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与路径

2022-03-17 23:24陈太明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研究生

陈太明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现代经济学科各分支领域被逐渐引进国内。经济学的两大分支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国内高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注重与微观经济学相统一的方法论基础,但不同思想流派的特征在宏观理论中仍体现得很明显,这促使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这门课程的教学该如何进行改革。在国内各大高校,需要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一些是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另一些是非经济学专业的其他财经类别专业的研究生。即便是经济学专业,也存在很大比例的从自然科学或其他社会科学领域跨专业的研究生。这意味着系统探讨我国高校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与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笔者围绕培养高质量经济学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以硕士研究生宏观经济学为研究对象,基于宏观经济学的教材选择与作业布置模式两个维度,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与路径,改善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加速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专业知识及提升宏观经济学分析能力。

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及教学研究概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起点,Keynes《通论》[1]发起的革命改变了经济学的发展态势。Keynes宏观经济学思想的精髓主要在于总需求决定总供给。在短期内,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总供给的下降,进而在黏性(sticky)价格和工资的情况下造成了失业率急剧攀升。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增加总需求,进而增加均衡产出,最终通过熨平(smooth out)经济波动而缓解失业。这一宏观经济思想不仅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稳定性政策(stabilization policy)操作指南,其意义深远。然而,上述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思想由于Lucas等经济学家发起的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革命而受到了严重挑战。理性预期革命所倡导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宏观经济分析应该建立在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micro-founded)之上,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模型应该在偏好、禀赋和技术既定的情况下,通过消费者和企业的最优化行为进行构建,而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从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层面上进行描述性的逻辑分析。

相对于更加成熟并且更加具有共识性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而言,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演变和更新中[2]。近几十年来,宏观经济学的演变趋势主要体现为从特定模型向具有微观经济基础的宏观经济模型的方向发展[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这一发展脉络意味着硕士研究生和本科两个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应该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两个阶段宏观经济学课程之间的最根本性区别主要表现为:本科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主要是从总体层面上研究宏观经济现象背后的IS-LM-AS范式,几乎不会提及既定约束情况下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所概括的消费者和企业的优化行为;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则需要为本科阶段的宏观经济学所讲授的IS-LM-AS范式提供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以有效地衔接本科阶段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要求,进而为初步了解博士研究生阶段的高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范式打好基础。

(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最终导致世界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宏观经济危机,造成“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由此使得宏观经济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均处于危机后的复苏阶段,在此次危机经由国际贸易渠道严重冲击了中国经济之后,四万亿的强财政刺激计划使得中国经济变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引擎。需要学习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硕士研究生对此有切身感受。这也促使授课教师重新思考这门课程的教学该如何改革。国内高校硕士研究生阶段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存在两个局限:第一,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国外较为经典的英文教材的中文翻译版,并且往往难以及时更新换代;第二,课堂上填鸭式教学使学生自认为已经完全明白教师所讲的知识点,但课后作业不足,导致研究生缺乏应有的约束,进而影响到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改革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经济学教学改革文献的研究脉络发现,针对本科生层次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文献很多,且大多数文献都是从教师素质、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内容等相关角度进行分析与讨论[4-6]。相对而言,讨论研究生层次经济学教学的文献不多,单独研究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文献也很少,而且专门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教材选取和课后作业布置模式的文献更是鲜见。针对国内高校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如果是为了切实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加速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专业知识及提升宏观经济学分析能力的进程,那么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合理选择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模式,对于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是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的,但这两方面却一直被严重忽视。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选择的多维权衡

微观经济学关注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宏观经济学关注资源总量的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较为成熟,理论观点具有更多的共识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含义都存在诸多争论,处于经济学领域发展的前沿,为经济学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学习宏观经济学更需要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对于国内的研究生来讲,汉语是母语,英语是外来语。学生对中文的熟练程度显然要明显优于英文,为此相对于宏观经济学的中文教材来讲,选择阅读英文原版教材来进行学习无疑增加额外负担。对于具有经济学思维的人而言,为更好地获取和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是否应该选择阅读英文教材取决于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比较。如果选择英文教材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阅读英文教材就是最优选择;反之,则阅读中文教材将是最优选择。笔者认为,阅读英文教材的边际收益远大于边际成本,为此,建议高校教师尽力推荐研究生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如果学生有一定困难,可以考虑辅之以教材的中文翻译版。虽然阅读英文原版教材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造成边际成本提高,但其边际收益也更大。

(一)更精准地理解西方经济学知识

毋庸置疑,对于任何一门专业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无论其作者来自哪个国家,作者以母语写作完成的原版教材能够最精准地表达其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者往往会更偏好将某门专业知识以其最精通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编写教材的是中国人,那么通常会以中文撰写,阅读其中文教材更有助于读者理解其知识精髓。各具特色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属于异质性产品,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宏观经济学的美妙之处在于读者难以从一本教材中彻底领略全景式的知识体系,通过阅读具有不同特色的教材能够获得关于宏观经济学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也更有助于深化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当前,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学术前沿无疑是在美国这一发达经济体,又鉴于英语使用的广泛性、普遍性,最新颖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往往都是用英文编写的。如果一本英文教材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内容较新颖,作者的表述清晰明了,知识体系也很完整严谨,或者还存在很多其他方面的优点,那么,这本英文教材就极有可能会被翻译成中文教材。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已经涌现出很多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主流教材,并且目前已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但无论如何,原版的英文教材是最能体现作者对于经济学理论知识深刻理解的。为此,阅读原版教材对于这本书所呈现的经济学知识点的理解才最精准。

(二)更快速地接触国际前沿知识

国际上,无论是本科阶段的初级层次、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中级层次,还是博士研究生阶段的高级层次,很多质量上乘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几乎都以英文撰写。其中,只有少量教材已经被国内学者翻译成中文版。英汉翻译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体力,为此翻译版教材相对于原版教材必然存在明显的时滞。如果选择那些暂时还没有中文版的经典英文教材,也就意味着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到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国际前沿知识。即便这些知识不是最新的,至少也是来源于国际最新出版的书籍。在学术界,工作论文、期刊论文和书籍等各类成果内容的时效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书籍的时效性较差,期刊论文居中,工作论文的时效性较强。即便是最前沿的知识,只要是出现在教材中,那么相对于工作论文和期刊论文,教材中的这些知识也是相对比较成熟且经得起推敲的。对于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宏观经济学,Mankiw的《宏观经济学》[7]曾经很流行,但近些年却因Williamson的《宏观经济学》[8]而引起激烈竞争。前者主要讲述Keynes的宏观经济学思想,但缺乏微观经济基础。后者是在消费者和企业的优化行为基础上构建宏观经济学,既能够更好地将宏观经济学学习与学生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所学到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也起到了中间桥梁的作用,能,大量教材还没有中文版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初级宏观经济学向高级宏观经济学平稳过渡。然而,Williamson的《宏观经济学》最新英文版为第六版,而最新中文版却只是第五版。

(三)避免翻译版教材存在的二手偏差

语言障碍导致一些学生短期内难以独立快速阅读英文教材,为此中文翻译版就成了学习宏观经济学知识的补充。将英文教材翻译成中文教材,为了更好地表达英文教材作者对于专业知识的独到见解,最好的翻译作品需要做到“信、达、雅”。翻译是脑力和体力交织的艰巨工作,只有曾经独立翻译一部书或者参加过相关工作的人,才会切身体会到翻译工作是何等艰辛。但即便是高质量的译作,也难免存在一些偏差,这背后并非翻译者能力不够,更多的原因,在于不同的译者对于原作知识内容的差异化解读。为此,如果使用翻译版教材,只能理解到译者对于知识点的解读,这是二手的解读,而不是对原作者在知识体系阐述上的初始理解。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翻译版的教材只能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在接触任何一本宏观经济学教材时,学生应该首先阅读英文原版教材,通读完成英文教材之后再去阅读中文翻译版。概言之,阅读英文原版教材能够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原意,阅读翻译版教材可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教材加深理解。

(四)收获正外部性进而助力英语考级

英语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国内有关教育部门对硕士研究生应该达到的英语整体水平和能力通常有对应要求。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对于英语听、说、读、写需要达到的水平,往往会以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来体现。显而易见的是,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对于提升英语这四个方面的能力都有裨益,尤其是对于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益处更为直接,作用也更大一些。当然,这种能力的提升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国内诸多英语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和写作一般都是最重要的两个题型,二者分数相加占总体分数的份额通常会超过一半。相对于只是阅读中文教材,阅读英文教材的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更高。因此,阅读英文原版教材更有助于研究生在国内诸多英语考试取得成功。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阅读英文原版教材会给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带来正的外部性。

三、宏观经济学课程线上线下有效互动模式

过去国内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期末考核相对宽松。具体考核方式往往是如下几种:其一,在已经掌握宏观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集中于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学术研究,提交一篇期末论文,教师根据论文质量的高低给出成绩;其二,根据特定的试题库范围,出少量综合题闭卷考试;其三,没有事先给定任何考试范围的开卷考试。事实上,如上所述的任何一种考核方式都不能给予研究生足够大的学习压力,自然也起不到真正地督促其努力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作用,最终的教学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上述宽松的考核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造成国内部分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演变为“严进宽出”,最终导致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和专业素养都下滑的局面。近年来,国内高校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逐渐开始尝试借鉴和吸收国外高校或国内顶尖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期末考核方式改革。例如,进行没有试题库范围的严格的闭卷考试,同时,学生平时上课之余需要做课后作业并及时提交作业。作业成绩记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记为期末成绩。作为宏观经济学这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记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者之间的加权平均。毋庸置疑,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会明显强化约束,引导激励研究生们在约束下投入更多精力,最终加强他们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

(一)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有机互补

任何一门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授某一章节之后,合理布置课后作业都能有效增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宏观经济学也不例外。课堂上听懂宏观经济学教材的知识内容是对硕士研究生最起码的要求,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那么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手段。一方面,合理的课后作业往往能够考查到课堂上曾经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学生能够再次复习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多一遍的复习和巩固能够直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做课后作业,学生能够从事后的角度去发现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自己还有哪些内容没有完全消化,进而及时地查缺补漏,最终提高对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来讲,课后作业可能主要以复习题和思考题的形式出现。复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一章内容的学习后进行自我测试,与各章讲述的观点和事例直接相关。思考题有助于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并将各章所构建的宏观经济学模型付诸实践,比复习题要更难一些,也更具挑战性。

课后作业的合理布置和有效批改还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对先前所学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那些掌握不够好的内容,再次强调或者以更新颖的方式重新讲解,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当今中国大学,多数授课教师都曾经历过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各个求学阶段以及最后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基于角色转换视角,听懂一门课程比学懂一门课要容易一些,学懂一门课程要比讲透彻一门课程容易一些。其中,在听懂和学懂之间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尽量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就是完成这一质的飞跃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听懂课程的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难以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这意味着他们对于该部分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依然不够,而通过完成课后作业,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会有明显的提升。许多研究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以及其他习题是日常繁忙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非常严格的。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信息传播渠道非常多,传播速度非常快,关于发达国家如何严格培养硕士和博士生,我们通过不同渠道对此都会有所了解,故不赘述。

(二)以团队形式完成线下作业并交互批改

为增强学生对中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完成课后作业是关键手段。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够鼓励学生对教材知识做更深入的思考。作为授课教师,定期且合理布置作业并进行有效批改尤为重要。然而,教师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对于100人左右课堂教学,如果一个学生做一份作业,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批改如此庞大数量的作业呢?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而且基本上一周或两周布置一次,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会太大。对需要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大学教师而言,时间本已非常稀缺,如果教学中再增添批改作业这一任务,实在是超负荷。这一窘境也往往直接造成教师不愿意布置作业,或者虽然布置作业但却不批改。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教师们。经过多年对教学相关工作的思考和作业布置实践的尝试,笔者提出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课后作业布置方法——团队作业法。具体来讲,在一个学期开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自愿组合构建团队,根据班级总人数可以两个学生或多个学生构成一个团队,如果无法完成团队分组,那么教师可以协助构建团队。

以100个学生的课堂容量为例,授课教师可以考虑将5个学生分成一个团队,那么最终将只有20份作业需要进行批改。这样的团队作业模式下,多个学生构成一个团队来共同合作完成一份作业,分数共享,成绩与共,并且要与其他团队进行作业之间的交互批改。我们认为,团队作业模式能够真正实现师生双赢,其主要优点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有效贯彻课程思政育人方针

团队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互助,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之间成绩等级的客观评价,激励竞争,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大有裨益。

2.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团队作业的方式,实质性地减轻了授课教师与课后作业相关的工作压力,彻底让教师从大量的课后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批改作业面临的难题:如果不布置课后作业,那么学生压力不够,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热情,学习效果不好;如果布置作业并且一个学生完成一份作业的话,那么工作量太大,难以应对,势必挤占科研时间。

3.促进师生角色互换

团队作业,有助于不同团队之间进行作业批改时切身感受教师的角色。师生角色互换的感受有利于研究生更好地去学习宏观经济学,更好地理解教师批改作业的辛苦与不易,从而更加珍惜课堂的宝贵时间,进一步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线上平台作业与线下团队作业的互补

2020年农历春节前后,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中国,这导致线下教学暂时变得不可行。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师生互动的授课、作业、测验等多方面的潜在需求空前增加,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线上平台作业模式的发展前景广阔。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也不例外。

1.线上平台作业与线下团队作业各具特色

理论上,作为两种不同的作业模式,线上平台作业与线下团队作业二者具有替代和互补的复合关系。对硕士研究生的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而言,如果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是运算工作量较大的计算题,或者是需要运用画图、计算、文字表达等形式综合在一起的讨论题,那么线下团队作业模式可能是最优的选择;但如果课后作业是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这种答案相对较为客观的题目,那么线上平台作业模式可能会效率更高。

2.国外线上平台作业模式具有明显优势

目前,国外的线上作业模式已经运作了较长时间,能为国内高校的研究生线上作业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Blanchard和Johnson在其广受好评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中极力推荐的MyEconLab系统为例(1)MyEconLab系统是为一些经济类教材而设计的一套人性化在线学习工具,可以节省教师时间,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为课堂学习做准备,https:∥baike.baidu.com/item/MyEconLab/4753227?fr=aladdin。。能够传递丰富的网络内容、提供先进的交流与定制功能,是课堂学习的新工具。对于教师而言,这一系统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沟通和评价工具,它能使教师可以简便有效地根据个人需求定制网络课程素材。教师可以增加测验、考试或者布置作业。该系统通过自动批阅相关问题并将结果记录在班级排名册当中以节约时间,甚至可以识别学生绘制的图像。这一系统的在线作业与课程辅导系统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一套和互联网相连接的学习与练习工具来掌控自己的学习,实现课本和其他多媒体工具交互。在这个系统当中,学生可以做练习并进行测试,同时系统还会根据他们练习测试的表现情况为他们制定学习计划[2]。

3.国内线上平台作业模式发展前景良好

近年来,国内也涌现出一些企业与高校合作运行较好的“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网上教学平台,比如超星网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这些平台存在很多共性,也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超星网学习通是基于微服务架构打造的课程学习、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中国大学慕课(2)中国大学慕课是由网易与高教社携手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向大众提供中国知名高校的慕课课程,https:∥www.icourse163.org/。是国内优质的中文学习平台,主打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雨课堂(3)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解决方案,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快捷免费的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https:∥pro.yuketang.cn/web/。主打的是免费的智慧教学解决方案。国内这一类教学平台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所属市场结构可能为垄断竞争型。合理吸收MyEconLab系统这种国外优秀教学互动平台的长处,并基于中国教育的具体特色,有针对性地打造符合中国教育的网上平台,进而将会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双赢。

结 语

相对于更具有共识性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存在更大分歧。现代宏观经济学特别注重与微观经济学相统一的方法论基础,但不同思想流派的特征在宏观理论中仍体现得较为明显,这促使授课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改革。教师应该大力推荐学生阅读国际上主流的中级宏观经济学英文原版教材并辅以翻译版,应该大力推动学生以团队形式合作完成课后作业并交互批改,还应该促进线下团队作业模式与线上平台作业的有机互补。这些策略将丰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在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将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仅能够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且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进而加速学生获得宏观经济学知识及提升宏观经济学分析能力的进程。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学研究生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宏观与政策
经济学
宏观
宏观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济学的优雅
宏观资讯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