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程个体性与群体性之统一

2022-03-18 00:31云南工商学院
成才 2022年11期
关键词:群体性三全育人高校学生

■ 云南工商学院 李 彤

1 “三全育人”的现实目标与教学方式

1.1 “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每所高校都应当积极重视的一项关键课程,高校大学生与走向社会只差一个大学校门的距离,为了能够更好地使高校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各高校应当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成为品德素养与知识能力兼具的新型人才。新时代下,国家给各大高校赋予了新的思政教育的任务,积极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将教育的范围扩大,教育的职能范围增加,使思政教育更加整体化。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相关人员坚持“三全育人”的教育标准,对高校学生进行全程教育、全方面和全体教师共同教育,使教育更加高质高量。

1.2 “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政课程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融合

“三全育人”始终围绕着以培养新时代品德人才为主要的任务,展开高校人才的培养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融入学生的教育中,这是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一地使用个体教学,没有将师生之间的影响和环境的影响有效的融合。常常是教师单方面地进行教育输出,学生是否真正学到知识不得而知,从教学成果的质量不难看出,思政课堂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应当做到个体性与群体性相统一,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力,并使学生加入思政教育课堂的设计中,这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将会使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2 高校思政教育中个体与群体动力需求

2.1 个体与群体的动力导向理论

动力导向理论中提出,周围的环境与人本身的内在需求,决定了人的内心和具体行动。如果组织中的人员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交流,是可以将个体的创造力发挥到最大化的。另外,建立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交流环境是教育的领导者应当做到的事情,积极进行组织中成员的协调工作,有助于组织活动的有效进行。组织的规模能够有多大,主要因素在于人员数量的多寡和组织成员的参与情况。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有着不尽相同的人格特点、生活背景、思想价值、个人能力等方面的特点,组织的领导者就需要充分抓住每个成员的相应特点,对其进行不同的激励方式。

群体活动中的成员对活动的责任心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价值取向,影响着群体性活动的内在凝聚力。群体标准和个体标准有着一定的区别,双方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群体的标准与规范在正常范围内,组织内的成员一般都愿意接受。个人的动机对于群体的目标导向有着较大的影响,一些组织成员对于群体的活动有着较大的参与意愿,并能够积极对活动产生责任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和工作,使群体的共同目标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对群体性活动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2 思政教学中的开放性教育模式应用

动力导向理论需要采用开放性的群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是由于封闭性的个体化教学只是进行单方面的知识输出,学生无法做到与思政教师进行实质性互动,一味地单向接受知识,是无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导致教学的质量下降,并且师生之间的教育活动会体现得非常被动且消极。因此,采用开放性的群体教学模式能够使思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一个平衡的教育系统,通过运用多方面的互动,将教学的模式进行改进,以得到平衡。思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应当将主动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目标指定之中,采用民主的形式进行教学目标的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参与性,在交流中找到答案,并根据学生的意愿敲定教学目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将主导权下放给学生,而思政教师应当做到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学生群体性特点,通过指导,使学生共同参与,并有序开展活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3 思政教育个体学习与群体性学习的相互统一

3.1 个体与群体融合的学习组织理论

在组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不断超越自我,形成组织学习中的创造性动力。并且在思想的方式、惯用思维、思想风格和心理素养进行改善。在组内建立共同的目标,使学习的整体导向都朝向统一的目标进行,这样有助于聚集整个小组学习的凝聚力。通过小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问题进行有效探讨,互相借鉴学习,并彼此产生影响,聚集民智,使个体的智慧融入群体的智慧之中,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要培养高校学生学会整体思考的能力,能够从综合的角度看待问题,并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进行问题的解决。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应当将个体的学习融入群体的学习中,充分发挥群体的创造性。

高校教职人员在思政教育中引领者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对组织的设计结构进行合理化的分析,还要深入地探讨设计该组织结构的基本理念,有效整合影响组织发展的各方面目标及要素。作为组织的引领者,应当自觉接受组织的召唤,将组织的目标作为一种职业使命,全心全意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在进行组织前应当切实做到对情况的真伪做出相应的评判,引导组织中的成员向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帮助组织中的成员对实际状况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使组织间成员能够在统一的思维上,共同推进目标的达成,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景象。同时,教师作为领导人,也应当及时地充实自身的能力,秉承开放的思维,不断更进自身的组织素养,并督促高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在实际学习情境中进行自我能力的评判,究其不足,向其他同伴借鉴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积极创新。不做教材的傀儡,将自身的内在价值不断提升,在具体实践中实现有效学习。

3.2 思政教学中的学习组织运用

思政教师在进行课内外的教学时,应当采用分组交流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开展,使学生在小组中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在思想政治课堂中以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对问题及案例进行深入的探索,在思政课堂之外则是采用小组调查、拜访、参观等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创建良好的群体性学习气氛。例如,以宿舍为基本单位,组建良好的学习模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着显著的提高,还进一步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培养,在人际交往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使积极向上的氛围弥漫在高校中,进一步达成高校学生知识、情感、思想的有机统一。并且,为了使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思政教师应当逐渐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一个共同的目标作为前提,提高教学的创新力,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参与到学习中。例如,使学生加入教学计划的设计中,集中学生的思想和意愿,指定更加符合学生心理的思政课堂。或是与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这种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方式,进一步实现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融合。

4 结语

高校要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实现并贯彻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将全程化育人、全方面育人和全员化的育人准则融合在高校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并根据群体性需求与个体性需要相互统一的教学方式,在思政课堂中实现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通过创设相同的学习目标、开放性的交流平台,促进其相互学习的能力,在群体中有自我,在个体中有创新,不断完善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

猜你喜欢
群体性三全育人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