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艺学的角度看福建渔女头饰—以蟳埔女与惠安女为例

2022-03-18 00:04宋美霖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天工 2022年18期
关键词:惠安女簪花头巾

宋美霖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蟳埔女与惠安女头饰概述

福建沿海渔业发达,大量男性出海打鱼,家中妇女不得不撑起半边天,她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中,蟳埔女和惠安女作为闽南“非遗文化”的代表,二者都以独特的服饰著称,其中头饰作为服饰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一)蟳埔文化

蟳埔村,也作浔埔村,是福建省泉州市著名的渔村和历史文化名村。蟳埔村始建于唐、宋,距今已经超过一千年。它的前身是前埔村。后来晋江洋埭村的一位乡亲,在一次妈祖诞辰时,误将“前埔”写为“蟳埔”,而当地居民亦以为这里出产红鲟、蚵虾,以蟳埔为名比较合适,于是便以“蟳埔”为名。在蟳埔女的服饰文化中,蟳埔女的头饰最引人注目,她们将头发在脑后绾成发髻,用鲜花排列成环状,俗称“簪花围”,并在其四周插满鲜花,被称为“四季花园”。这一方面反映了闽南渔女生产劳动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女性爱美的特征。这种异域风格的特点与蟳埔头饰文化的起源紧密相连,相传宋元时期的泉州刺桐城作为“东方第一大港”接待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其中来自大洋彼岸的阿拉伯、波斯商人将戴花风俗遗留了下来。[1]蟳埔女的头饰主要由簪花围、簪饰、插梳、头巾、斗笠、耳环等几个特色元素组成。其中,蟳埔女的簪花围常作为整个头饰的重要元素,她们用较小的花苞与花朵缀成环状的花环,其中以玉兰花、素馨花、茉莉花、含笑花为主,并常以红色、白色、黄色搭配使用。蟳埔女在头发的编织方法上有固定的程式,简单概括为,将头发扎成马尾状并盘成螺旋状的圆髻,将簪花围在圆髻四周,并在圆髻四周插上各式各样的花朵点缀,间以佩戴插梳与簪饰,从正面看,犹如绽放的花朵。但这样的打扮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简化,插少许的簪花于头顶并与现当代的便服成套出现。此外,在重大节日时,也有专门的样式与造型。

(二)惠安文化

惠安女在福建三大渔女(蟳埔女、惠安女、湄州女)中最为出名,主要集中居住在惠安东部的崇武、小岞地区。[2]惠安女性的服饰美与劳动是密不可分的,她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被世人所称赞,并成了中国女性劳动精神的典范。她们的服饰独具一格,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被视为福州渔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具体表现在她们用花布包裹头发,身穿漏肚脐的上衣,下着宽松的灯笼裤。这种服饰装扮与其生活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惠安女粗活细活样样精通,富有特色的服饰装扮有利于惠安女日常的劳作。如惠安女佩戴头巾和斗笠有利于惠安女在日常的劳作中避免风吹日晒。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斗笠与头巾一方面是出于实用目的而创造使用的,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惠安女性群体对美的追求。在头巾颜色的选择上,多以蓝色为主,并伴有碎花图案。头巾是惠安女性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惠安女也创造了极富特色的佩戴方式。首先在佩戴前要制作特制的头巾架,她们用粗的铁线做成长56cm、 宽2.5cm弓形的假发辫作为头巾架,把头巾撑成三角形,再在铁线上缠绕覆盖多股黑毛线装饰成假发髻,辫梢留有黑色短穗作为装饰,再将70cm左右的方形头巾对叠成一个三角形,用两个小别针固定在头巾架上。[4]其次,在佩戴头巾架之前,惠安女往往将头顶头发盘起或扎系在脸部两侧。最后,将头巾架与头巾包系在头上,在头巾两端相接处用小别针固定。

二、蟳埔女与惠安女头饰的异同及原因

一个地域的服饰文化相对于其他地域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代表着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精神文化信仰,向我们展示了绚丽多彩的人文风情与服饰文化。头饰文化的发展不仅受当地气候、原材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风俗文化等主观因素的限制。

(一)蟳埔女与惠安女头饰的异同

蟳埔女和惠安女的服饰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不同的地理特点和历史背景必然导致不同的文化,但在特殊性中也蕴藏着普遍性。惠安女的头巾和蟳埔女的簪花围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下海劳作,另一方面,二者都是一种文化符号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二者在头饰的形态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发饰的选择方面,与不同发饰相对应的是不同的发型编制方式。蟳埔女在发饰的选择上是以簪花围为主,将头发先盘制成螺旋状,再将簪花围分层佩戴,最后再戴上形态各异的其他簪饰。惠安女在发饰的选择上是以头巾为主,垂至胸部的头巾将头发全部包裹,因此在盘发方式的选择上也以较为简单的“中扑”发型为主。蟳埔女与惠安女不同的头饰,影响了她们对其他配饰的选择与佩戴,惠安女的头巾包裹与遮挡了大部分的头发和耳朵,因此惠安女通常不佩戴头饰与耳饰,反之佩戴与头巾同样具有实用功能的斗笠,在斗笠两侧常常用花朵装饰,这与蟳埔女的斗笠无多余装饰是不同的。而蟳埔女因将头发全部盘起而露出耳朵,所以除簪花围外也会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配饰。蟳埔女的耳饰较惠安女更具丰富性与装饰性,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未出嫁的女子戴圆形耳环;订婚的女子戴类似鱼钩的大金耳环;结婚后即需在丁勾耳环下加上耳坠,称为“丁香坠”;做奶奶后,则改戴“老妈丁香坠”。人们根据耳环的形状与坠饰就能判断蟳埔女的年龄及辈分。[5]

(二)蟳埔女与惠安女头饰异同的原因

蟳埔村与惠安县同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二地均以渔业为主,特殊的地理环境促生了蟳埔女与惠安女对服饰功能性的要求,因此二者的服饰首先是从实用性出发,是有利于海边劳作的。头巾和簪花围的选择使她们可以高效下海工作,同时还可以抵御风沙与泥土的侵扰。但为何二者在头饰形制上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要从二者的历史变迁上追溯。从历史背景看,蟳埔区域正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刺桐港区域内,在汉文化与闽越文化长期相互交融的基础上,还吸收借鉴了各种海外文化,形成蟳埔区域独特的民俗民风。[6]异域文化的传入赋予了蟳埔女头饰强烈的异域色彩。相对于蟳埔女头饰的异域特征,惠安女的头饰更具本土特征,但其服饰与传统的汉族服饰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与惠安地区的民族迁徙与融合是密不可分的,其服饰文化受到了古百越族文化的影响,是本土汉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不同的历史文化变迁促使了二者在头饰形制上的不同,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两地在风俗文化与婚姻制度上的相似性。大量男性出海打鱼,使女性在家中进行牡蛎养殖等重体力劳动。因此在蟳埔文化和惠安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女性一改纤弱的形象,多了一丝坚韧的精神气节。在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下,女性相较于男性而言,接触了更多的民俗文化,因此对于服饰的传承与发展具有较高的文化认同。这种认同感加强了二者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提升了该地区的文化凝聚力。

三、蟳埔女与惠安女头饰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

相同的海洋文化赋予了蟳埔女与惠安女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在这种精神背后也无法掩盖她们对美的追求,她们在日常艰苦的劳动背后依然保持了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

(一)社会意义

相似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造就了蟳埔女与惠安女相似的文化性格,福建渔女们在贯穿她们一生的服饰文化中,将传承与佩戴各种头饰作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她们将对美好生活以及美的向往寄托于服饰文化中,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一个地区所特有的民俗文化与艺术语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衣着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功能。头饰在每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化过程中,在民族与民族之间或民族内部各支系之间,都有着强烈的标志性和重要的规范性功能。[7]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主流价值观和婚恋习俗。一般认为,个体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必须根据其特点来塑造和规范自己。我们从文化和象征性的角度对蟳埔女和惠安女的头饰文化进行剖析,不免也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个区域相沿成习的文化特征。在二者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族群内部的程式化、模式化是一种社会身份的建构与认同,具体表现在不同年龄、地位、婚姻状态的女性在头饰的佩戴方面均存在差异。除此之外,蟳埔女与惠安女在社会发展中还体现出一定的经济价值。许多服饰都存在着区域群体的特征,即特定群体才能够认知相关交流载体上的内容。[8]因此,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蟳埔女与惠安女逐渐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商业符号,以头戴簪花围的蟳埔女为例,人们能通过头饰快速识别其身份,并判断牡蛎是否是蟳埔产出。惠安女服饰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相似的经济价值,人们通过广告画等多种途径将惠安女的形象牢记于心中,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品牌效应。这使二者头饰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得到有效的宣传,这种商业化的路径将二者的文化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潜在的精神文化氛围。

(二)美学价值

虽然蟳埔女与惠安女头饰在样式、色彩、佩戴方式上有所差异,但二者服饰文化的美学价值是具有相似性的。由于同属于海洋文化,头饰的选择具有便于工作的功能,不同的头饰样式也彰显了不同的社会地位。头饰自身除了有以上功能外,也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装饰于头部的发饰与图案也进一步强调与表现了蟳埔女与惠安女纯真、自然的美学理念。

蟳埔女与惠安女头饰文化的美学价值是弥足珍贵的,它反映了二者在民俗文化、渔女历史、社会关系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哲学理念。作为一种头饰文化,二者在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它伴随着海洋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更多地集中体现了渔女的生活态度、艺术观念、自然追求,反映了福建渔女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二者的美是天生的自然的美,和谐、统一,毫无人为的做作,更具体地说二者的美是来源于劳动,是劳动创造出了这种独特的美。她们不仅以色彩绚丽的服饰出名,更以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性格著称。[9]劳动赋予了惠安女与蟳埔女独特美丽的性格,而惠安女与蟳埔女也赋予了劳动新的价值与含义。这种和谐自然的美更让人心潮澎湃、印象深刻。

四、结语

蟳埔女与惠安女热爱真善美的世界,她们也创造了真善美的生活。她们就像闽南地区质朴的泥土与砂石,砌起一座中国女性的丰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的生活与未来。但在二者服饰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年轻人越来越忽视传统服饰的作用与价值,因此,传统服装的继承与革新,成了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将民族精神与现代服装融合与创新,应充分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辩证地看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才能对二者进行整合与超越,从而制作出更具时代特色的民族服饰。

猜你喜欢
惠安女簪花头巾
美丽的惠安女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四条头巾
布艺贴画——勤劳的惠安女
要怎样称赞你
浅析宋代男子簪花的文化内涵
头巾的颜色
头巾的颜色
骆雪芳:梦飞国际教育的惠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