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美勤
摘 要:本文从第三方机构视角出发,概述了实验室食品检测的基本流程与价值,分析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管理评审、指标化管理和人才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改变思路、创新方法、细化指标和增强培训4个层面提出提升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第三方机构;实验室;食品检测;质量管理
Research 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Food Testing in Third-Party Institutional Laboratories
JIANG Meiqin
(Titanium and Medium Spectrum Detection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ird-party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process and value of laboratory food test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ternal management review, index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quality management from four aspects: changing ideas, innovating methods, refining indicators and enhancing training.
Keywords: third-party organization; laboratory; food testing; quality management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后,全国范围内的第三方食品检验机构遵循相关要求,在参考《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等标准的前提条件下,加强实验室食品检测质量管理,包括对检测环境、仪器、流程、人员、方法、技术和报告等内容的系统性管理与专项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实验室食品检测的准确度、降低检测中的潜在风险[1]。
1 第三方机构实验室食品检测概述
1.1 检测流程
随着食品行业专业分工程度的提高,第三方机构实验室食品检测流程日益趋向复杂化。检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第三方机构受委托方委托,以代理或服务的方式为其提供专业检测服务,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通过业务谈判的方式签订合同。②在完成合同评审后进入抽样、接收样品、感官评价、制样(实验室留样)和检测(空白样品、控制样品)等环节。③形成原始记录、开展数据处理、汇总实验结果。④出具报告、记录存档,并将报告提交给委托方[2]。
1.2 檢测价值
食品检测作为食品流通的关键环节,供给侧的食品生产企业需通过食品检测确保自身生产的安全性,需求侧的消费者也需通过专业检验机构出具的科学报告,放心地购买、食用食品。因此,第三方机构实验室食品检测,有利于保障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食品有效流通与均衡发展。我国从2017年开始,第三方食品检验机构数量已经突破7 000家,第三方机构借助实验室食品检测实践可以研发创新与实际需求相适用的检测技术,使自身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 第三方机构实验室食品检测质量管理现状
2.1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完善了食品行业的质量体系管理标准,第三方机构也将竞争重心转向对行业质量体系管理标准制定权的争夺,但部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仍不完善。目前,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标准方面,标准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见表1(数据来源于2021年11月23日中国质量新闻网刊登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标准现状分析》)。第三方机构需以国家标准为依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与实验室食品检测需求相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由于标准数量较多、部分机构研讨不足,导致出现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的情况。
2.2 对内审的认知片面
第三方机构实验室食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与管理评审属于一体两面的关系,近年来,第三方机构虽加强了内部评审,但由于对内部评审的构成内容分析不足,在应用管理评审时,未能对“目标定位、意义阐述、影响因素、评审报告、工作会议、问题与对策、评审输出和改进效果验证”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既造成了对内部评审的认知不足,也在实践中因理解不全、应用不足未能有效发挥其作用[3]。
2.3 指标化管理落实不到位
目前,第三方机构实验室食品检测过程的质量管理重点集中于检测环节,管理要素主要包括人员、器械、材料、方法、环境和检测(主要是数据检测)等。在建立以“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处理”为基本内容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后,指标化管理落实不到位,对其中的指标设置并未进行细化处理,导致第三方机构在业务受理、抽样环节、样品管理、样品制备、样品前处理、样品分析和检测报告等方面出现识别风险点行为描述不全面、风险评价不精准、LIMS应用不足等现象。
2.4 检测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实验室食品检测专业要求高,第三方机构近年来虽借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成了新旧人才更新换代,建立了常态化人才培训方案。但由于食品检测分工程度日益加深,检测技术研发创新与推广应用周期缩短,第三方机构为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了资源要素配置。在实验设备持续更新、检测流程不断变更、检测影响因素时常变化的情况下,对检测人员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既要求检测人员具备专业检测技能,也要求从业人员在法律层面承担相关责任、履行相应义务。因此,从专业素养、法律规范、职业道德方面综合考察,检测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较大的可提升
空间。
3 第三方机构实验室食品检测质量管理提升对策
3.1 改变思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应引入法治化理念,从法律、法规、条例等方面出发,对国家食品行业的质量体系管理标准进行深入研讨,并按照新增的标准要求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利用现代工业设计思想中的产业链思维,将实验室食品检测看作一种技术产品,从产品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按照产品质量构成要素、质量管理指标的一一对应关系,建立内容完整、流程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
3.2 创新方法,强化内部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与实验室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政策和程序的适宜性;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或实验室活动范围的变化;客户和员工的反馈;投诉处理情况;实施改进的有效性;资源的充分性;风险识别的结果;保证结果有效输出;监控活动和培训的结果报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其他相关因素,如ISO 9001要求的外部供方的绩效)[4]。
3.3 细化指标,扩增质量管理效用
①建议第三方机构以实验室食品检测流程为基础,借助对各个流程或环节的基本划分情况,对业务受理、抽样环节、样品管理、样品制备、样品前处理、样品分析和检测报告中的风险点进行行为描述,可以细化各个流程、明确各管理环节的风险识别要素。②第三方机构应该通过设置风险点发生情况、对检测影响情况、风险发现难易度评分表明确与风险点的行为描述对应的风险评价指标,梳理出可接受的风险、中等风险和重大风险。③目前多数第三方食品检验机构已经引入了LIMS系统,具有较好的质量控制效果。因此,建议未应用该系统的机构结合实际的风险评估管理结果,引入LIMS系统并对其进行合理应用[5]。第三方机构实验室食品检测常见风险管理问题及LIMS应用情况见
表2。
3.4 增强培训,建设新型检测队伍
建议第三方机构以目前应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主,结合检测人员的日常评估结果,对其开展人才档案分析,考察参与实验室食品检测项目检测人员(包括实验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职业素养和从业道德等基本情况,制定匹配度高、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优化方案与职业技能培训方案。职业技能培训后,可进一步增加线上管理人员、线下检测人员的协同效应,成立新型高质量的检测队伍。
4 结语
为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从行业分工角度出发,加强第三方机构实验室食品检测技术的研发创新,以检测流程为主,持续增强实验室食品检测质量管理。结合以上分析,建议通过吸收前期改革经验,利用新思维转变质量管理思路,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方法创新、指标细化等措施,强化内部管理评审、扩增质量管理效用,从整体上提升食品检测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晓冬,毛婷,于丹,等.食品理化实验室试剂耗材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控制点[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7):2822-2827.
[2]安峻莹,赵亚风.CNAS认可实验室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分析[J].价值工程,2021,40(24):74-76.
[3]周雪,羅金慧.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1(2):49-50.
[4]张绍华.质量控制活动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检验检测,2021,29(2):65-67.
[5]聂田田,王鑫.浅谈如何有效利用能力验证结果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J].砖瓦,2021,4(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