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并明确要求:“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全面领悟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分析河南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要求,找准推进伟大建党精神在河南传承与弘扬的路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把“两个维护”落实到位的具体行动体现,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他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1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县考察,他指出,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新县考察时对红军后代、革命先烈家属代表说,“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轻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3]。精神力量是价值观的集合,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价值引领。伟大建党精神是河南红色精神、红色血脉的“根”与“魂”,与河南红色精神是“源”与“流”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的火种在中原大地上播种,诞生了以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众多革命精神。河南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可以激活河南红色基因,为河南儿女继续奋勇向前提供精神动力,也有助于具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的重要讲话精神。
河南既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重要活动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在洛阳成立了河南第一个党组织,在河南发动了震惊全国的二七大罢工。为指导早期工人运动,革命先驱李大钊亲赴河南讲学,陈独秀也委派当时的共产党人罗章龙等人来河南开办工人夜校。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河南一直是党的精神谱系形成的红色沃土。“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这些精神是不同历史时期伟大建党精神在河南这片红色沃土上的贯彻、传承和具体化,是极具河南特色的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河南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注入了源头活水,提供了精神动力。
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河南人民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一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可以为筑牢理想信念提供强大思想动力。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可以保证全省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真正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更好带领全省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二是在推进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可以使“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行动中强化使命担当,让每一个党员在躬身实践中实现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三是以伟大建党精神锻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意志品格,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可以锻炼河南广大党员迎难而上、直面挑战的斗争精神,培养其克服困难、应对各种风险的拼搏精神。四是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深厚感情,可以使河南广大党员扎根于人民,用自己的敬业奉献回报人民。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依循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上阔步前进,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4]。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中国化传承。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正是凭着这种伟大精神,在血与火中获得重生,不断发展壮大。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形态各异、价值独特的系列精神,构成了庞大的精神谱系。我们要结合河南实际深挖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厘清话语表达、定位传播导向,为建设现代化河南积蓄精神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对各个历史阶段奋斗精神的凝练总结,更是一种总体性的概括表达,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意志、品质、作风等的集中反映。立足新时代语境,深入领会和切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其进行意义构建的基础和前提。一是理论认同。伟大建党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传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斗争性和人民性。[5]二是价值认同。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建党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价值塑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奋斗主题。三是情感认同。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层次分明的逻辑体系,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终身奋斗的立足点、出发点、支撑点和落脚点。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从理论高度深入阐发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达到广大党员乃至全社会普遍理论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实现把伟大建党精神从一种精神样态转化为全体成员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种政治与理论话语,是一种群体性认知和表达。只有将其背后隐藏的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逻辑转化为大众可以接受和认可的文化话语,才能发挥其思想引领和价值主导功能。一要言之有理。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寻求理论支撑,要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渊源,要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印证,将伟大建党精神纳入普通大众能够并乐于接受的精神文化体系中,使其具有大众传播的特质。二要言之有物。解读和阐释、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结合“四史”,结合具体的革命人物、事迹、遗址等,将目前以话语形式为主的伟大建党精神转换为以历史、人物、实物为重要依托的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精神力量,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感观效果和影响效度。三要言之有情。伟大建党精神是群体共识,更是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优良品质的集合。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言之有情,用形象的案例、感人的事迹展现真理和道义的力量。
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要注重政治话语的严肃性,充分表达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的价值诉求,也要注重学术话语的学理性,深挖其本质属性和逻辑规律,还要注重日常用语的规范化,使伟大建党精神大众化、日常化,让普通百姓易于接受。
一是注重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传导。伟大建党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先进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既区别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也相异于当下社会多元文化融合发展下,尤其是网络文化发展下的多元价值观。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要实现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融合,也要实现与当下多元社会文化之间的价值传导。伟大建党精神包括一系列精神,它们彼此之间有并列的反映历史进程的关系,也有升华的反映层叠递进的关系;既有革命时代的牺牲精神,也有建设时代的奋斗精神,还有改革开放时代的开拓创新精神。
二是注重伟大建党精神对当下民众价值观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6]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在理论层面的集中概括。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实现其理论价值的实践转化与输出,赋予其当下意义,建立其与当下社会价值观有效引导之间的联系,使其成为人民群众普遍认可和遵从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成为一种普遍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规范力量,实现其对当下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引领功能。
三是注重对青少年一代的价值观培育。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新时代的接续奋斗者,是新时代的历史重任的肩负者和先锋力量。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来为党和国家的建设输送新鲜血液。时代在变化,实践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让生活在优越生活条件下的青年一代主动担负历史重任,需要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其敢于斗争、敢于拼搏、无畏艰险的精神品质。
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是河南红色革命精神的代表,是伟大建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河南调研中多次对三大精神做出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充分肯定了三大精神的重要地位,为河南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是发掘理论内涵。深入发掘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对外传播的基础和前提。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在中国历史中的展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而屡创辉煌,靠的就是这种伟大精神的指引。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我们要从百年党史出发进行学理阐释,让这种伟大精神的实践力量不断转化为指导河南伟大实践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河南落地生根并不断升华。
二是进行理论溯源。伟大建党精神源自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逐步形成。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理论支撑。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少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7]139为人类求解放、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指归。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在历史的反复淘洗中凸显其光芒和魅力,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我们要对其进行理论溯源和全面总结,增强其学理性和历史厚重感,厚植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三是开拓研究视角。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因此,河南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把河南红色革命精神置入伟大建党精神及精神谱系中进行系统比较研究,探寻河南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关系。伟大建党精神诞生于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革命先驱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追求,因此我们要注重探寻党初创时期河南革命群体的思想发展和行动轨迹,从而在整体与局部、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中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厚重的中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激励着中原儿女奋勇向前。河南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融入中原文化的精神元素,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富其精神内涵,共筑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思想基础。
一是面向青少年打造红色课堂。要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根据史料编写红色经典故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组织策划红色经典活动,丰富课外生活,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红色理想的种子;着眼大思政课堂,把英雄事迹创作成为具有典型性、历史性、感染性的剧本,由青少年学生排练、表演,并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感动自己的同时教育别人。
二是面向大学生设计特色思政课堂。要发挥大学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增进大学生对“四史”的了解和感悟。要坚定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塑造青年大学生的顽强意志,引领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追求。[8]
三是面向社会青年设计特色宣讲内容。要推动省委宣传部门成立红色宣讲团,让宣讲团走进党政企及各社会团体,以富有特色、易于被青年一代接受的方式,宣讲红色理论。要让更多青年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熏陶,激励更多青年在实现现代化河南的新征程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一是创新大众化传播策略。要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表达方式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解读和阐释,让广大党员群众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让不同领域、不同群体都能感受并受益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要针对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诉求和思想状况,采取不同传播策略,增强传播的亲和力。
二是探索融媒体传播方法。要充分运用主流媒体的阵地优势和信息传播的权威性,运用现代新媒体传播技术,探索灵活多样的融媒体传播手段和方法。线上和线下紧密结合,让伟大精神的传播有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增强传播的情感代入和现场感,让伟大建党精神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是推进常态化传播机制。要积极探索红色主题教育常态化路径,畅通伟大建党精神传播的主渠道,推进红色精神学习教育的制度化落实,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提供广泛场域。要通过重大仪式、特殊节日等特殊时间节点,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让人们接受伟大建党精神的熏陶。
四是开拓对外传播路径。伟大建党精神的对外传播,是展示中国共产党形象、展示中国体制优势、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把伟大建党精神放进世界历史进程中进行宣传,强化传播的国际性。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接受习惯和文化差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9],增强传播的感染力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