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与象征
——基于对环江县下南乡毛南族分龙节仪式的人类学考察

2022-03-18 00:28洪振健陆娇倩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三界师公毛南族

洪振健,陆娇倩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仪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民族中,透视和折射着一个民族的普遍意识与集体观念;它不仅是一种存在和展演,还是人类心理诉求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1]。因此,通过对仪式的研究将会对族群文化和人类社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在众多研究视角的选择上,本文将运用象征人类学的理论对毛南族分龙节仪式展开具体论述和解读。因为在象征人类学视角下,“仪式是通过象征这样一个特殊的‘知识系统’来释放符码,解读意义的”,“是某一个特殊的社会内部结构形貌的符号化表达”[2]。故本文将不仅仅止于对仪式的简单记述,还对仪式符号和仪式元素背后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解析,以求对毛南族群的人观、神观和宇宙观等意识形态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分龙节简介及田野点概况

(一)分龙节简介

分龙节,是毛南族一年一度最盛大、最独特的民族传统节日。据《思恩县志》记载:“毛南夏做庙,祈雨祈福,椎牛大享,亲眷咸集,馈遗甚丰。”由此可见,古时的分龙节就非常隆重。举行分龙节的日期没有固定在特定的某一天,而是从夏至日开始,按地支顺序,数到的第一个辰日(龙日)即为当年分龙节。因为分龙节古时在三界公庙前举行,故毛南人又称分龙节为“庙节”,又因地理位置将其分为“上团庙”和“下团庙”①上团和下团是以下南与中南之间的山坳为分界线的,下南地势较为平坦,毛南人称之为下团,中南、上南地势陡峭,多为山地,毛南人称之为上团,故在下南举行的庙祭称之为下团庙,在中南、上南举行的庙祭称之为上团庙。,“上团庙”总比“下团庙”提前五天过节日,两个“团”过庙节的形式和内容一样,但分为两个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传统“庙节”要过三天,分两个阶段:前两天是“椎牛(纳牛)仪式”和“庙祭”,在三界庙前举行,是以自然村屯为单位的群众性活动,主要祭奠三界公,并祈求玉帝合理分配龙神,让龙王爷按时、按需、均匀布雨,惠及毛南所有土地,保佑毛南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最后一天是“家祭”,家家户户宰鸡杀鸭,做五色糯米饭、粉蒸肉等佳肴,将五色糯米饭捏成小圆团,密密麻麻地粘在竹枝上做成果实累累的“丰收树”,与祭品一起摆在供桌上,点香烧纸,既祭祖先,又供神农。

现在的分龙节仪式较之前有所简化,为期两天,第一天进行椎牛仪式,主要是为第二天的祭祀仪式做准备;第二天举行“庙祭”和“家祭”,仪式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在时间上有所压缩,但是也添加了一些以前没有的环节,比如毛南族民歌对唱,吃长桌宴和“同顶”“同填”“同拼”等毛南族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此外,由于历史原因,下南乡的三界公庙被严重破坏,至今尚未修复,所以现今的“庙祭”仪式都选择在该县的傩面广场或者该乡的毛南民族文化广场举行。总而言之,与之前传统的分龙节仪式相比,现在的分龙节仪式更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

(二)田野点概况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位于该县西南部,东接水源镇,南连水源镇和金城江区八贡镇,西隔打狗河与南丹县八圩瑶族乡、里湖瑶族乡相望,北靠川山镇。距环江县城60千米、河池市72千米,总面积为254平方千米,下辖下南社区及波川、仪凤、中南、堂八、下塘、玉环、希远、景阳、古周、才门等10 个行政村、175 个自然屯、249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 860 人,毛南族人口占98.50%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地和发源地,也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主体民族乡。

该乡位于云贵高原南麓,为大石山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主要有凤腾山古墓群、毛南族发祥地南昌屯、松马屯后的圣母山、波川村打狗河的景阳湾、中南村的学岩、波川村的炼硝岩等。其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冬寒较短,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20 ℃左右;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 5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种植有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农作物,产量颇丰,且有着悠久的菜牛、山羊饲养传统。目前全乡种植牧草约1.2万亩,年出栏菜牛5 000余头,山羊7 000余只,是下南乡毛南族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外,该乡交通便利,有下南—川山、洛阳、环江乡道通达乡政府驻地,下南—水源乡道至水源连接S303省道,以及S303省道环江下南至南丹车河二级路,是下南乡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要道②本文关于下南乡的数据来源于下南乡乡政府。。

二、仪式展演:分龙节仪式的基本流程

毛南族分龙节仪式作为一种复合文化现象[3],是集音乐、舞蹈、宗教等元素于一体的,是毛南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毛南民族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群体认识。此次分龙节的举行时间为2021年6月24日—6月25日,举办地点位于下南乡毛南民族文化广场,笔者曾在6月21日—6月26日前往本次分龙节的举办地下南乡毛南民族文化广场对毛南族分龙节仪式展开了详细的记录和调查。

(一)纳牛(椎牛)仪式

1.道场布置

五位师公将四根绘有龙纹①据在场的谭XG师公所述,“这四条龙纹分别是东方青龙、南方赤龙、西方白龙和北方黑龙”。(龙的形态不一)的柱子和一根类似师公简芴的木棍立于道场上,四根绘有龙纹的柱子颜色不一,分别以黄色、蓝色、黑色和红色为主色,立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在顶端写有春夏秋冬的字样。简芴木柱一面写有“京天教主张赵李天师三台”“敕令”和“三元召印”的字样,另一面写有“上中下元吏”“唐葛周将军”和“敕令”的字样,四根龙纹柱和简芴木棍共同形成了一个椎牛的小空间。

2.祭台布置

祭台位于道场的正前方,朝镖缚于祭台的左前方,祭台上置有祭物、香炉、香纸、简芴和芴筶,祭品包括熟米饭、熟猪肉和酒,每样各置三份。

3.仪式人员

参与纳牛仪式的总共有五名师公,两位着黄色道袍,两位着红色道袍,一位着绿色道袍,手上分别持有代表三元的简芴;其中一位是主祭师公,不戴木面具,主要负责念谟;其余四位分别戴上代表三界公②三界公,毛南族民间神,毛南族信仰的农神和保护神,地位崇高,属于毛南族善神系列之一,根据毛南族师公还愿唱本说他姓李名凤登,来自广西贵县。、蒙官③蒙官,毛南族民间神,好色、有凶杀之力又有助人繁衍之力的神,是恶神,也掌管傩坛法规,监督检查傩坛仪式顺序。、欧官④欧官,毛南族民间神,主管傩坛开坛之事,经他允许方可开坛。、六官太子⑤六官太子,毛南族民间神,壮族莫一大王的弟弟,又称莫六,是一位善神、英雄神和保护神,也负责祭坛的安全,不让邪恶之神靠近。的木面具,立于道场四周护法保筵。

4.仪式流程

(1)在将香点燃插于香炉后,主祭师公大喊一声“椎牛子弟”,一个村民把一头纯黑的毛南菜牛带至道场中,将其四脚束于四根绘有龙纹图案的柱子上,牛头束于三元简芴木柱上。束毕,主祭师公给了“椎牛子弟”两个红包作为利是。

(2)束牛完毕,五名师公围绕着道场围成一圈,其中主祭师公站于三元简芴木柱之前。师公们一手拿着简芴,一手拿着纸金锭和纸银锭,同时一起喃念毛南经书《唱三元》,讲述三元祖师的历史和来历,念道:“上元唐师主成仙是最先,姓创宝印符筶护身边,万千种法术他都精通,始徒法书写流传;中元葛道主学道的故事,创立香火和法衣,训练教徒十分兴旺,法术高强美名扬;下元周主自有良缘,创立道教文学得传扬,搞还愿补寿奉起宝剑刻符筶,三流九教都敬立香火堂前。”喃念完毕,将纸金锭和纸银锭挂于牛角上。

(3)纸金锭和纸银锭挂毕,主祭师公手持简芴在祭台上喃念毛南经书《奏庙三界公爷》,念道:“奏到都仙莲花移江八佰都郭南乡蒙山风凰金灵大庙,召请上圣普天现应德道三界老人万民父母,宫内梁氏李善夫人三界抄书李福当案判官,古学大庙行乡过里鸿傲三官,石团大庙万德金身龙泉圣帝三界金牌银牌金郎银郎……莲花大庙上界天仙横得还公众位兵徒马奴装娇出庙金灵亦临到。”其余四位配戴代表三界公、蒙官、欧官和六官太子木面具的师公手持简芴和手铃在道场围着牛跳着舞,时而跳着单人舞,时而两两一对,跳着穿针舞,跳穿针舞时,师公们跳着交叉步⑥据谭YQ师公所言,“交叉步代表的是神灵的步伐,师公们此时是处于神灵上身的状态,所以走的是交叉步”。,四目相对,似乎在互动和交流着。师公们跳舞时,也不局限于一处,而是来回移动,并且分别和不同的师公进行对舞。

(4)四位师公舞毕,立于道场外围。主祭师公喃念经书,不时将芴筶投掷于地上的箩筐中。喃念完毕,逐一在五根柱子上先以简芴画符,再贴上彩色的纸条,呈S状,并且纸上盖有多个三元印章,印章刻有“三元考召印”五个字。

(5)彩纸贴毕,主祭师公围绕着菜牛走一圈,边喃念《历祭三界大王大小筵》,边撒米。完毕后,现场走来两名壮汉,其中一人用大铁锤砸向牛的天庭,一锤过后,牛轰然倒地。随后,另一人递上尖刀,两人合作在牛的脖子放血,直至牛死去。此时,师公们任务完成离场,其他工作人员则在置祭祀用品的旁边空地上烧祭纸。牛被拉上车子带走处理,牛头、尾巴、蹄、五脏将被用于第二天的祭祀仪式,第一天的纳牛仪式至此结束。

(二)祭祀仪式

1.祭场布置

分龙节祭祀仪式的祭场由台上和台下两部分组成,台上是师公做法事的地方,台下是下南乡各自然屯村民供奉祭物的场所。台上由幕布、祭台、六棵“丰收树”组成,幕布中间写有一个繁体的“丰”字,两边分别写有“辛丑分龙”“毛南吉祥”和“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祭台用黄布铺就,两边分别缚有朝镖;祭台前放置着一个香炉;祭台上摆放着祭物,有牛头、四只牛脚、牛尾巴和牛肠,三碗熟米饭和香猪肉,三个装有酒的酒杯,三叠香纸以及数十个装有米的红色米袋;六棵“丰收树”用黄布盖着。台下则是由好多桌子拼成的长桌,也是用黄布铺就,每个村屯将各自的祭物置于长桌上,并在祭物周边插着代表自己村屯的旗帜,旗帜的顶端立有带苞的玉米秆、稻秆或者竹枝。祭物主要有香猪、香鸭、鸡、绘有粉红色外壳的熟鸡蛋、酒、五色糯米饭、粉蒸肉、水果等,并且在每一叠祭物上焚上三支香。

2.仪式人员

参与祭祀仪式的总共有六名师公,两位着黄色道袍,三位着红色道袍,一位着绿色道袍。六位师公头戴黑色师公帽,手持简芴,立于“丰收树”前。

3.仪式流程

(1)念揭幕祝文

仪式开始时,一名毛南族籍政府官员念诵祝文,祝文念道:“九万大山,莽莽苍苍;大小环江,其水泱泱;先哲美德,浩浩荡荡;千载以降,代代传扬……浩然盛典,于兹开张。祝曰:巍巍乎高哉,九万群山歌大风;滔滔乎美哉,大小环江矫如龙;浩浩乎壮哉,四十万众气如虹;洋洋乎盛哉,五千里地年年丰。告慰先哲,谨此拜颂!”

(2)迎“三界公”

师公们左手持简芴,右手持芴筶,时而由一位师公念谟,其他师公附和,时而师公们一起喃念经文《开坛召请三界公爷》,师公们念道:“初办焚香在坛中,青云端气透天宫;移鸾全通台对府,三界喜受到临筵;圣驾离天光灿烂,全归初办召普天,益……我在筵中点初办,香烟灿烂到金灵。月星相交满天机,坛内光亮任瑙璃;凤凰欲飞金鸡叫,金灵大庙正门开,圣驾穿通为大殿,封巾带像接神祈;益……我在坛中点二办,香烟灿烂到金灵;上元十一制天一,前传后代到今时;中元古时接相竿,长生地旺护当坛;下元十三制告竹,张天打禄召普天(放告)。”

吟念一段时间之后,两位着黄袍的师公持朝镖到台下去迎接三界公,其余四位师公仍然继续念谟。两位师公走至祭台正面的人群后方,一位身穿红袍的三界公出现在视野之中,两个师公边念谟边带路,一左一右,三界公跟随其后,同时还不断向前方撒米。在祭台下,两位师公和三界公齐舞,跳着交叉步,欢迎三界公下凡,一两分钟后,三界公在两位师公的带领下走上祭台,并在台上继续跳舞。舞毕,三界公归位,坐于祭台中间。

(3)祭“三界公”

三界公归位后,师公们将盖在“丰收树”上的黄布拿掉。两位着黄袍的师公拿起置有红色围巾和米袋的箩筐跳舞。舞毕,祭拜人员开始上台,两位黄袍师公从箩筐中拿出红色围巾和红色米袋,将围巾挂于祭拜人员的脖子上,同时将红色米袋递与祭拜人员。祭拜人员走到“丰收树”前,将放置于旁的五色糯米饭揉成饭团捏在竹枝上,形成稻谷的形状,寓意着丰收结果。之后,祭拜人员开始焚香祭拜三界公,每个村屯也开始派代表上台祭拜三界公,粘“丰收树”,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

(4)点牲

祭拜完毕后,台上的六位师公手持简芴下台去查点村民供奉的祭品,当点到不同的祭品时,喃念不同的经文,如点到鸡牲时,喃念道:“此物原来本是鸡,头带宝冠脚踏泥,子丑□啼定天下,日里行过夜四龙,设主有心为□敬,鸡牲牲命进阴度。”点到牛牲时,喃念道:“此物原来本是牛,养在栏下吃茅草,立冬过秋齐放浪,未申夜晚回栏捲,设主修缘谢神圣,横牛一命进普天。”同时,伴有画符的动作,村民供奉的所有祭品都必须一一清点,缺一不可。

(5)念祭文

点毕,由一名毛南族籍政府官员念诵盖有“三元考召印”的《祭三界公爷文》,祭文念道:“火耐辛丑,卡秋年夏,样样顺扫,导导安嗨,庙等三界,日亥日辰……根嫌尼能,三界下马,见芽另澳,查根都道,叶巧养托,麻莎炙讲,要灯养破,阴根摆泼,难破出名……银钱沙溜,致富得壬,考难还情,等你三界。”

(6)五龙布雨

祭文念毕,六位师公又开始念谟,喃念《三界还愿全集》中的请龙王、婆王片段,喃念道:“凤凰欲飞金鸡叫,海罡大庙广开门,丹桂生根归月殿,封兵带像接神祈,二办焚香低头跪,三元殿前护身边,叩请圣母婆王归位……”念毕,将芴筶置于箩筐中。五龙开始上台祭拜三界公,黄龙先上台,其后是黑龙和紫龙,最后是白龙和赤龙,且都向三界公叩拜三下。五龙出场后,师公们继续念谟,此时五龙在另一个场地以黄龙为中心而飞舞。

(7)撒米仪式

舞龙结束,六位师公手拿红色米袋,从祭台两边走向台下,打开米袋,边走边将米撒向村民,这时,台下的民众欢腾了起来,有的脱下衣服去接师公们撒下的米粒,有的则打开雨伞接,没有道具的只能空手接,什么都接不到的民众,干脆俯下身来,从地上捡起落下的米粒。米到手后有些人不管这些米是生或是脏,直接塞入嘴里吃掉;有些则把米粒放到口袋里带回家。

三、仪式解读:分龙节仪式的文化阐释

仪式离不开象征,考察仪式必然关注象征[4],而象征是由“象征符号和象征意义两种要素组合而成的复合体”[5]15。由此可知,象征人类学关注的不仅是仪式象征符号本身,还深入探寻仪式象征符号背后潜在的象征意义。正如美国解释人类学家格尔兹曾指出的那样,我们“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解释科学”[6]。在象征人类学视域下,毛南族分龙节仪式不但具有丰富的象征符号,蕴涵了诸多毛南族文化符码,而且是我们进一步了解毛南族人民神观、人观和宇宙观等意识形态的重要窗口,也是我们探寻毛南族文化奥秘的重要钥匙。

(一)人龙神聚合仪式空间的构建

纳牛仪式作为分龙节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二天祭祀仪式的前奏,与祭祀仪式是紧密相连的。纳牛仪式的目的是将毛南族菜牛供奉给龙王,以祈求龙王保佑毛南山乡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且在举行纳牛仪式时,还需要毛南族的民间神灵在场,据谭YQ师公①谭YQ,毛南族,下南乡上义自然屯人,高中学历,毛南族肥套仪式区级非遗传承人。所述:“毛南族民间神灵在场主要是起监督、证明和保护的作用,不仅要防止邪恶鬼神对神坛的破坏,还要防止龙王受了恩惠之后反悔,没有起到均匀布雨的责任。”但是在毛南族人的宇宙观里,神和龙王是高高在上的,它们是寓居于天上的,居于神圣空间之中,而人是在地上的,在地上生产和生活着,处于世俗空间之中。因为它们处于不同性质的空间,是无法直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所以当地上的人需要天上的龙王和民间神灵给予帮助时,就需要创建一个空间,让人和神、龙王可以处于一个同质的空间中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龙王才能知晓人的需求,享受人供奉给它的祭品,而神也能有一个平台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师公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建一个人、神、龙王三者聚合的同质空间。

在分龙节仪式中,师公们常将这一构建的聚合空间置立于一个空旷地域中,用四根龙纹柱和简芴柱子共同形成一个人、龙、神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小空间,其中四根绘有龙纹的柱子颜色不一,据谭XG师公①谭XG,毛南族师公,居住于下南乡下塘村,主要做“肥套”仪式。所述:“这四条龙纹分别象征着东方青龙、南方赤龙、西方白龙和北方黑龙,并且每条龙还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简芴木柱写有“京天教主张赵李天师三台”“敕令”“三元召印”“上中下元吏”和“唐葛周将军”等字样,张赵李天师和唐葛周将军作为三元先师和梅山教先祖,象征着能与龙、神进行沟通,且具备超自然能力的梅山教师公。民间神灵则由师公们带上特制的木面具,以神人合一的形式由师公们扮演特定的民间神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人、神、龙共存相通的共同域,人、神、龙处于一个同质的“公共域”中。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曾对“公共域”做出阐述,即“一个‘社会结构’的‘非结构’的模棱两可的界域,具有阈限性、边缘性、从属性和平等性”[7]4,并且“‘公共域’是外在于日常生活的,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状态、日常的社会结构相对立的存在,公共域中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是没有任何等级次序与地位差异的平等存在”[1]。因此,在“公共域”中人、神、龙是平等的,因此分龙节仪式中出现了民间神灵听从师公的号令,对神坛和龙王进行监督、证明和保护。

综上可知,师公们构建人、神、龙聚合空间的原理是将原本呈垂直关系的人、龙、神以象征的形式聚合于一个同质的平面中,并划定一定的范围,作为它们交流和互动的空间,以达到纳牛仪式最终所要求的效果。

(二)作为具有象征义的仪式符号

分龙节仪式是由众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符号组成的,而仪式符号的象征性也蕴涵了毛南族人民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和民族心态,研究这些仪式符号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毛南族人民如何看待世界、思考世界。在对象征符号的认识上,特纳认为象征符号包括仪式语境中的物体、行动、关系、事件、体态和空间单位[7]19;格尔兹认为象征符号用来指作为观念载体的物、行为、事项、性质或关系[5]105;中国的人类学家瞿明安则认为象征符号的文化体系包括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虚拟象征符号等六种主要的类型[8]。笔者将在吸收各家理论的基础上,以瞿明安的象征符号理论为主,对分龙节仪式中的仪式符号进行合理化的阐释和论析。

物化象征符号作为在仪式中常见的一类仪式符号,在分龙节仪式中也广泛存在着,主要包括一些由人工制造的各种物质形态。如师公们在分龙节仪式中以民间神灵的身份出现时,常常会佩戴具有毛南族特色的木面具,在环江县下南乡不但有专门制作木面具的手工艺者,而且大部分师公都收藏有几十个神灵的木面具。当仪式中需要哪位神灵出场时,师公们就佩戴相应神灵的木面具,可以说特制的木面具就是特定民间神灵的象征。在祭祀仪式中,每一面代表该村屯旗帜的顶端还会缚有玉米秆、稻秆和竹枝。在场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之所以这样做,都是有隐喻意义,这些东西象征着来年五谷丰收、节节高升”;毛南族人还将纸张涂绘成粉红、黄、绿、红、白五种颜色,并绘制成条形状,这些五色纸在毛南人心中象征着供祭给神灵的纸金锭和纸银锭。

行为象征符号在仪式中也是重要的一类仪式符号,主要包括一些规范化和非规范化的行为举动。在分龙节仪式中主要表现为一些仪式动作和仪式舞蹈,木面舞作为独具毛南族特色的仪式舞蹈,集毛南族的面具文化、舞蹈文化和宗教文化于一体,是毛南族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往往由多位师公面戴木面具一起表演,时而一人独舞,时而两人一对,跳着穿针舞。在舞蹈时,他们代表的是木面具所象征的民间神灵。据谭YQ师公言:“跳木面舞不仅仅只是为了表演给群众们看,还象征着神灵与神灵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在跳穿针舞时,神灵们四目相对,就是代表正在交流着。”五龙共舞也是分龙节仪式中一个行为象征符号,在祭祀仪式时,五龙在拜完三界公后,便开始有序地飞舞起来,时而交错,时而展开。这主要象征五龙在空中预备布雨的场景,预示着龙王已收到祭物,将保佑毛南山乡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此外,粘“丰收树”也是分龙节仪式中的一个重要仪式行为,毛南族民众将五色糯米饭粘到竹树上,形成稻谷形状,象征着丰收结果,寄予了毛南族人对来年收成的美好期望。

感觉象征符号包括色彩、绘画、图案、纹样、音乐、声响、口语、谚语、咒语、吉祥语、祈祷词、文字符号等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分龙节仪式中有着大量的感觉象征符号,比如在众多的祭品中,毛南族人民会把煮熟的鸡蛋涂成粉红色,鸡蛋涂成粉红色寓意着毛南人希望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在祭祀仪式举行过程中,乐师会根据仪式的氛围击打不同节奏的音乐,当五龙在飞舞时,乐师击打着快节奏的音乐,此时传达的是一种活跃、激烈的气氛;在仪式中,师公还会喃唱一些经文,比如师公喃唱的《唱三元》就是通过吟唱的形式将三元公的历史和来源展现出来,并且祈求先师保佑仪式圆满举行;此外,还有一些毛南族地方官员也会诵读《祝文》,传达了对分龙节的祝福,并祈求三界公爷保佑毛南山乡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综上可知,分龙节仪式中的仪式符号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器具、一段舞蹈和一段文字,而是有丰富的象征义的,在仪式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毛南族人的集体心理和民族文化。

(三)作为人龙神沟通的中介者

人、龙、神作为分龙节仪式中的重要角色,贯穿于整个仪式的始终,对仪式的神圣性和完整性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它们之间沟通的中介者——毛南族师公,则是整个仪式得以顺利进行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笔者将以人、龙、神沟通的中介者——毛南族师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的“过渡仪式”理论展开具体论析,对毛南族师公在整个仪式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和价值作深入的探讨。

毛南族师公作为毛南族的民间仪式专家,他们主持着毛南人的各项宗教仪式,比如“肥套”还愿仪式、分龙仪式和安龙仪式等。他们自称“三元公”,表示自己是梅山教弟子,师承唐葛周三将军,在毛南人的宗教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毛南人与家先和民间神灵进行沟通的中介者。在分龙节仪式中,毛南族师公是毛南人与民间神灵和龙王进行沟通的唯一中介。他们作为仪式专家,不同于其他的毛南族群众,在仪式中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可以通过“做法”的形式使自己处于超自然状态,将毛南群众的想法和意见告知民间神灵和龙王;同理,他也可以将民间神灵和龙王的态度反馈给毛南族群众。所以在扮演这一角色时,毛南族师公要脱离群体,脱离自身原来的身份,成为群体中的个体,由世俗的人转变为处于圣俗之间的人。这时他们处于“过渡仪式”的“边缘礼仪”阶段,进入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上的“被边缘化”状态[9],而当仪式结束的时候,他们又脱离了仪式专家的身份,重新回到群体中,恢复原先的身份,成为世俗的一分子,再以礼仪方式聚合到大群体的主流中,回到原先的“中心”位置。因此,毛南族师公作为分龙节仪式中人龙神的沟通者,在仪式过程中经历了身份的多重转变,由世俗的人转变为圣俗之间的人,再转变为俗世的人,实现了“分隔礼仪”—“边缘礼仪”—“聚合礼仪”的完美过渡。

综上可知,毛南族师公作为分龙节仪式中人、龙、神沟通的中介者,在仪式的不同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身份的转换对仪式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象征人类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毛南族分龙节仪式基本流程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和细致的分析,并对仪式中蕴含的毛南族文化符号进行了合理化的阐释,深刻地认识到了分龙节仪式不但象征隐喻了毛南民族对自然、社会的独特理解和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特殊处理[10],而且内蕴了毛南族人的集体心理和民族观念。同时,分龙节仪式作为毛南族民族文化的缩影,它具有传承和发展毛南族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作用,无论是在过去的历史长河,还是在现代的信息化社会,它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但是本文仅仅是从象征人类学的视角对分龙节展开阐释,视角较为单一,不能全面地对分龙节仪式进行具体而详实的论述,对于仪式背后的民族集体观念和普遍意识存在片面的理解。因此,若想要对分龙节仪式和仪式背后的民族文化心态有更为全面的理解,仍需学界同仁们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三界师公毛南族
民俗主义视域下的毛南族分龙节考察
仫佬族师公调音乐的现状及传承
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口述史研究——以贵州卡蒲毛南族乡田野调查及其启示为例*
镜子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石头记
被“生产”的六一姊
非遗语境下南宁平话师公戏传承问题考辨
酸辣问答
壮族非遗“武鸣师公舞”的活态传承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