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燕,廖清远
教育部于2018年4月颁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重视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人工智能技术与会计行业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会计行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推动了会计行业的业财税深度融合和智能化发展,出现了财务机器人、电子发票、财务共享、财务云、税务云、电子会计档案等新技术,为会计行业搭建了“业务流程标准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财务决策智能化”的工作环境。会计人员在智能化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职责将发生颠覆性变化,将从“算账、做账”的基础性工作中脱离出来,承担数据分析、财务决策等高层次的工作,成为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
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合专业,由会计学、计算机学、管理学等三个学科融合而成。该专业是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的新增专业,主要面向各类企业、中介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培养能够从事会计信息管理相关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据调查,随着会计行业转型升级,开办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但从各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来看,还是以培养基层会计电算化核算人员为主,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构建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势在必行。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专业的融合,在高等职业教育“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上已具备了较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如美国提出了“全方位培养多元化、有道德的人工智能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CBE”职业教育模式;德国将提高民众数字化水平和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作为人工智能战略的重要目标;英国实施全民STEM 教育和大数据技能培养计划。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促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革。赵智兴(2018)提出社会需求、国家政策、知识追求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依据,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更新不及时、优质实践资源匮乏、评价体系滞后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困境,更新观念、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路径。
各高职院校开设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时间不长,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沈豫琼(2021)提出基于会计信息管理岗位设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企业对会计信息管理从业人员的要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李盛林(2020)提出会计信息管理专业需从财务会计、数据分析及管理决策等方面强化培养目标;罗晗颖(2021)提出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拓展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对策;赵彩霞(2018)提出构建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在财会领域的应用,促进了财会人员的转型,学者们迫切想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找到新的突破点,近年来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从“大智移云”时代下会计职能新定位(王若溪,2019、吴迪,2019)、人工智能时代财会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蒲银花,2020)、人工智能时代财会职业岗位需求(张伟利,2018;尹夏楠,2017)、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对策(徐莉,2018;王燕荣,2019)、人工智能时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茅玲华,2018)、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赵彩霞,2018)、专业课程建设(崔源,2018、刘洋,2017)、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兰海燕,2020、班丽丽,2020)等方面展开研究。
综上所述,现有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呈现以下特点:①相关的研究成果多,涉及范围广,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②目前的文献主要是围绕会计、财务管理等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对于与信息技术关系更紧密的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献较少;③缺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的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专题研究,现有的研究侧重从某一方面提出对策,系统的研究不够,没有形成体系,更是缺乏案例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面向中小型企业培养“精会计、善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等五个层级及其不同的“三个维度”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需要明确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在遵循国家政策层面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对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和能力素质要求。本课题组开展的“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结果显示,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应仅是进行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要更加注重财务业务的综合应用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财务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会计管理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和就业领域更加多元化。
因此,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会计业务、人工智能和管理决策等三个维度的知识,具备会计业务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管理决策分析等三个维度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创新意识,传承敢为人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够胜任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相关岗位工作的“精业务+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图1 “三维能力”人才培养目标
1.“三维”融合课程体系的内容构建
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员的培养要遵循专业人才成长的规律,课程设置应遵循规律,设置相关的内容。
第一,“专业领导技术”。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员要想从基层慢慢升至管理层,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功底,才能够实现长远发展。因此,不管时代如何进步发展,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都需要保留,学生专业基础才能得到夯实。
第二,“技术提高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变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业务处理模式,大大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会计信息管理专业需要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会计课程与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全覆盖和整体融合。
第三,“素质决定高度”。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的各项业务需要具有多元化能力的会计人员才能完成,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高低决定了企业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会计信息管理专业需要考虑“人文和管理”元素的融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之,会计信息管理专业需要从专业与技术并重、知识与技能相长、素养与道德相融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紧紧围绕培养“三维”能力这个立足点,构建由“会计知识+人工智能技术+人文素养和管理知识”三个维度融合所组成的课程体系。
2.“三维”融合课程实施的分解重构
第一维度的专业课,包括会计专业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技能。会计知识开设会计基础和核心课程,涵盖会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和经济法规等知识,主要有基础会计、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纳税实务、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开设时间跨越5 个学期。学生通过对会计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后,具备初级以上的会计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通过全国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人工智能技术知识涵盖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人工智能基础、智能会计和大数据技术等知识,主要有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大数据基础、财务大数据应用、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实践应用的进阶关系,课程从第1 学期开始分散在5 个学期开设。学生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系统地学习后,具备进行智能财务处理、财务大数分析、财务智能决策的能力,能够获取行业企业中指引智能会计发展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二维度的人文课,包括人文素养和管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智能思维。开设人文素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涵盖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文化基础知识和通用知识,主要有思想政治、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财经应用文写作、就业指导、市场营销、管理学基础、企业内部控制等课程,从入学到毕业最后一学期均开设有这一维度的课程。学生通过对人文素养和管理知识进行学习后,应该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形成紧跟数字化经济时代发展的智能思维,能够规范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能够获得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等相关素质证书。
第三维度的实训课,包括会计与人工智能专业实训,帮助学生完成智能体验。开设了会计实务实训、智能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实训、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实训、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实训、会计信息管理综合实训等,学生通过对人工智能时代真实财务岗位的体验,实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表1 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分析表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科学构建并合理实施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包括课中实验、集中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关键环节,这些环节均与相关课程相匹配,通过不同学期、不同方式的实施来促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同时,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职业性,需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撑,需要在企业工作场景的模拟环境中完成,完成的质量好坏关系到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新生的专业,各个学校都处于摸索和建设阶段,实践教学条件也在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水平要达到社会对用人的要求,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为了实现人才“零距离”培养,通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实训平台,搭建“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的工作环境,引入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全过程,实现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构建由实训平台、企业、学校三维平台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三维平台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三维”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专业调研,对财会类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紧紧围绕企业对财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形成实践教学体系的职业能力目标,包括了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围绕职业能力目标,实践教学横跨高职阶段的6 个学期,形成了进阶式的“实习”和“实训”两大实践内容,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训、教学综合实训、专业轮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两大实践内容依托着“三维平台”开展,“双主体育人”贯穿于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整个过程。
借助企业平台,通过引进企业专家讲座和走进企业参观等方式,完成第1 学期学生入校时的“认知实习”,让学生对专业和就业岗位有初步的认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目标,使其具备基本的基本能力;通过企业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学生进入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完成第6 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至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借助实训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训平台,完成第1-5 学期的专业课程课中实训和集中实训,夯实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通过专业仿真实训平台的课岗对接,完成第5 学期的专业轮岗实习,让学生在虚拟仿真环境中,使用真实企业案例、真实工作岗位完成职业体验,实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也进一步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借助学校平台,形成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协同指导的实践教学“双导师”机制,在第5 学期完成专业技能抽查训练的专业综合实训。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从培养毕业生“精业务+懂技术+善管理”三维能力出发,围绕“教、学、做”三维教学环节,构建“基于PBL(problem-basedlearning)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依托“网络在线课程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导向、案例为形式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来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3 基于PBL 的三维环节教学方法
基于PBL 的“教、学、做”三维环节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为引导的辅助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借助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前或课中将专业课程相关案例进行发布和引入,推动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探索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该问题需要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使用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与学生形成双向互动的模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动态调整教学进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作为主体,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带着解决专业问题的学习目标去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效果更好。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到了团队的各项学习活动中,在小组讨论、汇报、反馈总结等各个环节充分展示了自身的优势,增强了自信,通过与团队成员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以“三维”能力为核心,根据“三维”融合课程体系、“三维”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和“三维”环节课程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相关特点,以及企业、学校、学生三个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构建分类、分阶段的“三维”主体教学评价机制。
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有理论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实践课程三种类别,在教学考核评价中依据不同课程类别的特点进行考核评价方案设计,采取过程性考核、小组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案。理论课程提高期末考核的比重,重点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理实一体化课程注重综合考核,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比例并重,加入小组互评的比例,体现团队合作学习的效果;实践课程提高过程性考核的比重,适当加大小组互评的比例,重点考核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情况。因为实践教学需要分成认知实习、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轮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个阶段完成,企业参与到了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中。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还加入了企业老师对学生具体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评价。
表2 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表
评价内容由过程考核、阶段综合考核和期末考核三大项目构成,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模块结束后、课程结束后五个阶段,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学校教师、在校学生、企业指导教师三主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