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涛 薛宇航 侯金亮 华北理工大学
长期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是相对独立的,很多高校党支部存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实现基层党建、教学科研同促进共提高,是时代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的使命要求。2018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标志着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开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着力选拔、培养出政治强、业务精的党支部书记,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又在教学、科研方面能力业绩突出。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在立德树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领头雁”作用,探索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双融合、双促进”持续发力的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不平衡发展,必将对高校的快速发展产生影响。“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旨在打造业务、党建双拔尖的教师党支部书记人才队伍,进推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深度融合、共促共进,推动高校全方位、内涵式发展。
找准方向,方能步步向前。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各项教育科研工作要以党建为引领,汲取百年奋进营养,将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力转化为各项教学科研改革工作的强大驱动力,不断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事实证明,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教育方针稳步落实的有力保障,找准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融合的着力点,针对性的解决两者之间的融合难点,以实现高校建设的长足进展。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基层党支部建设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共进,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党支部作为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党的组织力、战斗力的直接体现,是高校教育党员、团结群众的前沿阵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推进,必将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整体的提高,加快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进程。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一方面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力,更好地发挥教师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
“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出台之前,各高校的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要么“重科研轻党建”,要么“重党建轻科研”。“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要求教师党支部书记既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又要有过硬的学术本领,为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融工作的生根发芽、落地成才提供丰沃的土壤。国家出台《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三个方面做好了顶层设计[1],各高校也纷纷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出台了实施方案,从制度方面为高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选好、育好“双带头人”,做好培训是关键。结合教师党支部书记实际情况,做好党建能力与业务水平的培训工作,使其真正做到“双带头”,成为“领头羊”“领头雁”。打造一支党建素质高、学术能力强的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离不开激励机制,通过在物质、发展、平台等多方面的激励,提升支部书记队伍整体水平,为支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两次选树高校“双带头人”典型,大批党建、学术人才被培养成为双优带头人,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培育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长久以来,高校党支部大部分是按照学院、学科、专业等进行建设、管理的,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随着学科建设与发展,多学科交叉、跨领域交流的教学培养、科学研究不再是个例,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对于涉及多学院、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课题组、科研团队来说,原有组织形式与实际科研队伍人员组成之间匹配明显下降,对确有需要打破现有组织形式的,应建立更加灵活地支部组建方式,为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提供组织保障。
党建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对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选配提出的新要求。现有支部书记在胜任力、凝聚力、战斗力等方面的水平、素质不尽相同[3]。主要体现在部分支部书记受岗位、工作年限等限制,科研水平较高,但党建工作经验、理论知识明显不足;或者虽能够胜任党建工作,但长期脱离科研一线,学术带头效应明显不足;即使党建与业务能力都较强,也可能存在着组织力缺乏、自我要求不严、服务意识不强、大局意识淡薄、定力不够等问题。
一名合格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既要发挥好学科带头作用,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又要注重党建引领,稳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论是精于党建,还是善于科研,想要真正做到“双带头”,都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去参加教学科研、申请项目、撰写论文、推进党建工程、开展党建活动。作为“双带头人”,往往还身兼行政职务,事务性工作也会分摊部分精力,再加之党建工作、科研水平的高要求,时间精力势必很难合理分配。
在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历史大潮流下,“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国家和高校层面相继出台、发布指导性文件[4],在顶层设计和基层实施层面均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但一直以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分属不同评价、考核体系,其工作开展逻辑、规则以及运转机制大相径庭,现有保障制度在激励、监督、考核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方面表现在,高校现有量化考核指标尚不完善、存在盲点,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表现在,部分高校虽出台相关文件,但对津贴补助、发展空间、权利赋予、考核评价等方面政策尚未形成明确制度文件,对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激励作用不够。
随着党中央、教育部、省级教育管理部门一系列文件的制定出台,进一步健全了党内规章制度,强化了党支部建设地位,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迎来了空前绝后的发展机遇[4]。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教师党支部书记选配工作无疑是关键所在,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特点,因地制宜、因校施策,以实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选育的持续推进。
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学科研团队向多元化发展,传统以学院、专业教研室为基础建立的教师党支部组织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其对学科建设和党建活动的需求。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跨学院、多领域、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科研团队,以利于工作开展为原则,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灵活地支部设置方式,将支部建在教学、科研团队上,不断提高党支部与事业工作的匹配程度,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更好更快融合发展。
选好“双带头人”,切实解决部分党支部书记能力不足问题,一方面,需要严格选人用人标准,规范选拔程序,建立动态管理模式。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执行选任标准、程序,真正选出有担当、有作为、群众信得过得优秀人才;对暂时没有符合人选的支部,也可由上级结合实际情况直接委派;及时跟进、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效用,对无法胜任确需调整的,实施动态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一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目标培训体系。按照时间顺序、管理层次、培养对象三个维度设立培训目标并进行考核。二是搭建省、校、院三级培训体系。从不同层面分别安排培训内容,形成系统化、全方位的培训构架。三是健全培训内容,突出重点、力求实效。师德师风和党性教育是保障,党建工作理论知识是基础,党建、教学科研能力培养是关键。四是整合资源、分类型构建教育资源库。着力建成课程库、导师库、典型库、案例库、处方库[5],为培训工作做好资源保障。五是创新教育方式,分层管理、分类培训。在培训人员上,集体轮训、小组培训、个人自学相结合;培训方式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培训形式上,日常学习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培训方法上,讲授、交流、分享、观摩、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方式灵活、效果明显。
科学组建支部队伍,各负其责,激活支部潜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达到条件的党支部,积极设立党小组、配全支委人员;暂时不满足条件的党支部,按照业务联系紧密、便于统一管理的原则实施合并,创造条件做好人员配备。做好支部队伍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吸纳与选任。加强政治引领,吸纳优秀党务、学术人才进入支委队伍。明确支委成员分工,发挥人才队伍优势,做好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安排、学习资料整理、党费收缴等日常党务工作,实现同参与、共提高。支委管理要坚持严管与厚爱并行原则,在选人用人的同时注重支委人员的培养与发展;搭建党务、行政干部交流平台,做好干部储备工作,着力提升党建能力和学术水平,确保“双带头人”后继有人。
真正选好用好“双带头人”,充分发挥培育工程优势,探索完善制度保障是关键。激发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热情,规范履职行为、增强执行力,更离不开高校在激励、监督、考核等多方面的政策引领与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按照公平公正、目标引导、明确合理的原则,重点在物质、发展和精神层面予以激励,增加教师党支部书记岗位吸引力和职业成就感。结合高校党建情况,核定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量、目标工作完成情况,分级制定工作津贴[6],引导教师党支部书记严格履职、高质量完成各项支部工作;选树工作典型,设置专项奖励(包括荣誉与奖金),并在职称提升、干部推荐、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发工作热情,增强教师党支部书记获得感;提升权利地位,给予更多的决策权与话语权,提高教师党支部书记威信、威望,增强荣誉感;加强领导关怀,定期开展谈话,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归属感。
建立健全规范的监督机制,形成师生共同参与、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全方位、全过程督查问责追责体系,确保教师党支部书记行事有法、施权有度。科学设置督查范围,重点督查工作内容、评奖评优所涉及的任务清单。明确工作目标,定期讲课听课、撰写工作案例、参与课题研究等,敦促教师党支部书记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基层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与此同时,还需注重师德师风、党风廉政方面的监督,确保教师党支部书记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明确考核的内容、时间、标准、方式,强化考核结果在今后工作中的运用。坚持目标、结果、责任相结合,坚持党建与业务相结合,坚持领导、党员、群众评价相结合,确保考核结果科学、合理、公正。重视考核结果运用[7],将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依据运用到评奖评优、人事调整、工作考核、提职晋级、津贴待遇等工作中;对于考核不合格、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应予以调整、重新选聘。
总而言之,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做好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有力保障,对促进高校党建和学术事业的深入融合、协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面对当前“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挑战,高校应在优化支部设置、加强教育培训、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使高校党建工作与学术科研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实现高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