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蔗塔与妈祖信俗非遗文化传承研究

2022-03-18 00:30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天工 2022年19期
关键词:妈祖莆田符号

张 妍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九级玲珑,梵意高扬”①宝塔整体创意时,以“佛陀的成佛之径”为主题立意之一,九级创意一一铺开,从诞生、苦修、得道、初转法轮、广为说法、涅槃,淋漓展现着佛陀成佛的传奇历程。,塔高九级象征国泰民安、天下富足,此为九层宝塔,九层宝塔常见,而妈祖蔗塔不常有。谈起莆田的蔗塔,就不得不先谈及当地的产蔗历史,据民间“沉七洲,浮莆田”之说,其原为海上的一片陆地,自海陆变迁后开垦耕耘,繁衍生息。何乔远②何乔远(1558—1632),字穉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明代晋江人,是杰出的方志史学家。在《闽书》中赞曰:“环城千里,并海一隅。仙境峭壶公之碧,清流奔玉涧之泉。海道舟车,介于泉、福;山川人物,甲于闽中。”由此可见莆田实乃风水宝地。自唐宋时期起,甘蔗的种植就已经遍布福建各地,距今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由于其独特的寓意,当地人在祭祀等重要活动时都会将甘蔗作为祭品原料的首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涵江延宁宫的妈祖蔗塔,以其独特的信俗符号与表象符号成为妈祖信俗非遗文化的十大符号载体之一。

一、莆田蔗塔所指的信俗符号

莆田蔗塔作为妈祖信俗符号的十大表现形式之一,最突出的特点当数其丰富的文化精神。据当地民间人士所说,莆田蔗塔的背后有一个关于妈祖信俗的动人传说。早年间,妈祖林默娘为海上迷途的打鱼人照亮归家的路,点燃了自家的茅草屋,然而草屋燃尽却不见归途,于是妈祖就将庄稼地里的甘蔗扎成堆作为燃料。因为甘蔗内含丰富的糖分,便燃起熊熊大火,引领海上的渔民平安返航,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所以最早的时候,人们以蔗塔作为“灯塔”用以彰显妈祖林默娘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救灾救难的优良美德,同时从侧面隐喻了妈祖林默娘倾尽所有,用自己的囊萤之辉照亮了一条条平安的归途。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作为航海人的精神支柱流传至今,后人为了纪念妈祖精神,在每年寓意阖家团圆的元宵节延续了这一纪念仪式。就这样,莆田蔗塔所指的信俗符号跨越时空由具象符号转化为抽象的民俗艺术,成为传播文化的象形载体。

二、莆田蔗塔所指的表象符号

除了信俗符号,莆田蔗塔所指的表象符号也是研究其与妈祖信俗非遗文化关联性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的正月十六,当地人总会相约庙会,共赴元宵佳节,对于延宁宫来说,这一天的重头戏在于蔗塔的观赏。早年间甘蔗只是作为供品放置于妈祖神像面前,三四根为一组,扎其尾部,立于果盘之上,后因竖立间摇摆不定,在清代初期改为蔗塔。蔗塔简单来说是一种造型艺术,顾名思义是由甘蔗切成1厘米、1.2厘米、1.5厘米三种高度的蔗节搭叠而成,整个塔身需要耗费180千克左右的新鲜黑蔗。其形似灯塔,中心为空,可于中间放置灯管,明亮的灯光从甘蔗节间的空隙散出,为元宵节增添神秘、喜庆的节日氛围。由供品至微建筑,标志着祭品形象化、艺术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蔗塔寓意生活胜似糖甜,来年步步高升,深刻体现民俗活动的美好祈愿。下文试从表象符号的三个方面着手,论述蔗塔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一)以塔为象形载体

莆田蔗塔高约5.3米,由塔基的八角形红漆木果盒、塔身的双色蔗节以及塔顶的八角形木板组成,形状酷似佛塔。在搭建的过程中,需要先将塔基的果盒摆正,并在塔顶正挂八角形木板,正中间垂放“千斤坠”,随后将塔顶八角与塔基八角相连,如泥瓦匠砌墙时的水平线同理,作为搭叠的标准,以此达到平衡、美观的目的。

自古以来,因果共存。首先,莆田蔗塔之所以选择塔作为象形载体,与当地的宗教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自南北朝起,佛教传入莆田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唐代至今已有20多位高僧著书立说,传颂佛法,为丰富莆田文化做出贡献。由此可见,佛教之于莆田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寺庙作为宗教文化的具象表现,其主要构成“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俗文化的象形载体。其次,莆田蔗塔的首创者陈阿六是民间的泥瓦匠,因此在搭建祭品的过程中会受自身工作范畴的影响,加入当地的塔元素作为主视觉,通过层层交错搭叠而成,以其特有的民俗工艺再现庙会中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最后,妈祖被视为海神,当地居民早年间以打鱼为生,因此在祭品搭建的过程中会融入海上灯塔的元素,从精神层面来说也是为了祈求航行的平安,将对来年的期许融入民俗活动中。

(二)以特殊符号为规约

首先,在塔基、塔顶的八角形木质结构以及每个周期以8作为递减数量的蔗节中均出现象征财富的符号数字“8”。从外形上看,它是唯一没有“出口”的数字,就像莫比乌斯环一般,永远没有尽头,同时也代表着无限的可能,对于在民俗活动中追求美好生活的信众来说,无限的可能即可引申为无尽的财富。其次,由蔗节组成的塔身中层数“365”的运用,由塔底至塔顶,一层蔗节对应一年中的一天,365层蔗节相互交错层层递进象征着未来的生活一天胜似一天,传达了老百姓对未来生活一帆风顺年年好、幸福指数节节高的美好祈愿。最后,在色彩上选用红黄二色作为规约,淡黄色是甘蔗的固有色,在阳光的照耀下,蔗塔熠熠生辉,寓意前途一片光明,而红色作为中国的传统色之一,其象征意义早已深入人心,吉祥、喜庆是它最形象的代名词。因此,蔗塔通过数字和色彩符号的规约,从信众固有的文化认同中传递信息,使得民俗艺术更加通俗易懂,为大家所接受。

(三)以吉祥语为玄纹

莆田蔗塔不局限于以塔作为象形载体的单一表现形式,其通过塔身的双色蔗节的交错搭叠在正面形成“上元祈福”①“上元节”即“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开灯祈福为此节日的古俗,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吉祥如意”“合家欢乐”等吉祥语,同时塔身的背面镶嵌“囍”字,使得其视觉元素更加多元化。为了让信众更加直观地感受民俗活动的祈愿,除了甘蔗甜甜蜜蜜、节节高升的隐喻外,还通过直观的吉祥文字符号传递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使得塔身看起来更具节日氛围。

三、妈祖信俗对蔗塔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现如今莆田蔗塔已然同大部分传统技艺一样,因其传承断代等问题面临僵化的消极保存,所以如何积极传承成为信众思考的核心内容。上文通过对莆田蔗塔的信俗符号与表象符号的解读可知,其产生于妈祖文化之中,是妈祖信俗非遗文化的十大载体之一。一方面,妈祖信俗作为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受到全球的关注,对于其保护传承的措施也是层出不穷。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的嘱托更是体现了国家对妈祖信俗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其次从社会层面来说,妈祖信俗以习俗和庙会等民间艺术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众多信众所传播崇拜直至今日,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妈祖信俗由来已久,以崇拜和颂扬妈祖品德与精神为核心,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当地人视作“保护神”,所以在蔗塔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弘扬妈祖文化能够让受众更快地接受其所包含的独特造型与艺术价值。蔗塔文化简单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由妈祖的祭品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成为现如今的民俗文化,同时,蔗塔文化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沉淀的必然结果,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变而改变,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因此,在蔗塔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依托妈祖信俗非遗文化进行关联性传承可谓是上上之选。清代吴趼人在《痛史》中曾言:“古人云,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②张鲁原编著《中华古谚语大辞典》,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第157页。” 在蔗塔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如若脱离其文化归属便失去了最初的精神内涵,优秀的民间技艺应当像鸟儿一样选择自己理想的栖息之地,借助外在力量扫平前进路上的荆棘丛,寻求生存之道。

四、莆田蔗塔依托妈祖信俗非遗文化的传播探究

在蔗塔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不仅能够为其奠定物质基础,同时也能赋予其当代所独有的创新魅力。例如江南古镇的“联合申遗”项目深刻体现“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的精神内涵,这不仅是利于古镇保护传承的新举措,也是文化传承的新典范。对于江南古镇的保护来说,联合之后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使得进度更快,力度更强,由此可以引申到蔗塔文化的传承保护中来。蔗塔初始于妈祖祭品,最初的文化内涵也与妈祖信俗息息相关,虽然现如今已演变为信众对来年生活风调雨顺的祈愿,但不失其根源。“万物不离其宗”,蔗塔文化与妈祖信俗二者相辅相成,蔗塔依托妈祖信俗而生,妈祖信俗通过蔗塔而具象化,想要得到活态传承,首先需要利用妈祖信俗在世界的认可度,让更多的信众了解、接受蔗塔文化,随后结合当代的传播手段将其带入大众视野。正如吕品田先生所说,“传统技艺的保护因此不应该成为僵化的消极保存,而需要在不违背其内在规律和自身运作方式、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将其导入当代产业体系,使之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①吕品田:《让传统技艺活在当下》,《人民日报》2009年5月15日,第20版。下文将从观念和科技两个方面探究蔗塔文化依托妈祖信俗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之道。

首先是新旧观念自由转换的创新融合。蔗塔文化如上文所述,是一种集民间智慧为一体的文化现象,是历史沉淀的结果。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一些青年人对外来那些新鲜的、未知的文化更具兴趣,与此同时也就忽略了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随之而来的是对传承文化传承的漠视,阻碍了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建设,充分说明“放弃传统不仅意味着现代性的顺利实现,却也可能导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危机”。②孙英春:《传统、软实力与中国文化的“全球视域”》,《浙江学刊》,2016年第2期,第61页。因此想要让蔗塔文化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需要依托妈祖信俗的强烈认同感,通过信俗文化的强烈吸引力,使得信众接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不应当故步自封,需要把眼光放在新一代青年群体身上,如何赋予非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成为首要问题。例如在教育观念方面,除了引入先进理念外,还应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穿插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以及教育之中,从小系统化地培养其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作为莆田蔗塔这一类的非遗文化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也需要根据社会环境的选择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吸引力,进而激发新一代青年对非遗文化的创新能力。非遗文化来源于生活,通过现代的传播途径将其归于生活,激发自身的潜力,在星辰斗转间发挥自内而外的创新力。

其次是民俗技艺与科技的创新性融合。社会的进步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从纸质阅读材料走向更加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认识世界的方式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改变。因此,莆田蔗塔在依托妈祖信俗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将科技作为创新的要素之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新型媒介对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影响及破坏因素。在机械化生产或重复性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流水线式的作业毫无温度地将非遗文化带到大众的面前,随之而来的将是文化活力的枯竭,民俗技艺的同质化,终将失去其独特的精神内涵。仅仅依靠数字化的复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最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通过新型媒介手段,保存复原失传的蔗塔搭建技艺,在最大传播范围内依托妈祖信俗的认同感将蔗塔文化丰富的造型艺术与文化价值由现实生活平移至虚拟世界,供大众反复学习思考。

总之,从信俗符号与表象符号的角度对莆田蔗塔的深入解读目的在于解析其文化内涵,作为妈祖信俗非遗文化的十大载体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妈祖精神。站在妈祖信俗非遗文化上,才能真正认识到蔗塔从无到有的艺术价值,任何一种民俗文化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只有从根源上解读民俗艺术,才能够在当代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创新,只有在传承发展中融入中国精神,并使之为当代体系所接受才是好方法。因此,如何依托妈祖信俗这一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进行蔗塔文化传承便是笔者此篇文章所探寻的核心内容。立足于妈祖信俗文化,结合当代社会生活方式,通过为受众所接受的造物语言,重新诠释莆田蔗塔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妈祖莆田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妈祖祭典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符号的由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变符号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万国茶帮”拜妈祖
蟳埔妈祖安座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