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姝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南京 210038)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国各地高校都在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来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高校宣传工作运行呈现新特点和新态势。其中最典型的是高校新媒体平台纷纷崛起,公众号、App、小程序等百花齐放,它们成为高校师生思想碰撞和互动的“主阵地”。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疫,各地高校切实肩负起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使命,通过学校各类新媒体平台同频共振,校内校外合力发声,持续进行报道和推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传递党的声音,全面报道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以及学校师生支持疫情防控的行动,从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强大正能量。
从2020年1月22日到2021年12月20日,南京市某高校撰写、审核、编辑、发布了大量关于抗击疫情的新闻报道、师生抗疫故事以及其他信息。校园网共发布1274篇;官方微信推送761篇,浏览量超过125万。2020年的推送数量是2019年的1.4倍;官方微博全年发布376条,阅读量超过389.37万。在“双微一网”的基础上,2020年下半年,该校开通了官方抖音,入驻今日头条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建立头条号和校园号,从而拓展了宣传平台。截至目前,该校官方抖音已发布“青春抗疫故事”视频87个,累计阅读量超过114万。
学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全媒体平台同频共振,唱响了高校战“疫”最强音,营造了众志成城、团结奋斗抗击疫情的良好舆论氛围。其中,5篇新闻报道被江苏省教育厅官方网站采用刊发,4篇新闻报道被江苏省教育厅官方微信采用,4篇新闻报道被江苏省教育厅微博采用。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南京市某高校新媒体中心坚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各项决策部署,确定了“准确及时、创新形式、立体宣传、合力发声”的新媒体宣传思路,明确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宣传基调和主要内容,细化新媒体中心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承担的任务和责任,积极打造具有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1)传播力:该校依托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防疫有奖问答、学习笔记征集、疫情我想对你说、美食展示等线上活动,帮助师生科学妥善安排居家学习生活;开辟助力战“疫”专栏,挖掘和宣传该校师生在战“疫”前线的感人事迹。该校还创作多个网络爆款,《共克时艰,共同战“疫”|特师学子用手语“唱响温暖”》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江苏电视台、南京日报、现代快报、江苏省教育厅简报等多家媒体转发。《@武汉,加油!请收下来自全国各地特师学子的祝福》在双微平台上的阅读量达12.7万。该校还开设“抗‘疫’故事”“声援战‘疫’”“助力战‘疫’”等专栏,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57期,阅读量超过43万。
(2)公信力:该校密切关注发展态势,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情况,为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创造了条件。该校在双微平台上连续推送了《致师生的一封信》《致身在湖北及湖北籍师生的一封信》《致教职员工的一封信》《致学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倡议书》等温暖书信和倡议书,将学校的关心呵护送到全校师生的心中。
(3)影响力:中国教育报、新华网、江苏卫视、交汇点新闻等媒体发布了该校撰写的《线上教学“一个都不能少”》《博爱同心,战“疫”同行》《社区当志愿者,这位00后每天给隔离居民运送物资》《“我们一起上!”大一女生和父母携手奋战防疫一线》《95后聋人女孩创作16幅漫画作品为抗击疫情加油》等57篇新闻报道。其中有一部分新闻报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载。这些新闻报道全面宣传了学校及广大师生的战“疫”事迹。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全媒体平台传播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宣传工作的主流模式。2021年7月20日,南京市禄口机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面对严峻的形势,该校党委高度重视、统筹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形成了集内宣、外宣、舆控共同发力的宣传模式。首先,新媒体中心联合人事处、学生工作处、二级学院的新媒体平台,发布了《高度重视 严防死守 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并且发动全校师生开展排查工作,确保摸排防疫信息无遗漏,从而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其次,该校发布了《@学子们:与你同在!》《党员在前,一线有我》等文章,动员全体党员为抗疫工作增添力量。该校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最前沿。最后,在暑期,该校共报道的28篇青春抗“疫”故事,被刊登在《新华日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上。该校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宁学生志愿者与广大医务工作者、街道社区工作者一起,冒着酷暑和大雨奋斗在战“疫”一线,共同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师生志愿者发挥学业所长,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的子女提供作业辅导、课程指导等线上教学志愿服务。
高校新媒体中心运营团队的成员都是“00后”,不少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就已经是微博博主、“小红书”达人、“抖音”网红,他们能够熟练运营和推广微信公众号、QQ群、百度贴吧、知乎等App客户端;他们能驾驭各种文风,擅长策划组织线上活动,提高粉丝数量,增加美誉度及用户黏性;他们能够紧追社会热点,引导话题。为了管理和调动这群思维活跃的青年大学生,教师应该及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高地,加强对新媒体团队的引导,使学生在政治上坚定、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行。南京某高校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的老师每天都会开展业务指导和内容审核等工作;每周五召开新媒体中心例会,给学生总结本周工作和安排下周工作;每月开展沙龙交流活动;每学期末根据《新媒体中心工作条例》,按照作品内容、编排和阅读量等情况开展工作量绩效考核与评奖评优工作,从而增强学生对组织的认同感。新媒体中心下设编辑部、文记部、摄影部、视频部、美编部和秘书部六个部门。新媒体中心负责学校官方新媒体宣传的策划、选题、采写等,然后根据不同媒介的需要进行新闻“采、编、发”,起到了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积极作用。因此,高校新媒体中心需要积极做好学校宣传工作,加强新媒体大学生团队建设,讲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校园故事,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强调,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1]这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践行铸魂育人使命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依据。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在预见性、针对性上下功夫,把提前策划和新闻宣传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高校新媒体中心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首先,高校需要积极宣传党的重要方针政策。其次,高校需要聚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宣传科研、教改、课程建设等各种工作的开展情况,落实高校“停课不停学”的教学任务。最后,高校需要关注师生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目前,不少高校在疫情防控的宣传上缺少规划,报道方式陈旧、报道内容单一。新闻宣传工作需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高校需要加强新闻报道策划,通过新媒体平台来传播抗击疫情的网络正能量。比如:高校可以组织因疫情不能回家的师生开展迎新春活动,提前录制祝福视频,应用“互联网+”手段,做好校内外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发布学校通知,大力宣传科普防疫知识。南京某高校新媒体中心制作了《留校不孤单》《学子们,与你同在》等推文和短视频,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宣传防疫政策、防疫知识、疫情动态等,助力打好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
(1)夯实阵地建设。为增强新闻宣传工作活力,高校需要把新媒体平台作为宣传阵地,建立和完善以新媒体平台为主体的校媒运作机制。校园网既是宣传学校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校内各二级单位网站作为服务师生、面向社会各界的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对外宣传、展示特色成就、促进内部管理等作用。高校需要建立校园网管理制度,制定《新媒体宣传平台管理办法》,不断优化新媒体的运营方式,建立激励奖惩、培训、晋升等机制,激发宣传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形成工作合力。学校党委宣传部需要设立新媒体中心,并且负责学校新媒体的建设、指导、监督等工作。在“硬件”方面,高校需要加大资经投入,引进专业的新闻教师,建立大学生记者团队,定期开展人员培训,采购先进的设备;在“软件”方面,高校不仅需要建立信息发布联动机制,还需要利用校内各类新媒体构建传播矩阵。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各新媒体平台需要密切配合,努力实现宣传聚合效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加强舆论引导工作,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凝聚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舆论关注。”[2]在疫情之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是,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应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全民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自带流量,每个人都是新闻的制作者和舆论的传播者。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需要引导师生正确分析、理性认识新媒体的作用,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和风险预判能力,充分发挥宣传工作思想引领、凝心聚力作用,完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采取下几项措施:①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对学校官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以及各二级单位新媒体平台进行拉网式巡查;②建立舆情预判、监测、回应机制,制定网络舆情前置预防实施办法,做好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工作;③加强网络舆情评论员队伍建设,构建大数据舆情系统;④筛选典型案例,营造积极向上的“抗疫”舆论氛围,扩大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