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丽春
在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有选择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是传统工艺美术延续发展的关键。此前提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抢救,更是对其所依存的原生民间语境和环境的保护留存。然而,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与科技发展冲击下,传统的原生语境及环境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迫使传统工艺美术在失去民间原有客观基础条件下追逐时代潮流。例如,工业化产品在实用功能、质量、价格等方面易于满足百姓,导致人们对精美的传统工艺美术品需求度降低。积年累月的自然环境变迁与消耗亦导致传统工艺美术生产原料日渐稀少;现代商品经济的刺激更造成工艺美术与民间语境和环境脱钩。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者则面临着定位模糊、职能混杂、后继无人等严峻挑战,不得不在时代洪流中迷茫前行。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塑造新时代的中国特色民间生活语境和环境,使传统工艺美术融入乡村、联通城市。以乡村为基础,以城市为延伸,以世界为舞台,同频共振,让传统工艺美术汇入新时代中国文化的海洋,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生命源泉之一。因此,应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予以保护抢救,确立其传承延续的根基,对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在当今时代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下的适应转化。基于不同技艺间的差异性,展开契合实际的研究分析,探寻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并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在新时代激活“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优秀传统工艺精神,坚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天人合一理念,实现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