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设置及运行研究

2022-03-18 21:59:38高明霞方娟王秀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北京工业大学导师制本科生

高明霞 方娟 王秀娟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本科生的个性化培养目标,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际需求,制定了针对该专业的分类型本科导师制度,从2017年开始在北京工业大学近三届本科生中进行了持续实施。通过实施前后两届本科生实际数据以及实施本科生的主观问卷调查,分析了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可实施的改进建议,用于完善这一制度的实施细则。

[关    键   词]  本科生导师制;物联网工程专业;个性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0-0070-03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要求[1],各高校各专业从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了各种本科导师制模式用于提升大学生素质与能力[2-5]。其中很多学校的导师制是班导师制,这种制度本质上就是辅导员制度的改进,以班为单位多设立了一个学业辅导为主的班主任。由于资源有限,这种方式很难满足不同学生对科研、竞赛、专业等方面的不同个性化需求。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制模式源于15世纪的牛津大学,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实施点对点的,师生深度交互式的交流管理模式。因此,这一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合适的师生比例。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北京工业大学的新型专业,从2015年开始招生规模在30人左右。目前有可以担任导师的专业教师共24名。师生比例接近1 ∶ 1,比较符合开展点对点导师制。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型专业,一方面学生及家长对该专业的认识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初入校的学生缺少学长、学姐的言传身教,学生在专业课选择、参加竞赛、参与科研项目,甚至是工作实习、工作选择等环节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该专业面临的问题,促进北京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本专业从2017级本科生开始全面实施了点对点的本科生导师制。

一、导师制规范

为了让导师制方案适应北京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先期通过走访本专业的班主任、部分毕业及在读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发现学生目前面临的基本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如何选择和专业、爱好吻合的方向及对应的选修课程。(2)本专业现有竞赛基本情况。(3)如何学习并参与一些提升实践能力的项目。(4)如何参与一些科研类项目或课题。(5)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求助方式。

能担任导师的专职教师目前集中在体系结构研究所,专职教师的特长大致也可以分为四类:(1)专业课程辅导。(2)竞赛和实践类项目导师。(3)科研及论文撰写导师。(4)其他类。通过学生面临问题以及教师储备知识之间的匹配,最终制定了适合本校本专业的本科导师制度。其显著特点就是:将导师分为科研项目型、竞赛型、学业辅导型和其他四类。并针对不同类别导师能提供的帮助,制订了不同类别需求的具体实施方式,形成了针对个性化需求的本科导师制规范。

二、导师制运行情况

完善了规范后,通过后期的专业宣传以及面对面的双选会等一系列实施措施,本科导师制在2017—2019三届学生中进行了持续实施。下表1是三届学生初选导师情况。合计删除了重复出现的教师和学生。从表中可见,想提升学业辅导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科研和竞赛有升有落。深入分析具体导师后发现:存在导师高度重合的情况。比如,科研类导师2017级和2018级有5位导师重合,而竞赛类有三位导师重合。为了解决导师高度重合的问题,需要从导师宣传和制度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需要大力宣传其他导师的研究方向,增加学生对新方向的兴趣;另一方面设立一个导师最多只可以带三个学生的制度限定。

三、运行情况分析

为了比较导师制实施的效果,我们做了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研究。客观方面,通过实际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表2是制度实施前后两届毕业生在发表论文、竞赛获奖、参与项目以及升学率等方面的数据比较。从表2中可见,2017届的学生参加项目和竞赛获奖的比例有显著提升,说明本科导师制在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有成效。项目和竞赛是目前本科导师制中重点设立的两种导师类型。升学率这个综合指标2016级略高,是因为统计时计算了二战考研成功的学生,2017级2021年毕业的本科生二战考研的结果未定,依然有9%的学生在继续考研。

主观方面,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分发给参与者。问卷共9个题目,类型涉及单选、多选、打分、填空。內容围绕导师类型、沟通频率、沟通内容、获取成果等方面进行设置。通过三个微信群发送给了64个学生,收到有效问卷44份,考虑到有些学生经常不回复微信,接近70%的比例基本在可接收范围。除了涉及基本信息的1、2题目外,下边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参与者的主观认识。

图1是题目3、4的统计信息。题目3是多选题,目的是了解导师类型设置是否合理。44份问卷得到了56个选项,说明确实有学生有多方面的需求,导师制度的这一设置比较合理。从图中可见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学业辅导,说明这些学生对学业不自信。已经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开始兼顾科研和竞赛这些更高层次的需求。题目4是单选题,目的是了解导师和学生的沟通情况。从图中可见,一月一次的频率占比最高,但是一学期一次甚至于不沟通的合并占比已经接近45%,这说明接近50%的师生沟通存在严重问题。沟通少,学生获得的指导建议就少,导师制度的设定就起不到作用。通过和沟通频繁及欠缺沟通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可以看出沟通多的学生有一个显著特点:善于主动接触教师;而沟通少的学生普遍主动性弱,即使教师安排了对应的会面或活动,这类学生也没有提出具体的需求。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接下来需要制订更细致可行的规范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图2是题目5、6的统计信息。这两个题目都是多选题,题目5调查的是沟通内容,44个学生获得了72个答案;题目6调查的是学生获得的成果,44个学生获得了53个答案。这说明多数学生不局限于一个需求,间接说明导师制度对导师类型的设置比较合理。比较两个问题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平时沟通内容较多的项目也是学生获得成果较多的项目,如专业课与竞赛知识。科技论文从沟通内容和成果方面看都比较少,一方面说明科技论文对本科生来说难度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本科生的课外学习扩展方向受限。

图3是题目7的统计信息,目的是让学生整体评价导师制度的有效性,共分了1~5分五个档次,1分最低,5分最高。从图中可见,得分小于等于2,相当于不及格的情况占比20%。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该项制度比较认可,超过50%的学生打分大于等于80分,说明一半的学生对该项制度给予比较积极的评估。

最后两题是主观题,题目8是改进意见,题目9是新增导师类型。44人中有13人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最集中的改进意见是增加沟通时间,13人中有8人是这一意见,另外有4人提出导师应该更积极主动些。第一个建议在沟通频率题目中已经讨论过,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另外一个可以在制度中规范每学期导师的最少见面时间。题目9基本没有答案,说明目前导师分类已经比较齐全。

四、结语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型专业本科生的个性化培养目标,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实际需求以及现有教师知识储备情况,制定并实施了针对该专业的分类型本科导师制度。为了比较这一制度的实施效果,通过最近两届毕业生数据的客观分析以及参与导师制学生的主观问卷分析,得出了比较积极的结论以及改进方向:(1)80%的学生认可导师制度,并从中獲得了收益。(2)获得收益最多的是专业课辅导,其次就是竞赛和参与实际项目,科技论文及相关成果需要提升。(3)接近50%的学生和老师沟通比较少,接下来需要通过制定沟通细则来增加沟通时间及频率。

参考文献:

[1]姜雪.高校“三全育人”:内涵、路径与机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2]单伽锃,吴炜超,张伟平.面向个性化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探索与信息化实践文章[J].高等建筑教育志,2019(28):34-39.

[3]刘凯宁.谈我国高校本科班导师制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7(17):23.

[4]王重庆.中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分析与改进[J].河南化工,2019(36):56-57.

[5]刘宿城,刘晓东.电气类专业本科导师制现状及培养标准初探[J].大学教育,2020(5):93-95.

◎编辑 栗国花

1189501186229

猜你喜欢
北京工业大学导师制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河南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