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漳州诏安有句童谣:元宵到,醒狮闹。醒狮是勇猛、吉祥的象征,舞狮是元宵节的灵魂,是正月里最隆重的压轴传统。
“咚咚锵,咚锵咚咚锵!”舞狮队的锣鼓声一响,全村家家户户都涌出来了,赶着为舞狮队助威。村里的长老早已候在宗族祠堂门口,摆好了香案,供奉“三牲”“五果”,点燃香炉“接香”。醒狮、锣鼓班、彩旗队,众星捧月般被拥簇着踏进宗祠前的广场。四面八方的鞭炮接二连三地响起来,一时整个村子被鞭炮震动着,涤荡了所有霉运,男女老少欢欣鼓舞着、喧闹沸腾着,在弥漫的硝烟中迎接新的喜庆祥瑞。
舞狮队的领班上香叩拜后,表演才真正开始了。领头的汉子高高擎起又圆又大的狮子头绕场走一圈,醒狮的大嘴一张一合、眼睛忽闪忽闪、耳朵一跳一跳,娇憨喜顽的万千神态赢得了一阵阵叫好声。随后,几名汉子扎着马步,一个紧跟着一个,牢牢抓住搭档的腰,一跃跳上了舞狮专用的方桌,随着鼓点节奏的快慢轻重,醒狮扑闪腾挪,出洞、过桥、上山、越岭,忽而昂首抖毛,忽而回头仰顾,忽而匍匐舔毛,忽而下蹲摇头,忽而腾空翻滚,忽而直立仰视,威风凛凛又透着几分憨态,十分讨喜。
锣鼓声越来越紧凑,醒狮的动作也越来越生猛。这时,主事的长老把红包等彩头系在竹竿上,悬挂在祠堂屋檐下。领头的舞狮者看准了时机,脚下连跺三次,大喝一声:“起!”只见他从方桌上腾空一跃,拽下了彩头,身后的兄弟便跟着跃起、滚地,起势、奋起、飞跃,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好彩头!好彩头!”围观的人们大声欢呼起来。
讨了好彩头后,舞狮队稍作休整,吃一碗热腾腾的元宵,就要去下一个村表演了。孩子们爱热闹,一定会跟着舞狮队一个村一个村地走下去,直到天色渐渐暗下来,银盘般的月亮爬上树梢,在家人的叫喊声中恋恋不舍地回家。
夜晚,是花燈的主场。
如今的花灯,造型愈发新颖,灯盏愈发透亮,我却常怀念儿时和小伙伴一起制作的萝卜灯。大人们是不允许我们浪费萝卜和蜡烛的,于是我们约好了谁从家里得了蜡烛,就要切成几段分享着用,再一起到地里挖萝卜。孩子怎么能分得清哪块地是谁家的呢,只管摸着大个饱满的萝卜,拧个圈就拔下来了。把萝卜洗净,底部削平,侧面刨开一个方形的“窗”,用小勺子慢慢剜净里面的肉,只保留厚实平稳的底座和薄如蝉翼的圆形萝卜罩,再在底座插上点燃的蜡烛,一个别致的萝卜灯就完工了。
我们提上萝卜灯,奔跑着、嬉闹着,年少的喜悦仿佛月亮的清辉汩汩流淌,闪烁的火苗跳跃着从远而近,像天上的繁星落在了村庄,把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闹”得红火火、欢腾腾、喜洋洋。
过完元宵,喧闹落幕,新年便诗意地收尾了。蛰居的人们也将踏上行程,在缤纷的春光中奋斗新生活。那缱绻的乡愁,也被装进了行囊,浸润着无数个思乡的夜晚。
叶森岚:福建漳州诏安人,南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355850190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