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华东交通大学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未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估,这是由于缺少一套评估方法。通过对现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制度的改进,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预警,从而为高校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提供依据。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可以对各高校的预算绩效进行评估。与财务报告和其他无法比较的资料相比,评估结果更具参考意义。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算管理是根据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制定的财政预算规划,它的范围很广,涵盖了预算编制与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核、预算评价等方面。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预算管理还不够健全,缺乏对预算执行和动态调节的关注,而且在预算评估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有关部门的经费也充分地用于高校的预算管理。目前,国内有关预算管理的研究大都局限于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而对预算绩效的评估则较少。为此,本文选择了几个能体现预算管理目标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推动我国的预算管理工作。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是以管理学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指标,从20世纪中叶开始,到1970年代以后,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入。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是一种可以利用综合的分析手段以及合理的绩效评价准则,利用数据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手段对高校的预算管理绩效进行量化分析,并根据指标间的相关性和权重计算来确定其排序,这样可以为高校的预算管理和财政工作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从而推动学校的运行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工作人员和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评价包括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客体、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6个方面。评估主体由高校管理层和绩效评价团队组成。绩效评价小组,负责对整个团队的工作,包括对整个团队的打分和评估。评价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高校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成立的最终目标,以目标管理为中心,以总体目标为基础,并以目标管理为基本目标,并对其进行评估。评估客体是被评估对象与其相应的评估目标。评价标准可划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定量评价能够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使评价体系更为精确、简单;定性评价则是用文字形式形成体系,对其进行评价。评估法是解决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绩效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它涉及衡量指标的权重,主要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综合分析等几种量化的方法。通过对高校绩效考核指标的划分和权重的测算,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高高校的绩效考核效果,从而推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预算绩效评级体系是通过一个价值化的系统,按照合理的程序和方法,对预算的实施和完成进行奖励,并使其具有制约和激励的效果。由于高校之间的竞争,一些学校为了利益而忽视了学校的发展,这对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预算绩效制度有利于建立奖惩机制,调整资金配置模式,避免了高校贷款,增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因此,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制度,有利于学校科学地进行战略规划,实现学校长远发展,推动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套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既能提高高校的运行效率,又能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制度的健全。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相关人员在设立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指标,不能选择过多的指标,以免出现重复的情况,也不能因疏漏而造成的不足,要相互补充,确保财政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存在。
相关工作人员在构建评价系统的时候,应该对每一个指标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之后再对其进行后续的评价。
建立和完善预算评价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在建立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需要建立一套动态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动态平衡。
管理人员在构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既要考虑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完整性,又要考虑对这个指标有影响的因素,不能太过于单一,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体现指标体系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体系不断的完善。
在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时,必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权衡,依据指标的特性,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高校预算管理的绩效指标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指标,可以帮助高校制定和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决策和测算。其次,通过比较,还能及时反馈和纠正财政部门的实际预算,从而提高财政部门的绩效。最后,通过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评,可以对各部门进行打分,并通过得分来决定各部门的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奖励和惩罚,从而达到一定的激励效果。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简而言之,就是评估对象利用一定的指标和科学的方法,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结果的绩效进行评估,从而实现高校的财政预算绩效。本文认为,要对高校进行全面的预算绩效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可分为四大类,即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①行业标准,是以特定的行业或资金来源为样本,对行业进行评估。②计划标准是以预先设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安排等预先设定的指标来衡量财务开支的绩效。并将实际业绩与目标业绩进行比较,获取绩效信息。③历史标准是以各指标的历史数据为样本,以各种指标的历史均值为基准进行评估。比如去年同期数据、历史最佳数据等,对业绩进行了纵向对比。④经验标准是由资深专家和学者所制定的相关指标或实践。在没有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经验标准进行业绩评估。通常,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实践标准等都可以作为衡量费用绩效的标准。
评估指标是对评估目标特定内容的再一次划分。高校预算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有:财政指标与非财政指标。在高校预算绩效考核中,如何制定考核指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财政指标与非财政指标的综合。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有两种,即:一种是主观的,一种是客观的。第一种主观的。主观法是基于评估目标与准则,综合有关专业人员在实践与研究中积累的经验,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选取相应的指标;目前,我国高校在编制和建设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采取了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首先,有关部门要通过搜集和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和理论,初步建立了一个备选指标库,并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其次,对各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对调查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确定所有指标的重点和离散性,并去除掉了部分重要度、离散程度高的指标;最后,各高校相关主管部门要对所选取的指标做好可信度和有效性分析工作,以提高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和科学性,为高校经营状况被准确、全面、真实地体现出来,提供了必要保证。在建立高校经营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还引入了平衡记分卡评价体系。
高校要实现稳健经营,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资金运用效率。目前,国内外不少地区的高校都在尽力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时期尚短,在实践中和海外的部分发达国家比较,发展相当滞后,所以在实践难免会遇到困难。因此,国内高校也将加大对预算绩效考核的关注,加强对预算绩效考核的认识,并向各部门提出相应的要求。
首先,国家财政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积极完善预算绩效计划、成本核算、业绩考评制度等有关内容,逐步建立一套统一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法制保证;其次,我国高校也必须注重自身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评估有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不但必须要更全面地根据我国教育财政改革的总体需要,从规章制度中确定了指标体系选择原则、规范、适用的范围,同时还必须从具体方法上加以改革,在开展教育实际预算指标的评估分析工作中,必须要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逐步建立一个综合分析系统,从财政、教育、科学、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开展综合分析;最后,我国高校在开展实际预算指标评估分析工作时,学校要把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预算分配紧密结合,并通过调整各类预算评价指标情况来合理配置学校财政拨款资源,对一些绩效指标较优秀的重大建设项目,高校还必须通过适度增加国家财政资金拨付数量进行保障。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定价制度的设计,对其财务经费的运用效果以及对高校员工的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国高校要加强对自己的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和考核,组织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各部门、各项目的预期结果、绩效责任、指标与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然后汇总各方面的数据,看看这些指标与现实的一致性,要淘汰不符合实际的指标体系,以提升高校绩效评价系统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实现合理分级分类,让各种指标及反馈信息更加一目了然,从而使得高校的绩效指标体系框架能够和高校总体发展规模相适应。此外,由于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与考核工作都与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有关,所以,高校还需要在其中投资相应的资金,既要重视对人才的招聘与培训工作,也要重视对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同时还要重视对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还可以委托专人到各高校校中去处理设计与指导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或开展技术培训,以此培养有关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学校预算绩效指标评价系统设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实现完成建设高校预算绩效指标评价系统的目的。
高校需要加大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宣传力度,加强相关师生对它的认识,加大对预算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级主管部门和各级学院的负责人都能掌握新的知识,并且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而达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目的。这样才能使预算项目与学校的经济发展是保持一致的,可以从整体规划、分层实施、自上而下、由始至终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系统,也可以从部门职能、单位的相关责任入手,结合目前的管理实际,按照教育行业的发展路径进行。
通过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改革,提高预算管理的全局性和整体性,增强各部门和二级学院对预算的责任感,以此保证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希望可以实时的解决学校资金使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调整支出结构,推动预算内容的不断完善。
在预算指标评价体系建立之后,实施的时候,相关管理者必须严格履行自己的预算职责,实行预算监督,而预算的监督,就是要在某种程度上强化对资金的管理。对有关人员和单位的执行情况,一定要做到对全过程进行预算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预算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确保预算支出是合理合法的,一定要坚决抵制发现“重编制,轻监督”的问题,因为这种现象是不对的。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将预算收支全面的纳入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当中。最后,在制定的时候,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考虑所在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然后要以此作为战略目标来制定评价体系,要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设计的思想,促进高校整体预算绩效体系的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可以得到健康发展。
在建立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之后,一定要将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管理人员是必须要做好下列工作的。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工作范围是非常广的,是一个涵盖学校各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工作,它涵盖了各个领域,因此,它的业绩评估工作需要一个专业的部门来完成。为此,高校要明确具体的单位和人员,并定期对这些人员进行考核,以达到对预算工作的有效监控。
在绩效评估的工作中,各个指标下的观测点得分是根据权重逐级来确定的,因此,对观测点进行搜集和获得是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地组织绩效评估,动员各方力量,运用各种手段搜集有关数据,为绩效评估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当前,国内关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的相关研究较少,说明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章着重阐述了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改进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