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多维建构

2022-03-17 23:25阳宏润丁千隐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阳宏润,丁千隐

(1a.衡阳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2;1b.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国史系,北京 102488,2.攸县上云桥镇中学,湖南 株洲 412399)

青年是党的事业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由全国大中小学一线思政课教师参加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历史责任:“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作为未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其中又以“政治认同”最为突出。所谓大学生政治认同是指大学生在现有的政治体系互动中,通过内在和外在的理论学习、政治实践对政治体系以及政治实体、政治价值、政治规范、政治效能所产生的一种思想、情感方面的归属感。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等。当前必须立足大学生政治认同实际,探索政治认同一体化价值,构建政治认同体系,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本文拟从政治认同的根本保证、关键所在、实践必然、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等五个部分厘清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内涵、价值意蕴,多维建构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基本路径,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根本保证:坚持高校党委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的领导

大学生政治认同关乎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多个层面,党中央也格外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特别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之下的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中要突出党的领导地位。因此,在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高校党委为领导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理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1.1 做好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系统谋划

坚持系统谋划即以全局视野把握增进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一是要做好指导思想的系统谋划,以思想引领强化理论认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方向,以实践活动凝聚力量,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筑牢政治认同的思想根基和理论基础,保证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进。二是要做好基本内容的系统谋划,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科学规划和制定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政治认同教育内容,在课堂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为基础,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历史价值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进行深层次、有重点地精准分析,厚植大学生理论素养与增强理论自信,在理论认同中形成“理论共鸣”,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三是做好工作路径的系统谋划,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所遇到的问题,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敢于啃硬骨头,有力破除体制性障碍。

1.2 做好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践调研

1930年5月,毛泽东撰写《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文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当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亦是如此。“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大学生政治认同演进既有社会大众政治认同演进的普遍性,又有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变迁中发生政治认同演进而散发出的独特气质”[3]。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思政课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思想现状设置问题,围绕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开展专题教学,并展开大学生在政治认同方面的实践调研活动。历史总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前进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前行的动力。在调研中,高校党委在坚持党对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总体要求之下,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经常深入大学生之中去,了解大学生关于政治认同的“难点”在何处,要提前摸清找准当前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问题所在,再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路径。另一方面,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大学生之中汲取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智慧。“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表现为一种‘双主体-客体’的新形态”[4]。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呈现出的是一种互动关系,教师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双方都皆有能动性与创造性,是“双主体”。这为新时代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践调研提供了方法论。实践调研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可以避免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脱离实际、闭门造车,要加以重视和完善。

2 关键所在: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意识形态工作与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紧密相连,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是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实施主导意识形态灌输、受教育者接受这种灌输并将其内化的过程”[5]。为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灌输,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程度,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大学生。

2.1 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党的领导是高校发展的坚强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6]。高校党委要切实提高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力和组织力,承担起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重大责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实行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抓牢办学治校重要领域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坚守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最前线,做到敢抓敢管、守土有责,强化对课堂教学的管理,认真落实“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严格要求。

2.2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殊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5]。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国内社会问题叠加。当下大学生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思维活跃,三观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此时尤为需要高校教师充当“指路人”,而思政课就是要努力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增进大学生政治认同十分重要,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和人才规律,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中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突出政治观点教育内容,向大学生宣传党情、国情、社情,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大学生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充分理解政治认同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其人格。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成长需要等要素有针对性的做好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使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既然是做人的工作就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掌握正确的规律做好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

3 实践必然:强化社会思潮的正向引领

“社会思潮是对社会变迁的一种观念反映,同时它的流行和传播在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群体具有促发特定行为倾向的作用”[7]。因此,只有当心理形态和思想理态在社会潮流中达到大致统一的状态,才能引领人们的社会意识,弘扬和传播符合社会发展前进规律的主流思潮,进而引导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党的理论和政策,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1 在理论学习中增强政治认同

社会思潮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两大部分,学习科学理论是其内在要求,科学理论作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为社会思潮提供准确的话语体系和价值遵循。当今世界,最为科学的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五百多年艰辛探索的结果,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因而科学社会主义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旗帜,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科学理论,用先进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学会用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增强大学生对政治价值的认同。

3.2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增强政治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8]。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必须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教化人、说服人、感召人的功能,为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9]。高校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的基本路径。首先,增强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涵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层面价值蕴意,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自身根本利益的深刻认识,是对自身发展道路的集中表达、是对自身理想信念的高度概括。其次,创新教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推动人人参与。从细微处入手,组织开展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共产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切实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3.3 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增强政治认同

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撰文写道:“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10]。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与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属社会主流思潮的范畴。对于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而言,就是要通过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来增强大学生对政治价值、政治实体、政治规范、政治效能的认同。大学生的教育实践要结合党史、国史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用数据展示成绩,这些成绩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爱党、爱国、爱家的拼搏奋斗中所取得的。总之,就是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让大学生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中国所发生的沧桑巨变,是学生对党执政以来所取得的执政绩效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强大优越性有更加深刻的感知。

4 题中之义: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如何直接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程度。“一方面,方法促进实效的形成和巩固;另一方面,实效引领方法的改革、变动、整合和发展”[11]。故而,必须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形成专业的高质量教师梯队,在思政教育研讨与实践中创新教育方法,更好地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最终在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逐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而应理性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完整教育过程,脱离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故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因素都要围绕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这个目标来明确定位、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既目标明确又分工合理,产生更大更优更强的教育效果。

4.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做好“引进来”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高校不惜重金招揽学术人才,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所以,高校要从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去认识引进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为其创造良好的待遇和晋升条件,让人才留得住。另一方面,要做好“走出去”工作。每年要有计划、有专题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将定期培训(利用寒、暑假定期开展培训)与非定期(邀请知名专家讲座、举办工作沙龙等非定期)形式相结合。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实施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体,只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才能为增进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人力支持。

4.2 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行的方式。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要注重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要坚持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方法包括说理教育法、实践参与法、自我教育法、舆论引导法、比较鉴别法和隐形教育法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能遇到某些特殊的或突出的思想问题和行为表现”[12]。针对这种情况,仅使用一般的教育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运用特殊的教育方法,包括预防教育法、心理疏导与心理危机干预、思想转化法、冲突调解法。它们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内容,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方法,必须加以坚持和完善,运用到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中去。同时,要根据时代需求革弊布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活起来”“火起来”。概括而言,既要用好用足老办法,又要探索发现新办法,让大学生认同和拥护政治价值、政治实体、政治规范和政治效能。

4.3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载体主要包含: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大众传媒载体等。“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是理论之需,也是实践之需”[13]。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是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最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要”“八个统一”,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如何上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思政课教学研究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这些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宝贵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我党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和新境界,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养提供了基本方法。去年九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考察当地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加入到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中间,与大家亲切交谈,并着重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14]。这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科学方向,为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搭建了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制定好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内容,打造丰富多彩、人见人爱的思政课堂,努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广大思政课教师依靠深厚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生动有趣的话语表达,充分利用好主渠道、主阵地,帮助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和增强政治认同对于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必要性。

5 内在要求:全面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师生座谈时指出,“明辨是非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低”[15]。这对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国家认同感,有助于其在正确的思想指引下开展学习和工作,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整体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6]。大学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初心,增强本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5.1 树立政治参与意识

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权力。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因此要特别注重对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育。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内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变化。为此,首先要做好政治学习的必修课,逐步引导大学生对我国政治价值、政治实体、政治规范和政治效能的具体内容学习,进而理清政治认同的内在架构,深刻理解政治认同的基本内涵。继而,要创造条件使大学生有序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政治生活。一方面,高校为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创造条件,发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代表大会、团员代表大会、党支部大会的换届选举,正确认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由“为民做主”的思维惯性转变为“由民做主”。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户口所属地的民主政治生活,行使好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给予真正的尊重、支持,通过动员大学生有序的政治参与实践来唤醒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

5.2 增强明辨是非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现阶段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发展的难题,各种思潮在一定范围内激荡、交融交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的渗透、攻击,以弱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程度。高校党委宣传部门负责同志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经常与大学生学生面对面交流,解答大学生在政治认同领域的困惑,传授政治认同领域的辨别方法,提高大学生对政治认同领域的信息真伪辨别能力。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是增强政治认同辨别能力的关键。在如今“意见领袖”横行的时代,大学生要坚决摒弃盲目从众心理,对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社会公知所发布的政治认同领域的信息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认真分析其信息来源和内容的真实性,弄清那些“意见领袖”、网络大V、社会公知背后代表的利益和目的指向,做到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人民群众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和社会责任感,不被虚假的政治认同领域的信息所迷惑、不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做一个善于明辨是非的新时代大学生。

6 结语

大学生政治认同情况总体是好的,对党和政府是信赖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高度认同的,也是符合社会主义人才培养需求的。不过,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既有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既有外部敌对势力的原因,也有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因此,在这种态势下,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层次学习,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与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二者紧密联系、同步推进,不断将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大政方针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坚定大学生对政治价值、政治实体、政治规范和政治效能等方面的认同,真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