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对比探究

2022-03-18 01:32张卫清枣庄市人事考试中心
环球市场 2022年9期
关键词:会计分录会计核算财务会计

张卫清 枣庄市人事考试中心

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近年来,相关学者发现如果事业单位没有适合自己的会计核算模式,会对单位的进步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融入其中,从而使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加平稳。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其中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1]。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我国当前事业单位的相关资源和资产等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和使用,同时还需要对内部资源的使用进行全面、科学的审核,让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资产都能有合理的使用方式。事业单位作为我国行政单位的组成,在财产资源方面的管理和应用是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管理单位的限制,需要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财产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限制。同时事业单位还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使自身能够在国家的监管下保证良好的发展,进一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事业单位与社会上企业在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不是将盈利放在第一位,而是以服务社会为前提,这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的存在本质区别。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通过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现代化建设时,目的从来都不是盈利,将所获得的利润回报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的,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能够帮助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的提升,形成有益的良性循环。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结合的双核算模式的内容

(一)双分录模式

双分录模式是行政单位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进行双核算模式的内容之一,这种模式的运行手段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会计管理模式的模板所产生的,同时还能够分录记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这样能够在凭证上实现对财务会计信息和预算会计信息的记录[2]。比如某事业单位通过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购买一项固定资产,价税合计60万元,预计使用10年,每月计提折旧0.5万元。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会计分录分别是:

1.收到银行授权支付到账通知单时,财务会计会计分录为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60万元,贷:财政拨款收入60万元;预算会计会计分录为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60万元,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60万元。

2.购入固定资产时,财务会计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60万元,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60万元;预算会计会计分录为借:事业支出60万元,贷:资金结存一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60万元。

3.计提折旧时,财务会计会计分录为借:业务活动费用0.5万元,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0.5万元,预算会计此时不做会计处理。

由此可见,预算会计方式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可以大幅度减少会计核算的工作量,还可以减少财务资料的数量,同时能够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记录在同一张凭证上,使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既能在需要的时候融合,也能够被适当分离。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可能会导致在后期的会计数据的计算和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不熟练,导致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二)复印模式

复印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在操作流程方面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原始会计凭证的相关数据作为新会计凭证的基础。其次,通过双核算模式对会计凭证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这种计算方式能够将原始的会计凭证保留下来,在财务审核环节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查看原始数据,并对照原始数据进行精准地分析和核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以有效避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3]。

(三)共享模式

共享模式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依托于互联网而产生的会计核算模式。共享模式的优势是能够保证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原始凭证等数据方面能够实现共享,与复印模式相比,共享模式的原始凭证在真实性方面更高。共享模式能够通过财务会计生成相对应的财务会计凭证,且在生成凭证的一瞬间生成电子档案,并储存在服务器中,方便后续的调取和使用。共享模式能够将信息传输至预算会计系统中,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测算,测算完成后生成相应的会计模式,这一工作方法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减少原始凭证的储存量,减少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4]。共享模式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工作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过分依赖,一旦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就会导致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结果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会计处理时会涉及比较复杂的核算结果,核算结果的数据与复杂程度主要是受到单位的整体运行情况的影响。除此之外,预算资金还会受到人力资源方面的影响。我国当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方面主要的工作习惯和准则是汇总各个处(科)室的预算资料,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财务预算编制。通过事业单位的实践证明,这种预算活动的方式在开展过程中会出现预算管理科目与财务会计不对应的现象,会导致两者在进行工作对接时出现难以衔接、分离明显等问题[5]。比如某事业单位举办一项活动,活动结束,采用授权支付的方式支付活动费用,期间产生印刷费0.6万元、劳务费1万元,进行会计核算时,财务会计会计分录为借:业务活动费用1.6万元,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6万元;预算会计会计分录为借:事业支出-印刷费0.6万元,借:事业支出-劳务费1万元,贷:资金结存一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6万元。相比较,预算会计较财务会计核算得更加具体和详细。

(二)透明度问题

透明度管理是事业单位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中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信息汇总时主要选择的方式为预算编制,这一方式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财务信息汇总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当前我国的预算编制工作在公开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事业单位因为单位类型和工作种类的不同,存在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相关工作时需要有所保留,存在一定的隐私性,涉及一些特殊的工程类型,导致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时很难进行完善、有效的预算公开,导致单位不了解事情详情的人员对事业单位的工作存在不信任、不包容的问题[6]。从总体上来看,事业单位在进行相关的财务和会计工作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资金使用不透明、预算管理工作信任度低等,这种情况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在开展工作内容时需要保持一定的隐蔽性,同时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责任感,很容易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问题

(一)预算资金问题

资金预算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的预算内容之一,预算资金属于较为复杂的内容,会涉及较多的领域。但是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在进行工作上的沟通和交流时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使得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难以形成友好的交流体系,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预算时出现疏漏现象,对最终预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分配制度问题

分配管理机制是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和工作执行的桥梁,也是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预算审核机制不完善、预算审核数据不全面等,这些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会面临较多的问题和困难。事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管理和监督,导致在进行资源管理和资金分配等工作时存在一些问题,精准性不够。除此之外,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不够,不作为的工作习惯使得预算审核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在完成预算工作后会进行资金分配工作,这一环节要求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不可以随意修改。如果在后期随意修改资金分配计划会不利于工作执行的顺利开展,也难以充分发挥预算执行的主要作用。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分配和管理时,缺乏精细化管理系统,大多数分配制度存在流于表面的问题导致预算审核工作很难对分配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督,这种情况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分配工作受到影响,很容易出现资金浪费和资金使用不合理等现象[7]。

五、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一种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即“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模式诞生,“双功能”是指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双基础”是指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双报告”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改革后,沿用几十年的会计核算方式改变,政府会计信息化建设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施,再加上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短时间内很难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导致日常会计处理问题频出,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来应对,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加强业务培训。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主动承担组织财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把专家请进来,讲授业务知识和软件操作,认真学习《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等一系列新制度、新规定,实地指导记账系统等各类软件的操作,从理论上武装头脑。其次,开展“好带差”活动,一个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业务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能力强的会计带动能力弱的会计,能力强的出纳带动能力弱的出纳,能力强的会计指导能力弱的出纳,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再次,开展“再回炉”。实际工作一段时间,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再组织财务工作人员回过头来重新学习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业务知识入脑、入心、实际操作做实、做好。最后,注重交流沟通。走出去,保持与兄弟单位及专家的联系,多交流沟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办法会越来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二)分阶段的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阶段性管理时,会涉及比较复杂的内容,这时需要对工作内容进行分阶段的管理。分阶段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进行某一项运营管理工作时,可以从初级阶段对预算进行分析了解,对当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是否符合现代化单位的发展需求,探讨项目运行的可行性,从而在项目开展和运行过程中提升运行效率,同时还能帮助相关员工对预算管理工作有更为深入地了解,优化预算工作的流程[8]。在分阶段管理的第二阶段,会涉及更为复杂的内容,在项目的运行和执行阶段需要以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为主要工作模式,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对项目执行的各个细节进行规划和优化,使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质量进一步上升。

(三)实行新型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可以将工作内容与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进行合理融合。比如在进行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时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科学的数据库。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资金和预算的设置和调用,并进行更为合理的分配。计算机可以对资金的使用和流向进行更为精准的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生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除此之外,现代化网络技术还可以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提升,工作透明度的提升也可以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受到民众和社会的监督,使民众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有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六、结语

在现代化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不可避免的需要与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相结合,这种联合管理体系具有较为明显的优越性,不仅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提升自己的财务管理能力,还能够提升工作人员进行行政管理的综合水平。

猜你喜欢
会计分录会计核算财务会计
合作社林木类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
集体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
合作社专项基金的会计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