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管浩
对于元宇宙的定义,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从不同角度切入,元宇宙的价值指向也有所不同。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随着Facebook更名为Meta,元宇宙更是从热门话题直接转变成为全球的焦点。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全球主要投资机构也纷纷布局,相关概念股暴涨,不少人视其为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有人抢注关于元宇宙的商标,元宇宙相关话题被推上热门榜,有人兜售元宇宙概念游戏代币等。
如今,关于元宇宙的文章比比皆是,但对于元宇宙的定义,始终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那么,究竟什么是元宇宙?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我们普通人距离元宇宙到底还有多远?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聊聊元宇宙这个话题。
元宇宙(Metaverse)是一个合成词,即Meta(元)+Universe(宇宙)。它指的是一个集体虚拟共享空间,是由现实世界与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创建出的虚拟世界相混合的一个融合状态。
元宇宙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科幻小说家尼尔·史蒂芬森在1992年发表的小说《雪崩》(Snow Crash)当中。书中构思了一个脱胎于现实世界并与之平行的虚拟现实世界,只要戴上配以三维效果和立体音响的特制“目镜”,用户就可以产生和真实世界相似的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在元宇宙,人们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以数字化身的形式在其中生活。
2020年,疫情加速了线上数字化活动的趋势。疫情之下,人们的上网时长大幅增长,“宅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线上生活渐渐成了常态。而这些变化,也为元宇宙的“出圈”做了铺垫。
2021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公司在美国纽约正式上市;同年10月,美国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克宣布将公司名称由“脸书”改为“元宇宙”(Meta);近期,微软、英伟达、苹果、字节跳动、腾讯、百度、网易等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均开始着手布局元宇宙相关产业,涉及游戏、社交、虚拟人、XR设备等领域,元宇宙的序幕已被拉开。
尽管概念由来已久,但必须明确的是,元宇宙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官方解读,各个企业可能都基于自己的产品线或者未来发展进行了不同的解读。
马克·扎克伯格将元宇宙定义为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平台,它融合了虚拟现实技术,是由专属的硬件设备打造的具有超强沉浸感的社交平台;阿里巴巴心中的元宇宙则是允许商家自行搭建3D购物空间,让用户可以有一种云逛街的全新购物体验......
虽然至今元宇宙并没有一个准确定义,但对于它,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即它目前处于雏形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它就像一个3D的互联网,在现实世界里需要受到很多物理限制的人们在元宇宙中可以获得第二种人生体验,同时它也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代名词。
最近,国内越来越多的省市将元宇宙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场在2021年烧起来的烈火似乎并未熄灭,甚至还有了延续之势。
虽然目前元宇宙产业仍处于“社交+游戏”场景的应用阶段,但我们不应只将它理解为一个社交游戏平台,也许未来它会产生一种有某种社区性质,更加综合、多元、具有功能性的模拟空间,它对应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场景,包括教育、办公、科研、电子商务、医学、艺术品交易、文旅、数字经济、心理服务等。
元宇宙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元宇宙并不是互联网这么一个单项技术的发展,它是很多技术的组合。因此,从不同角度切入,元宇宙的价值指向都有所不同。当极致沉浸的交互体验能带给人们超现实的体验,那么生活、工业、社会、科技迭代将大大提升效率,元宇宙在其他产业也会产生应用。
从企业角度看,目前元宇宙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底层技术还是应用场景,与未来的成熟形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这也意味着元宇宙相关产业可拓展的空间巨大。因此,拥有多重优势的数字科技巨头想要守住市场,数字科技领域初创企业要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必须提前布局,甚至加码元宇宙赛道。
从政府角度看,元宇宙不仅是重要的新兴产业,也是需要重视的社会治理领域。伴随着元宇宙产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如果以移动互联网去类比元宇宙,那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政府部门对其关注的内在逻辑。政府希望通过参与元宇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便前瞻性考虑和解决其发展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长期来看,元宇宙的发展态势如同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互联网社会一般,以元宇宙为核心的高级虚拟互动空间生活方式也必然会到来。互联网终将会被再次改变,资本之所以如此急切地在2021年布局元宇宙,就好像是2001年布局移动互联网,谁都不想错过下一场可能改变人们消费方式的技术革命浪潮。
技术的升级迭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想象。
随着近年来芯片、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创新发展,元宇宙的实现有了一定的支撑条件,但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是需要时间的。元宇宙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完全到来,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技术演进和人类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元宇宙场景的实现,元宇宙产业的成熟,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