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娜,陈德全,郑晓云
阳江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东 阳江 529500
髋关节置换手术以老年患者为多,多这些患者多有较多合并症。围手术期疼痛等应激反应,易产生术后多系统并发症,增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另外,在手术后早期存在严重的疼痛,不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所以,如何降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疼痛,减少应激反应,是临床关注的课题。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药物镇痛效果良好,操作也较为简单[1-2]。在超声的引导下可以更为精准地进行定位,减少盲目穿刺的次数,避免神经损伤,更适合老年患者。对此,本文回顾性分析8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研究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80 例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 例,年龄63~77 岁,平均(69.2±3.5)岁。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64~77 岁,平均(70.0±3.7)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报经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涉资料齐全无缺项;(2)所有入选患者经过CT 或者X 线片影像学或者常规检查确定存在髋关节骨折[3]。
排除标准:(1)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2)凝血功能障碍;(3)精神障碍;(4)神经阻滞禁忌证等。
入选实验的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前12 h 禁止进食,手术前4 h 禁止饮水。对照组:不进行髂筋膜间隙阻滞,接受静脉自控镇痛;予以手背静脉穿刺之后,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150 μg+盐酸阿扎司琼注射液20 mg+0.9%的氯化钠溶液10 mL 配制成药液进行输注,初始剂量每小时2 mL,单次按压剂量1.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观察组: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即当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做好保温工作,让患者保持为仰卧体位,并和生命监测仪进行连接,让患肢维持外展形态,稍微外旋,超声探头频率设定在6~14 Hz,将其横放在腹股沟皱褶位置区域并且慢慢的进行移动,从而去寻找股动脉,髂筋膜间隙的超声按照过往常规的平面内技术进针,进针位置选定在患者的髂前上棘以及耻骨结节相连接位置中间1/3 交接点向尾侧2 cm 的位置进针,针尖将硬筋膜穿破,从而能够抵达到髂筋膜间隙,进行回抽之后确定无血后,将2~3 mL的生理盐水注射,注意液体的扩散情况,确定定位正确,将含量为0.375%的罗哌卡因30~40 mL 进行注射,所有的阻滞成效可以利用针刺法进行综合性的评定,确定神经阻滞成功后,开始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让患者保持右侧卧位,并且选择L3~L4为穿刺点,开展腰硬膜外穿刺,完成穿刺之后,将腰穿针插入,将含量为0.5%的罗哌卡因3 mL 进行注射,并且将头端放置入硬膜外导管,让患者为平卧体位,将麻醉面进行调节,一直到为T10后,再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麻醉药的追加,一旦出现患者的血压降低的情况,可以适量增加麻黄碱5~15 mg;倘若患者心率出现下降,则进行阿托品治疗,剂量为0.2~0.3 mg[4-5]。
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检测值,满分5分,得分越高,证实疼痛明显。手术后不同时间患肢运动阻滞Bromage 评分监测,利用Bromage量表进行评分,满分为3分,分数高,阻滞情况严重。注意观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心律失常的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率。
采用SPSS 3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观察组所设计的观察项目中,经过术后6、12、24、48 h 依据标准评估,结果与对照组依据标准评估的结果对比,居更低水平(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检测值分析Tab. 1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手术完成后的2、24、48 h,两组无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手术后不同时间患肢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监测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Bromage scores of limb motor block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operation
不良反应评定值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评定值对比(%)Tab.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
随着经济和医疗的快速发展,对于围手术期的镇痛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之后,患者会感觉疼痛,且又因为老年患者自身的免疫性较低,对于疼痛的耐受力被削减,很容易会出现应激反应,倘若无法有效的进行镇痛,会影响术后的成效,对于早期康复以及预后造成影响[6-7]。
髂筋膜间隙是在髂筋膜和髂腰肌之间的潜在性的腔隙,当进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对股神经,大部分的股外侧神经进行阻滞,镇痛效果好。当应用超声进行引导,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麻醉药物的扩散也更为精准,阻滞较显著[8-9]。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阻滞的效果优于常用的三合一的阻滞,对比膝关节手术等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比使用吗啡效果显著,镇痛理想。
本次实验数据证实,术后6、12、24、48 h,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完成后的2、24、48 h,两组患肢运动阻滞Bromage 评分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证实了临床上当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更有助于手术的进行,有效的降低疼疼痛,安全性更高,手术治疗成效较高。患肢运动阻滞Bromage 评分无差异,这考虑是和罗哌卡因的药用以及药代动力学有关系。髂筋膜间隙阻滞能使药物在间隙更好地扩散,对上述神经起到阻断作用,镇痛效果更佳。本研究数据与李林锋等[10]学者研究阐述一致性较高,说明了此次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方向。除此之外,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后,还可减少硬膜外联合麻醉的药物用量,对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临床在行髂筋膜间隙阻滞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时回吸并注入药物,阻滞后注意按压注射部位,并应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减少感染等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对于手术后的患肢运动阻滞没有影响,预后显著,值得大量规模化应用以及推广。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研究应用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纳入样本数量受限等方面,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此获得更为准确性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