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研究

2022-03-17 23:25程晓君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经济带安徽长江

程晓君

(中共安庆市委党校综合教研室,安徽 安庆 246133)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要“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2021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24.88万亿元,同比上升14%,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6.9%[1],比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同时长江流域首次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转折性成果,在引领全国绿色发展方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安徽作为长江经济带最早的成员之一,近年来致力于高质量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进步。《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全新版,使安徽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的战略节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的战略链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战略力量”,这表明安徽正在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学术界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研究文献颇为丰富,特别是最近五年,学者们从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果[2]、政策解读[3]、问题导向[4]、风险防范[5]、发展路径[6]、绿色发展测评[7]等多重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更多专业的测度分析聚焦在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与绿色转型发展方面[8]。此外,国家经济信息中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网、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长江大学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等也开通了网上平台,持续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包括研究报告在内的智力成果。但现有研究成果从数量看,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相关的区域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9],单独以省级行政区为样本的研究成果更是难得一见。与整个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研究热度相比,对安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研究明显不足。安徽需要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更好的节点支撑和优质样板。

1 新发展阶段国家战略交汇期的安徽机遇

1.1 国家战略的政策机遇

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来看,安徽独特的地理位置带来了国家战略的政策机遇期。地理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安徽地处长江中游的末梢,同时处于长三角的腹地,东临长三角城市群,西接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交汇带,覆盖全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和产业集聚区,构成了承东启西、左右逢源、海陆互通的对外开放新局面。安徽在经济发展上借力三大国家战略,可谓尽享了政策红利,2016年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度考察安徽,为安徽谋新局、开新篇亲自问诊把脉,由此带来的政策大礼包十分丰厚:G60科创走廊、合芜埠国家自贸实验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等一批改革创新成为全国亮点。

1.2 内外兼修的战略机遇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有不同的视角,从动力来源来看,可分为内生增长理论和外延增长理论,两者无所谓优劣,但必须契合区域的资源、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流动。安徽早在本世纪初就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示范区累计承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到位资金6.2万亿元,年均增长1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5万元,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81.9%,比2010年提高17.9个百分点[10]。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于推动安徽省科学有序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构建外延式增长新引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与此同时,安徽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体系,依靠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源源勃发,形成了以“铜墙铁壁”为重点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前瞻布局,构成了鲜明的高质量发展安徽“地标”。

1.3 扬长避短的安徽本色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国家区域战略都特别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向性和精准性。从安徽全境来看,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长江(安徽)经济带南北两翼和城乡差距,尤其是淮河流域8市,面积、人口分别占了全省的51.1%、58.2%,GDP总量只占全省38%,人均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65%[11]。从城市经济体量来看,根据安徽省统计局2020年统计公报,排名靠前的五个地市(合肥、芜湖、滁州、阜阳、安庆)经济总量占全省57%,而最少的地市总量不足千亿。

经济总量偏后的地市可分为两类:一如淮南、淮北、铜陵等资源型城市,二如池州、黄山等生态型城市。对于前者来讲,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避短之策,对于后者来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扬长之路。近年来安徽正是按照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的要求,针对各区域不同资源禀赋和产业状况,制定扬长避短的发展政策。全省共划分合肥都市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6大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充分彰显。

2 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

2.1.1 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压力大 安徽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也是资源大省,全国共有资源型城市262个,安徽有9个城市位列其中。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发展,部分城市进入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行列。国家发改委分三批确定了69个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安徽的淮北(煤)、铜陵(铜)位列其中。在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放”的红线约束下,安徽部分地市传统粗放型经济的路径依赖较为深重,转型升级的压力大。

2.1.2 能耗“双控”政策不断驱紧 资源、环境、生态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前提,发展绿色能源、低碳经济和加强环境治理成为负责任大国的一致行动方向。我国自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在全国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加强对“两高一资”企业的重拳整治,国家“十四五”规划更是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列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目标。2021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要求各省严格制定能源双控指标,安徽亦被国家发改委列为能耗双控三级预警,虽然没有东北等地的用电形势严峻,仍于9月22日起启动全省有序用电方案。这对于省内的金属冶炼、加工及下游产业影响巨大。

2.2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任务重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框架下,特别是《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的问题一直考验着安徽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就必须时刻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对于安徽这样一个生态资源丰富、自然环境脆弱的行政区讲,保护与治理的任务更加繁重。

一是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长期影响。长江经济带因水而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治理一直是沿江各省市关注的重点。根据《安徽统计年鉴2020》的数据,全省水资源总量从2018年835.78亿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539.87亿方米,在水资源供给不断趋紧的前提下,安徽用水总量和人均用水量近五年一直维持较高水准。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达268.3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440立方米,明显高于同期全国人均412立方米。同时安徽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68.9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两倍多。在工业企业排放治理方面,虽然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从2015年的71436万吨下降到2018年的42582万吨,但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及贮存量三项指标上维持高位运行,在生活污染物排放方面,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两项指标不降反升,2018年分别达到196648万吨和492465吨。安徽八百里皖江面临的水环境退化、治理与修复压力,成为绿色发展的痛点与难点。

二是自然生态脆弱地区的治理问题。安徽皖北的采煤区,皖南的黄山地区,皖西的大别山地区都是自然生态脆弱地区,根据《安徽省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省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988个,威胁13526户48174人、财产220808.8万元。中型以上地质灾害点共有44处,覆盖10个地级市,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沉降)等。其中皖南山区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476个,威胁26637人、财产109071.3万元;大别山区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239个,威胁13676人、财产48696.5万元[12]。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地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成为安徽生态建设试点省的重要内容。

2.3 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极为严重

人口发展与区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经济发达、环境友好的地区具有较高人口净流入,人口红利不断释放,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都市圈为中心的人口集聚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人力资源供给。但安徽人口可持续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以江浙沪为主要流出地的流动人口逐年缓增,2019年全省流出人口为1060.8万人,比2018年增加12.9万人,而同期省际流入人口仅146.5万人;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2019年,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72.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8.41%,这一比重居全国第14位、中部第3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8个百分点[13];三是出生人口连续4年减少,人口形势极为严峻。据安徽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统计,2017年至2021年我省出生人口分别为98.4万、86.5万、76.6万、64.5万、53万(预测),年增长率为-12.1%、-11.4%、-15.8%,-17.8%,整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14]。

3 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推进“两带”建设提升,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实现绿色发展,基础是“两带”建设:一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立体交通廊道,二是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十三五”期间,安徽的“两带”建设成就显著,但随着长江经济带区域协作的不断加强,开展“两带”建设提升工作迫在眉睫。

一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的现代化立体交通廊道提升工作,目标是完善以长江航道与港口依托的大运力、全畅通、更快捷的立体交通网,包括新建过江通道、新建芜宣、安庆、蚌埠、亳州、宿州、滁州等民用机场[15],完善沿江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互联互通,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期机遇,推进跨省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在目标定位上,立足省内,覆盖周边、放眼世界,利用合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芜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加快建设以合肥为中心的世界级机场群,以及以芜湖为中心的世界级港口群,发挥合肥都市圈的跨省辐射功能,增强对长江(安徽)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撑力。

二是将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拓展到省内四大流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首要任务,是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优先的重要举措。安徽作为全国林长制改革的首创区,《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因此,安徽的生态廊道建设应以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为基础,拓展到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两侧各15公里范围内宜林还林、应绿尽绿[16],同时开展全流域系统治理,力争以点带面、以面带区,实现省内皖北地区、皖南地区、大别山区、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同步增绿复绿。

3.2 以新一轮数字技术助推绿色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这表明数字经济不仅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必然结果,也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安徽在数字经济发展上拥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近年来在数字驱动经济社会转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是以数字技术提升环保智慧监管水平,积极推进“数字江淮生态环境”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构建涵盖水、气、噪声、固废、核与辐射、自然生态、污染源等3亿条环境业务数据的省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实现省重点排污单位智慧监管平台24小时监控、实时报警,为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提供了重要信息化技术支撑,提升快速发现、高效应对、精准处置的治污能力[17]。

二是以数字技术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近年来一直是我省绿色产业发展的主线,通过工业互联网完成对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取得明显的成果。“十三五”期间,安徽率先在全国启动了绿色工厂建设工作,通过制造强省资金支持绿色制造的示范,全省共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7家、绿色设计产品305种、绿色园区1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1个,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18]。今后将致力于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在安徽落地,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三是以数字技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自2016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安徽“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后,对标江浙沪,安徽借力数字技术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进一步提升了安徽的营商环境。今后可在打造数字“双招双引”一体化平台以及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数据共享方面做更多尝试。

3.3 努力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安徽示范区

安徽生态资源十分丰富,皖南山区、大别山区森林植被类型丰富,生物多样性高,根据最新的国土监测结果,安徽全省森林面积达6262万亩,森林覆盖率30.22%[19],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安徽成为长三角天然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旅游观光的“后花园”。2017年以来,安徽共有15个市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安徽示范区,不仅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更有各地在林长制改革试点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必将闯出一条安徽新路。

一要构建统一领导、专班运作的推进机制。省内各地可在主要领导牵头抓总下,按照生态产品的成熟分类,由林业部门成立生态调节服务类、由农业农村部门成立生态物质产品类、由文化旅游部门成立生态文化服务类工作专班,形成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工作合力;二要迅速开展全省生态产品资产清查核算工作。摸清全省生态产品家底,制定价值实现的核算标准体系;三要通过打造生态产品的地方品牌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途径,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经济带安徽长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