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露,艾青霞
(咸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湖北 咸宁 437100)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操作之一,也是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住院患者的平均输液率高达65.3%~84.4%[1]。而药物静脉输注速度与疗效、安全性有着紧密联系[2],规范静脉输液速度对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输液舒适度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于静脉输液速度的规范化管理已成为目前各大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中有着广泛应用,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工作循环,能够实现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及全程互动[3]。我科于2020年8月起,采用PDCA循环法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速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期提高静脉输液速度的准确率,现报道如下。
收集2020年6~11月咸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输液患者数据,纳入标准:①年龄16~60岁;②具备正常沟通能力,能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有重性精神疾病病史者;②有严重躯体疾病需要紧急处理者。以6~8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41.65±10.36)岁;以9~11月收治的19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11例,女80例,年龄(42.65±12.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消化内科常规护理,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般性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成立“提高静脉输液限速准确率”项目小组,由护理部副主任负责全程督查,成员包括科室护士长、护士骨干与两名管床医师,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1 计划阶段(Plan)
明确人员分工,设定工作计划。小组成员首先调查6~8月中68例患者输液限速不规范的具体原因,结果显示:护士未严格执行限速医嘱21例(30.9%),输液限速知识宣教不到位17例(25.0%),患方自行调节滴速16例(23.5%),体位变化造成滴速改变5例(7.4%),液体总量过多5例(7.4%),其他医护人员调速4例(5.9%)。小组召开原因分析会议,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对造成输液限速准确性低的原因各抒己见,并以鱼骨图管理工具从人、环、物、法四个方面归纳原因如下:①患方:不知晓随意调速危害;输液过程中体位改变频繁;②医生:总输液量过大;③护士:输液限速知识缺乏;安全意识差;未执行限速医嘱;未动态调节滴数;④其他:护理人手不足、院内无监管、医患双方对此了解不足、无相关培训、无限速警示物品等。小组成员通过投票寻找出4个根本原因,拟定进一步改进对策,并在随后的日常护理工作开始实施。
1.2.2 执行阶段(Do)
①制作输液限速牌,科内统一限速牌尺寸为20cm×15cm,悬挂于科内标识固定处,便于护士输液取用。②统一购买挂表并处于功能状态,规范输液后数滴数的标准操作;③制作限速宣教告知单,对每位需要限速的患者进行床边书面宣教,告知利弊危害,鼓励患者共同参与医疗安全;患者陪护更换时再次进行一对一宣教,对遵医行为极差的患者,医生参与共同宣教,直至患者接受。④制作输液滴速与时间查对卡,滴数与液体总量表,打印并张贴在每位医生的电脑下方显眼处,同时将输液速度计算课件置于护士站的电脑桌面,方便每位护士随时查看核对。⑤制定限速规范标准流程图,在原有工作程序的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及德尔菲调查法,制作现有输液限速工作流程图。具体流程为:医生开具限速医嘱;主班护士审核医嘱并转抄至输液单;责任护士携带输液单至病房进行输液操作;调节滴速,向患者宣教;交接班。⑥组织医护共同学习输液限速相关知识、输液总量与时间换算等。学习完毕进行考核,人人过关。⑦科室全面铺开并落实相关措施,每日护士长或副护士长负责监管,以《输液限速准确性调查表》对限速质量进行评价,定期总结分析问题及时分析改进。
1.2.3 检查阶段(Check)
检查实施管理后的效果。于2020年9~11月抽查住院患者输液速度准确率,并与实施前进行对比,评价效果。
1.2.4 处理(Action)
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提出仍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检查情况予以总结,将有效对策列入科室质控管理规章中,分析静脉输液规范化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讨论解决对策,纳入下一个循环,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描述为例(%),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各项相关不规范行为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PDCA前后静脉输液中不规范行为比较[n(%)]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住院患者输液静脉输液限速准确率为80.1%(153/191),相比实施前的62.2%(112/180)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医疗实践中得以引用,可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疗机构的质控管理[4]。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及处理等工作环节,逐步解决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不规范行为,提高静脉输液限速准确率,优化静脉输液管理。
PDCA循环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可在组织的某一阶段进行开展,也可在整个过程中开展。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有没解决的问题,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入下一个循环,不断提升护理质量。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静脉输液不规范行为进行督导,规范质量管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质量规范行为和整体安全管理水平[5-6]。本研究显示,实施后,观察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各项相关不规范行为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住院患者输液静脉输液限速准确率为80.1%,相比实施前62.2%显著提高(P<0.05),这与李潇潇等[7]报道类似,表明PDCA循环管理对于静脉输液限速的规范化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通过PDCA循环的实施,我科输液限速准确率明显提升,但从后续的不准确原因来看,目前所使用的输液器的精确性以及体位改变引起的滴数变化是现有对策难以有效解决的,因此,我们计划与采购中心沟通引进限速输液器,更进一步提升静脉输液限速准确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