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道红
“双减”的旋风一起,课后服务忽然成为了各中小学校的一道炫目的光束,紧张忙碌、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是这光束投射的底色。而作为“双减”的直接切口,校外培训机构也似乎一夕退潮,隐迹于市。从去年9月到本月,“双减”的颁布已过半年,落实“双减”的行动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但“双减”能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由此形成新的教育格局和生态,仍有赖于我们对“双减”的政治站位的深刻理解和精确把握。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载着传播思想,塑造灵魂的重任。新时代的教育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从这一高地出发,“双减”的颁布,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双减”是基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国家战略部署。一段时间以来,教育的突出问题集中在学生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抗挫能力缺失等方面。教师忙于传授知识,布置作业;学生忙于解题做题,完成作业;家长忙于送孩子培优,督促孩子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在学校、家庭、培优机构三点连成的区域内奔波,既无可奈何,又“乐”此不疲。由此而照进现实的,就是学生不了解世界,与社会脱节,思维贫乏,视野窄小,身心受损,自信缺失。“双减”犹如一记重锤,结实地砸在学校、社会、家庭中一切不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乱象上,以此幻化出一片适于他们的净朗的天空。
“双减”是基于教育的人民属性的执着坚守。教育是最基础的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教育更是人民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如果任由资本肆无忌惮地渗透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国民教育,任由他们掏空一个普通家庭的劳动所得而中饱私囊,任由他们疯抢生源,超纲教学,党和政府承诺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将不复存在,党和政府着力推进的教育公平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双减”的祭出,是党和政府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坚守教育的人民性的重大决策,更是推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行动纲领。
“双减”是基于教育规律的系统纠偏。功利化、短视化是教育为社会普遍诟病的症结所在。功利化、短视化最显著的表现,是以考试为目的,以分数标准,坚信“时间+汗水”,沉迷“题海战术”。其严重漠视教育规律,严重背离素质教育的倾向显而易见。“双减”的强势出台,就是要在恪守教育方针,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面修复教育生态,重建教育格局,以保障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统筹好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区域教育,又要在课堂教学上提质增效,在课后服务上,促进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特色发展,还要引导家长科学育儿,形成教育合力。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双减”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需要所有教育人合力“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