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象学视角看技术应用

2022-03-18 09:29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现象学时空工具

魏宁

一提到哲学,我们总会联想到抽象、晦涩的名词概念,似乎哲学家对于技术只想追问“什么是技术?”“技术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类问题。但有一种哲学视角,却在排斥这种思维定势,更喜欢从身边熟悉的事物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入手去分析技术的应用过程,从人们的切身体验出发而不仅凭思维、意识去理解技术,这就是技术现象学观察、分析技术的视角。

在技术现象学看来,技术不只意味着一个好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让人們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忘记工具的存在。就如同眼镜、助听器、盲人的手杖,会渐渐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这时的技术已经成为海德格尔所说的“上手之物”,而这个过程正如唐·伊德所说的技术“抽身而去”了。这同样是很多人追求的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最高境界——了无痕迹。其实,当我们在课堂上熟练使用某种技术工具时,往往就会忘记它的存在,而当我们注意到它的时候,反而可能是因为发生了故障。例如,当学生对手机、iPad、电子白板驾轻就熟的时候,使用它们就如同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一样自然,但如果这些工具发生了故障,我们才会意识到是“技术”出了问题。

但这里也有值得注意我们的地方。第一,要想忘记某个工具的存在,工具的选择对教学任务而言必须恰到好处;第二,“忘记”工具的过程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有时还需要使用者加以训练;第三,在适应工具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不适的状况发生,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就如同人们刚戴上3D眼镜时可能会感到眩晕。

在技术现象学看来,技术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但更重要的是在交互过程中带给人们不同的时空体验。海德格尔曾用一个生僻的词汇来描述这一特征——“去远”,而唐·伊德则将其通俗地表达为“技术具有一种将远处的东西带到近处的能力”。历史上那些革命性的技术——电话、音响、互联网都具有这种特征。如果我们在使用技术时只满足于交互功能的实现,而没有改变学生的时空体验,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例如,虽然身处同一间教室里,学生之间依然在用互联网、电子邮件、QQ群或微信群进行交流,这样的技术应用就没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时空体验。

在技术现象学看来,技术还可以复制人们的生活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们无法获得的体验。好的技术能带给人们凭借自身感官无法获得的经验,换句话说,如果不借助技术工具,这些感知就无法获得:如果没有高速摄影技术,我们就无法“看”到子弹穿过物体的景象;如果没有电子放大器,我们就“听”不到蜜蜂振动翅膀的声音、深海中鲸鱼的“歌声”以及遥远天际里星星发出的啪啪声……在这里,技术的作用绝非只是传播知识的载体,而是知识呈现的先决条件。反之,如果我们只是用技术工具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这样的技术就不是必不可少的。譬如在课堂上播放蝉鸣、蛙鸣等动物的声音,虽也有其作用,但绝非不可替代。

不要太在意抽象的理论,坚持从教学实际出发,关注学生使用技术的真实体验,关注技术给学生带来的实际获得,这正是技术现象学的精髓,也是从现象学视角看技术应用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3128501908234

猜你喜欢
现象学时空工具
跨越时空的相遇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现象学究竟是不是一种方法?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