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组织有效策略研究

2022-03-17 23:38:55大连市甘井子区奥林小学
成才 2022年3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游戏

■ 大连市甘井子区奥林小学 刘 津

0 引言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从幼儿阶段到成年阶段的过渡期,也是树立学生意识、规范学生社会行为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阶段,我国相关部门制定并在市场发行了《九年义务体育教育与健康标准》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在对小学生开展义务教育时,不仅应当在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目标,也应当在教育指导过程中,关注到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将提高身体综合素质永久地作为核心指导目标。即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创造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知。这也要求了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课堂时,要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调度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开发不同学生潜力,在新课标文件中,明确指出,小学体育教育应当以“个性化”作为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无论是意志力,或是适应能力与身体素质均可以通过专项训练得到良好提升。如今的小学体育课堂,大多以“教师讲解、教师行为演示、学生行为练习、教师纠正学生运动行为不足、巩固上堂课学习的内容”为主,此种系统性的组织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个性化能力的表达,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因此,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切入点,对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组织有效策略展开研究,以此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1 小学体育课堂的特点

相比高年级体育教学课堂,小学体育课堂具有下述特点:小学生较难管教,在课堂上随意讲话,不听教师的安排,课堂整体纪律性较差,教师管教课堂纪律较难;课堂教学效率整体较低,小学生身心尚未完全发育,领域能力较差,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一知半解,不懂得向教师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通常会出现当堂课讲解的知识点,但小学生下一节课已经无法正确按照教师讲解开展活动,此时需要教师再次重申知识点,此种教育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有效课堂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工作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小学生在参与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时,通常不理解教师在课前对其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执行某种行为时,也很难做到规范。导致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出现意外伤害几率较高,综合上述提出的几点原因可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群体组织有效的体育教学工作,难度是相对较高的。

2 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组织教学的困境

尽管相关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一直并未停止,但在深入对某小学进行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小学教育院校在组织群体进行教学工作时,是仍存在问题的,对此方面的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大部分小学生年龄在7~13岁,此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甚至一些刚入学的学生,尚不适应小学学习过程,对于课堂学习方式存在不适应的问题。受到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对小学生组织体育教学,就是带他们“做游戏”,因此,也可以认为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师尚未重视起组织教学的重要性。一些体育教师为了满足教改文件要求,按照指导高年级学生的方式,进行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没有关注到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设计的教学指导方案可行性较差。综合上述提出的问题,本文将深入到对此方面的研究中,切合实际地定位小学生群体在学习中的需求,致力于组织一个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课堂。

3 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组织有效策略

3.1 创设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游戏情境

为了更好地使小学生理解体育精神,本章提出创设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游戏情境的组织策略,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个人真实体验的方式,使小学生在参与到真实活动中后,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带给他们个人的快乐。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此为教学切入点,结合不同学生的需求,自主安排教学情境,使教学工作的实施更加有效。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关注到,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将活动与游戏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中设置一些与团体相关的活动,并通过游戏的引导,树立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参与体育活动存在一定恐惧心理,而要避免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此种认知,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不同的方式,将学生引进游戏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活动中。心理学家也曾在相关研究中提出:个体或群体的情感,大多是通过情感体验得出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为参与活动的群体与个体提供一个显性环境,致力于通过此种方式,拉近小学生群体与体育活动、与体育文化之间的距离,为体育专业知识的指导与教学提供助推作用。当个体真正地融入群体活动时,学生将会在参与过程中,消除对体育活动的恐惧感与陌生感。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将存在一种积极与主动的心理,在此种氛围下,教师也无需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行为与教学引导,甚至不需要纠正学生在运动中与活动中的行为错误,使小学生在运动中激发个人的天性,实现小学生个体在一个轻松与愉快的氛围下、自由活动。

3.2 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内容

综合小学体育教师的访谈总结可知,当下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中,德育渗透的途径较为单一。形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对教师的话语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无法自主认识到德育对自身的重要性。因此,在组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真实的情感,以此作为德育渗透的核心途径。通过教师的情感,带动小学生的情感,使德育能够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与某小学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可以通过举办“小兔子采蘑菇”的比赛,评定“采最多蘑菇”的同学为1、2、3名,并予以相应的奖励。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小学生在享受游戏带来乐趣的同时,加入良性竞争中,慢慢培养小学生对于竞争的正确认知。有不少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只有通过情感感染才能够实现德育渗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在课堂中为学生模仿军人远征的情境,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模仿过铁桥、爬铁索等行为,在学生模仿与体验的过程中,对学生讲解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以此培养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中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3.3 鼓励低年级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个性展示

个性化教学是教师极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有教育学家曾说过,个性化表达是小学生情感表达的基础,只有具有个性化表达能力的个体,才能具有养成良好的性格。而体育教育的本质与其具有雷同的趋势,因此,教师需要把握此点,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与运动潜力,尽量满足学生在课堂中的好奇心,以促进或提高学生智力作为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思维呈现一种跳跃性或发散性趋势,即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稀奇古怪”想法,教师应当尽量予以落实,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点,对小学体育课堂进行有效开发。

考虑到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通常较强,因此,教师应当遵循小学生的此种认知,摆脱传统因素对教学行为的限制与束缚,科学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游戏与娱乐的“乐园”,并希望通过此种方式,使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确保组织的体育课堂可以满足小学生群体对学习的需求,以此将引导小学生思维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工作,落实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情感层面认知。

4 结语

为了转换小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错误认知,本文将以小学低年级群体为例,对体育课堂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开展研究,提出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个人个性化展示等措施,并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实现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工作的优化,改善小学体育教学落后的现状,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娱乐、学习的主阵地,以此在真正意义上发挥体育课堂的作用与价值,实现更多社会群体认可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游戏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
我是小学生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小学科学(2015年7期)2015-07-29 2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