暴露出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不足,加之考核业务的标准严格,让业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萌生出消极的情绪,从而阻碍业财融合模式的应用[3]。
就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应用的状况来看,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业财融合模式的应用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同时兼顾财务和业务两项工作,工作量有了一定的增加。然而,由于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不足,没有改善工作人员工作量多、工作压力大的问题,加之部分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过于片面,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业财融合模式的重要支撑作用,认为投入信息技术需要较高的成本,导致业财融合的应用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应用效果不太显著。
应用业财融合模式离不开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两个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然而受两个部门在工作范围、职能和方法之间存在差异的影响,除了必需的有关财务信息的交流沟通,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减少,没有顺畅有效的沟通渠道,从而对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部门工作职能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参与度不高。加之两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财务人员不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企业业务的实际开展状况,财务管理部门不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企业业务开展过程中资金的实际配置和使用情况,从而导致超预算等问题,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威胁,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目前,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进行了清晰的划分,两个部门在工作职能和生产发展方向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在推行业财融合模式以后,由于两个部门在发展方向、管理人员和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差异,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再加上效绩考核制度的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首先,业财融合要融入企业业务的准备环节。企业业务的前期准备环节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既与企业的财务收支息息相关,又与业务的开展状况密不可分,将业财融合融入业务的准备环节,能够让业务的运营质量和评审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融入过程中,第一,财务人员必须对业务的类型、成本、预期收益、企业政策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第二,财务人员要立足于企业业务的具体内容进行风险评估,及时为业务部门提供把控风险的科学有效建议;第三,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共同参与业务合同和评审意见书的制定,业务人员要详细地向财务人员解读合同中的所有条款,从而保证业务的开展有财务部门的有力支撑,既能够提升业财融合应用的有效性,又能够对业务的准备工作进行有效的完善,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业财融合要融入业务开展的全过程。第一,财务人员要全程跟踪业务的开展,对企业业务决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第二,财务人员要立足于业务的开展需要,分析和调整资金的配置结构,确保资金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得到合理的配置,避免资金浪费,辅助业务经营。同时,对企业的财务和生产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把控,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正常运行。最后,在企业生产经营项目结束后,也要融入业财融合,让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部门一起参与业务成果的评估和分析工作,确保对业务成果认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第一,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部门在对业务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时,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严格细致地检查业务的完成质量,处理好企业经营项目的收尾工作;第二,财务人员要对财务收支进行精确的核算,全面分析企业业务从开展到结束的收支情况;第三,财务人员要汇总分析所得的反映业务收支情况的数据,确保评估报告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企业管理层做项目总结提供依据。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业财融合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确保业财融合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必须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第一,企业要选择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才;第二,企业要利用专业培训、讲座活动等多种办法,激发和调动财务人员主动参与工作的意识和积极性,推动业财融合模式顺利应用;第三,企业要加快财务人员的转型。首先要转变财务人员的工作思维,让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核算数据转变为参与业务,为业财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其次要拓宽财务人员的眼界,让财务人员主动参与业务活动,把分析企业业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提高分析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后要让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活动的一部分,财务人员要既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一员,也是生产经营团队的一员,财务人员要对企业经营的目标和政策进行全面了解,积极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做好本职工作。
科学的项目评估机制是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业财融合模式顺利应用的重要保障。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的项目评估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企业发展速度减缓,降低了企业财务收支核算的准确度。因此,增强业财融合模式应用的有效性,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科学的项目评估机制为支撑,对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经营进行完善。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机制,第一,财务人员需要细致比较和分析企业项目的实际和预期收益,对实际收益是否达到预期收益进行评估,如果发生偏离,要给出具体准确的数值,客观评价项目的生产效率和项目决策的执行状况;第二,财务人员需要科学评估企业项目的经济效益,把握组成企业效益的所有部分;第三,财务管理需要立足于企业项目的收益,对项目经营受到项目决策的影响进行评估,这一评估环节既对企业项目决策的实用和科学性进行了有效的检验,又加深了对企业竞争能力受项目决策影响产生效果的了解,从而能够为预判企业接下来的管理和生产提供参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有效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投入的同时没有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业财融合模式时,也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业务和财务数据信息的动态化集中管理,为业财融合提供策略。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资源计划系统,确保财务和业务融合的有效性,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先进性,扩大企业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从而提升业财融合的效率和效果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在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部门之间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在企业开展业务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及时沟通,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还可以利用团建活动的开展,加深两个部门工作人员对对方部门工作情况、程序、内容、方法等的了解,从而感受到业财融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业财融合模式下的工作任务。
综上所述,业财融合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为确保业财融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推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必须明确业财融合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业财融合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在企业经营全过程融入业财融合、提升人员综合素养、建立评估机制等方式,有效解决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质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