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圆 古力铭
[摘 要] “双减”政策实施后,地方院校师范生的就业面临较大冲击。以成都师范学院近四年师范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双减”政策下师范生就业问题切入,分析了“双减”政策影响下师范生就业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探讨了师范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构建师范教育良好就业生态的角度,寻求从地方院校层面和师范生个体层面促进师范生就业的方法。
[关 鍵 词] 双减;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0-0142-03
一、研究背景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政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作业总量和时长要全面压减,学生作业负担要减轻,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要提升,学生多样化需求要满足,同时校外培训行为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双减”政策并不是简单调整学校作息时间,甚至也不仅仅是给学生减负,其目标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而最终目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而“双减”是系统谋划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回归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最终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正是“双减”的真正目的。
随着“双减”工作的推进,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最主要的雇主之一的教培机构面临较大冲击。教培机构大量转型或倒闭直接影响了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就业。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人才输出方,作为教育参与主体,在“双减”背景下,落实师范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引导并努力做好学生、家长、教师、校长、培训机构、社会公众等各方工作。唯有做到合力育人、标本兼治,回归教育本质,“双减”才能真正落地开花。本文主要从地方师范院校层面和师范生个体层面来研究双减背景下就业问题。
二、成都师范学院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本科师范学院,长期致力于为四川基础教育发展培养师资。本文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以师范生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文章对成都师范学院2017年至2020年的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该调查显示近四年成都师范学院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0%以上,但就业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就业率创新低,主要原因是受疫情的持续影响,就业市场上的岗位减少所致。
(二)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去向
“双减”政策之下,教培行业压力陡增,一边转型一边缩减招聘计划,往年教培行业是地方师范院校招聘会上的常客,吸纳了大量师范生就业。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预计将对师范生的就业产生巨大影响。文章对成都师范学院近四年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成都师范学院师范专业毕业生去教培机构就业的人数连续四年维持在15%左右,教培机构在吸纳师范类毕业生就业上占了所有毕业去向的两成左右。
三、“双减”背景下师范生面对的就业形势
“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师范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师范生就业带来新的挑战。
(一)艺体类师范生需求旺盛
“双减”政策,极大地压缩了学科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空间。校外培训机构,不但明确规定不能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开展学科类培训,还明确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必须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随着“双减”措施的落实,进行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面临退市或转型的选择。在政策出台之前,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开始向素质教育转型,对艺体类师范专业毕业生需求增加。“双减”政策要求学校作为主体要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并开展学校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多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课后服务师资紧缺进一步加大了对音乐、美术、体育等非学科类师范生的引进力度。
(二)职业教育领域面临机遇
“双减”政策前,K12教育是资本的宠儿。但“双减”政策落地后,K12学科培训赛道趋冷,资本开始转向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全面进入以高质量为主线的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已经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职业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职业培训机构的总量也不断扩大。“双减”政策落地,无疑将给职业教育领域带来成倍的市场需求。
(三)公共教育部门需求增加
“双减”政策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部署。“双减”政策的落地,教培行业受影响很大,确实减少了部分就业岗位,吸纳师范类毕业生的蓄水池没了。但是国家也相应出台了很多扶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提供了大量公立学校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国家一直以教育发展为国家发展的根本,未来对教师需求量还处于稳定的增长期,“双减”并没有影响教师的需求量。特别是有就业吸引力的大城市,人口虹吸能力强,学位需求大。未来城镇学校大班额要改成小班,都需要更多的教师。对师范生类毕业生来说,未来教育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就业人数增长
1.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
目前,非师范类院校也有开设有关教师资格证的课程,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也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有很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已经取得了教师资格证,毕业后他们选择进入教育行业,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这种情况对当下师范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大量的非师范类研究生、博士流向基础教育系统,这加剧了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
2.师范专业报考热度持续攀升
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师范类专业。“师范热”说明尊师重教已是全民共识,公眾对教育师资越来越重视。同时,“师范热”也意味着大量的师范类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使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
(五)就业分布不均衡
不同地区教师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与当地政府的财政水平和教育投入挂钩,这就使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性质的教师收入存在较大差异,这直接导致师范生择业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
1.发达地区教育市场日渐饱和
当前师范生就业倾向于到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使得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加大。同时,发达地区长期招聘大量应届生,师范生就业市场趋近饱和。部分发达地区在引进教师方面,倾向于引进在职教师,这些因素都使得岗位竞争更加白热化。在被调查的成都师范学院师范生中,多数师范生理想的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或省会城市成都等地,表现出来了明显的城市化倾向。
2.欠发达地区教育市场师资匮乏
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对教师需求较大,但师范专业毕业生去欠发达地区任教的比例较少。大多数师范专业毕业生不想远离家乡,去到欠发达地区求职就业。加之,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使得师范生所学的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在欠发达地区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综上,多方面原因导致师范专业毕业生如果没有顺利进入教师队伍,往往会选择到其他行业就业,而不是去欠发达地区教书。
四、构建师范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师范生高质量就业
师范生就业是一项涉及校内与校外、教育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系统性工程。构建师范教育良好生态,旨在联系学校、师范生个体、社会及用人单位四方面主体,构成以师范生就业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应合理调节就业个体与学校教育、就业制度、就业供需环境、校企生态环境的关系,达到师范生就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发展。地方师范院校和师范生个体是师范教育生态链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双减”政策之下,师范生自身就业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于高效地促进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和推动社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师范教育生态系统中地方师范学院和师范生个体参与者的角度分析“双减”,这两类主体应当如何作为。
(一)从地方师范院校层面
1.应优化教学培养环节,提升师范专业培养质量
“双减”政策落地,地方师范院校要转变观念,紧抓机遇,把“双减”作为改革创新的机会,为师范生赢得自主发展的时间、空间和精力。作为师范生培养主阵地,地方师范院校要抓住“双减”两级,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回归教育教学规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以创新推进学校改革,促进学校转型,提升学校的立德树人水平。地方院校在就业工作开展中,应以构建就业生态平衡为目标,形成具有针对性、适应性与科学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教育基础与就业方向指导。地方师范院校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当加强对师范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力度,重视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多种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师范专业培养质量。师范院校应坚持“师范性”的办学定位,以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办学目标。在推进落实“双减”政策中进一步提高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办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应教尽教,提高师范生教学基本功,从供给端生产出更适销对路的师范类教育人才。
2.大力发展师资培训,建立课后服务培训师资库
“双减”政策要求中小学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这就要求师范生在培养基本教学素养的同时,还要提升课后服务能力。为了增强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地方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在人员、场地、设施上的先天优势,为师范生课后服务能力赋能。地方师范院校可以遴选适合开展课后服务的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科技等学科的优秀专业教师为在校师范生开展课后服务培训。对专兼职课后服务培训老师,经审查合格后纳入课后服务培训师资库,为在校师范生开展课后服务培训课程,提高学校师范生课后服务能力。
3.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重视校外见习实习环节
地方师范院校要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地区内中小学资源,与就业基地、实习基地学校对接,组织师范生参与课后服务实习项目,一方面可以用于补充课后服务师资,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在校外见习时也应采取分层管理,让师范生充分认识到高中、初中、小学不同阶段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强化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在实习见习的过程中,让师范专业学生对教师职业要求、职业道德有更深刻的认识。学校还要全程跟踪师范生实习情况,派遣专门老师负责跟踪调查,严格要求师范生在实习见习期间按实习单位要求正常上班作息,及时总结、反馈实习见习期间的成果。学校老师要依据学生反馈的实习信息,改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拟教学等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确立明确的职业认同观念。
(二)从师范生个体层面
1.要练好教学基本功,夯实课堂45分钟
“双减”政策落地,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范专业学生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学好本学科知识,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的边界,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工作,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网络资源,了解青少年心理特征,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熟练掌握启发式教学、翻转教学等教学方法,为课堂“45分钟”提质增效。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更多地了解当前中小学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等,通过各类分级教学活动,夯实高中、初中、小学三个阶段的学科知识和教学基本功。
2.改变就业观念,开辟就业新空间
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类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首先,“眼睛要向外看”,多关注外省一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不要把就业区域限定在省内及本省省会城市。其次,“眼睛要向下看”,要树立基层就业的意识,通过参与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三支一扶、特岗计划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最后,“眼睛要向西看”,要关注西部,尤其是新疆、西藏等边境县等急缺师资的就业机会。要有到西部任教的意识,要提高自身志愿服务、奉献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理想信念,为优化西部地区脱贫县和边境县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焕发教师队伍活力,助力新疆、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曲玉柱.师范生就业困境影响因素及解决路径:以吉林省某师范大学学生就[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0.
[2]王源琪.经济下行背景下促进就业创业的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财经大学,2020.
[3]陈晓清,苏育才.高校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
[4]陈晓璇.慕课对师范生教育及就业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5(24).
[5]李建新.地州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2(32).
◎编辑 张 慧
145250118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