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波 中国建设银行海宁支行
从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出,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显著,而且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为此,央行和银保监会近年来针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不断升级,引导长期资本“输血”小企业,同时政策组合拳的发力也将为小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在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同时,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风险也不容忽视,既有来自小企业自身因素引发的风险,也有商业银行方面引发的信贷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科学评估小企业信贷风险,并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是重要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小企业信贷风险及成因分析,得出相应启示,希望可以为商业银行的信贷管控提供科学参考。
商业银行由于考核导向、指标压力,或是小企业自身财务不规范等因素,在信贷业务贷前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贷前调查不严。一些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在贷前调查中未严格执行信贷制度的相关规定,导致调查结果存在偏差,不能为后续信贷流程提供有效参考。例如,财务报表是商业银行审查的重要凭证,但有些信贷人员并未对财报背后的信息进行严查,也未进行技术分析,导致小微企业财务数据造假也未能及时识别[1]。
第二,贷前调查不实。商业银行在为小企业授信的过程中,贷前调查不仅需要收集企业的资料,而且需要进行实地调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信贷人员在实地调查时只是在中小企业经营场所及抵押物所在地拍照,并未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撰写调查报告也较为简单,仅凭法人口头描述而未真正核实企业真实经营、财务情况、偿还能力等,这种做法必然不利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管控。
第三,贷前调查不新。前几年商业银行大多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商业银行信贷准入、评级、审批等信贷政策均适用于大中型企业。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不断完善、优化,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信贷资金业务,但并未形成针对小微企业特有的风险评价体系。例如: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通常存疑,商业银行可以不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分析企业经营情况,可以结合小微企业特点,从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公司等不同维度综合评价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和风险。
第一,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审查审批不够严格。与大型企业贷款相比,小企业贷款金额相对较低且一般均为抵押,所以商业银行一些审批人员就会放松风险管理意识,导致审查审批过程不严格,留下风险隐患。另外,受到政策的影响,一些商业银行迫于指标压力会降低小企业贷款的门槛,这样一些小企业并不具备贷款条件也获得了贷款,为后续贷款回收增加了难度。例如:目前第三方房产抵押情况较为普遍,第三方房产抵押一方面是借款人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存在抵押人为实际借款人的情况,如果审查不严将加大贷款资金的不良风险。审查审批是商业银行信贷流程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问题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二,小企业贷款发放不合规。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发放中涉及的重要内容有受托支付对象、资金回流、用途不合规等,从实践来看出现问题也一般涉及这几个方面。例如,某商业银行通过受托支付的形式将贷款发放后,通过提现等方式,贷款资金又回到企业法人个人账户,或者流入楼市、理财、股市等,严重违反金融监管规定,也增加了信贷风险。当前,一方面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住房贷款与经营贷款存在一定利差空间,因此,现实中还存在“经营贷款”资金置换“住房按揭贷款”现象,贷款期限的大大缩短进一步加大了经营贷款风险。
第一,贷后管理流于形式。在对小企业进行授信后,受信贷人员规模制约,一些商业银行没有真正落实贷后管理,或者只是为了应对银行内部检查而简单收集小企业财务等数据,敷衍了事,起不到风险防控的目的。有些信贷人员思想上不够重视贷后管理工作,未能及时发现小企业在经营方面的风险,为贷款正常回收留下风险隐患。甚至有些小企业贷款出现不良时,银行信贷人员才发现企业已关闭注销多时,错过了回收贷款的时机。
第二,信贷人员未保持充分的市场敏感度。在小企业所处行业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自身经营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时如果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未能保持市场敏感度,对市场变化不能及时作出反应,则会增加信贷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如果缺乏市场敏感度,也不利于风险预警,可能会错过小企业贷款回收的最佳时机。例如:近期,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从事国际贸易的小企业,能源、粮食相关性较大的小企业是否能承受涨价、结算等因素都将影响小企业的生存而引发信贷风险。
第三,贷后监管存在盲区[3]。在贷后管理环节,存在信贷人员检查不够全面的情况,实地走访过程中也未做深入调查,对小企业的运营等方面风险未能及时发现。同时,也存在对信贷资金流向审查不严格的情况,导致信贷资金流向政策禁止的相关行业,这些因素均不利于信贷风险的管控。
第一,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弱。小企业具有规模小、行业分散、资金能力弱等特征,其本身容易引发信用风险。根据统计,我国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约为3年,如果商业银行授信年限较长则会增加信贷风险。同时,当市场环境、政策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小企业自身经营容易受到影响,抗风险能力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信贷风险。
第二,企业组织架构不完善,持续经营能力不强。小企业的组织架构一般比较简单,实际经营中受到企业法人的影响较大,即个人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如果法人缺乏战略眼光、只顾眼前利益,则会造成企业关停或者破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自然会增加。同时,小企业一般管理都不够规范,内部治理体系也不够完善,导致经营能力弱,因此会发生贷款无力偿还的情况。
第三,诚信经营意识不强。一些小企业由于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所以相应的数据存在虚假的情况,提供给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也不高,这自然会影响商业银行为企业授信。由于一些小企业缺乏诚信经营意识,也为其自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商业银行在授信后如果监管不到位,则会造成信贷资金回收困难的情况,由此增加了信贷风险管控难度。
第一,风险评估体系方面仍需完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一般建立后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从目前商业银行风险评估体系来看,一些指标和制度要求主要针对大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缺乏针对性,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此外,一些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在小企业发生经营困难等问题时未能及时收到风险反馈信息,导致部分贷款无法正常回收。目前互联网信息交互模式不断优化迭代,科技力量足以支撑动态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提前把握风险,为化解风险提供保障。
第二,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合理。一些商业银行对信贷人员的绩效指标控制过于机械化,造成信贷人员指标压力过大,所以在对小企业进行授信时存在降低标准、调查不严不实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信贷风险。还有一些商业银行对信贷人员绩效考核不科学,导致信贷人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过度放贷,未充分考虑信贷风险,最终导致小企业信贷风险积聚的局面。
第三,信贷人员的专业能力问题。商业银行中有些信贷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强,对小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够了解,对财务相关指标测算也不够熟悉,导致对小企业的调查报告撰写存在漏洞,影响为小企业授信。还有些信贷人员缺乏授信经验,不能及时识别小企业存在的风险,一旦进行授信则贷款很难正常回收。
商业银行在贷前调查环节既要严也要实,严格执行小企业授信制度,认真收集并核实小企业的全面情况,包含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誉状况等;同时,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小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调研,借助技术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严守信贷风险第一关。同时,相应的调查结论要全面、细致,并提交给信贷审查部门。商业银行还应当不断完善信用评级体系,科学选取相关指标,从小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确保信用评级结果客观公正。总之,贷前调查环节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来说十分重要,既要客观公正,也要真实可信。
第一,商业银行信贷审查和审批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职责。依据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制度,信贷审查和审批人员要充分履行相应权限,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小企业信贷风险进行审查,并给出科学的审批结果,而非存在抵押物就放宽审批标准。第二,商业银行应规范小企业贷款发放流程。严格受托支付流程,防范小企业信贷资金回流等问题,利用大数据筛查贷款资金流向、确保用途合规,保证贷款发放环节的规范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贷风险。第三,商业银行要对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机制进行完善。商业银行应当将信贷人员绩效工资与贷款不良率相挂钩[4],而不是仅仅从贷款规模角度进行考核,这样才能避免信贷人员只看重信贷规模不重视风险管控。
第一,商业银行信贷人员要严格执行贷后管理流程。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控的重要保障,因此不能敷衍了事,信贷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贷后管理,包括小企业资料收集和实地走访。第二,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体系,特别针对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评估要进行适当调整,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信贷风险。尤其要利用科技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提升风险识别及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优选客户,把握风险的同时推广“无还本续贷”等新业务,切实助力实体,缓解小企业资金压力、节约成本。
第一,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应注重职业道德与从业操守的提升。信贷人员应严格遵守金融法律法规以及银行内部制度,不断规范自身行为。信贷人员也应当提高思想觉悟,具有底线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信贷风险。第二,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信贷人员要对市场保持高度敏感度,对小企业所在行业进行深入了解,通过技术手段等提升分析能力,从而提升自身专业水准。第三,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授信经验。通过研究信贷档案、向他人请教和不断实践等方式,积累小企业授信经验,以便更好识别并控制信贷风险。
第一,互联网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为商业银行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提供支撑。商业银行可利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通过采集小微企业和法人结算流水、流动资金、纳税情况、物流信息等进行信贷需求和偿债能力分析,实行批量筛选客户、标准化操作、主动授信、丰富线上信贷产品。如“税E贷”“POS贷”“云电贷”等,创新产品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强化风险把控。第二,商业银行可结合第三方数据进行贷后风险分析,利用环保、工商、法院等大数据分析,提供精准预警提示,减轻信贷员业务量的同时更有效的防范不良风险。
随着小企业信贷投放规模的增加,商业银行应当更加关注信贷风险,多措并举应对小企业信贷风险。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贷前、贷中和贷后环节。这与小企业自身生命周期短、组织架构不完善和诚信经营意识弱有关,也与商业银行自身因素有关联。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后,得出了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风险启示:强化贷前调查管理,守住信贷风险防控第一道防线;提升贷中管理质量,把好贷款准入关;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提升信贷人员专业水准,强化信贷风险管控;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提升效率控制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