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 多元发展
——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全人评价育人价值实践研究

2022-03-17 21:40杨超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科评价课程

●杨超

某生从2017 进入成都市泡桐树中学,每周都查看自己的过程性评价,并根据结果,结合老师和家长建议自我改进,三年来学分绩点和学业水平都获全校最高分。她对学校的评价是这样看的:我很感谢学分绩点评价,它综合了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无形舒缓了学习压力。每个阶段的进步都能通过过程和阶段评价反映出来,让每一点努力都可视化,对我也是很大激励。我还可以通过这套系统发现最近状态的下滑,及时做出调整。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随后,省市区都在构建与此相应的学校提升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近年来,我校在统整课程、拓展学程、优化评价和改进关系等方面做了大胆尝试,旨在满足学生个别化需求的基础上,促其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一、学校变革的核心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近五年来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的文件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引领改革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德智体美劳为主要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落实改革的各个环节,以五项管理和双减为抓手,在课堂质量、作业变革、学生睡眠、体质健康、手机管理、课外读物、社会培训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全面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结果导向变革,以评价为导向,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促进学校教育培养方式创新。从2014年建校以来,我校积极探索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之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整课程,改善教育生态

重构“桐树”课程体系,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初步实现德育活动课程化、学科课程分层分类分时和模块化、课表私人订制个性化。学校设学科课程140 余门,加游学课程、职业考察、社团活动60 余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认识、发现、发展自我的平台和机会。

(二)优化学程,转变学习方式

重新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拓展学习时空,优化学习链条。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课堂翻转和课前、课中、课后全天候和泛在学习,实现了集中授课和在线个别辅导结合的混合式学习。

(三)优化评价,促进持续发展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标准,建构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学业评价与素养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匹配、单向评价与多元评价互动的全人评价体系。

(四)变革领导,构建新型关系

学校没有班主任、固定班级和教室,学生发展需全体教师参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成长空间,学生学会参与和判断、选择和担当。教师参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书与育人并重,构建了一种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全人评价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实质是提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我校据此构建学生发展全人评价体系,以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为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对应设置具体内容为三级指标,将课程、相关规定和要求作为评价的具体形式,落实评价主体,提供评价的数据来源。

品德发展水平包括行为习惯指数、公民素养指数、理想信念指数和人格品质指数,其中行为习惯指数包括学习、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学习习惯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和《泡桐树中学学生行为规范》为评价依据,生活习惯包括出勤、形象、白自习、课间、午间等内容,评价主体为学科教师、教育顾问和各项目组。其他指数依次类推,做到评价有依据、主体、客体、方式,评价结果有数据和反馈。

学业发展水平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指数和实践能力指数,前者以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学科课程评价指标为基本依据,由学科老师评价;实践能力指数主要包括艺体和技术实践活动、社团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学科或跨学科活动成果、研究性学习、特长及获奖加分等。其中社团、艺体和技术实践课程由社团联盟、学科教师、项目组教师综合评定,研究性学习由项目组老师评价,特长、获奖加分自助申请评价,实现了评价形式多元化。

身心健康发展水平主要包括身体形态技能指数、健康生活方式指数、审美修养指数和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能力指数等。以体质健康标准、大课间、体育季、就餐礼仪、艺术课程、情商、情绪管理等为评价内容,以检测测评、体检、课程学习效果、行为观察等为评价方式,依托国家数据、项目组管理平台,以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为数据来源进行评价。

兴趣特长评价以课程和综合实践为载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规划等能力和意识,为生涯规划打下基础。主要以社团、职业考察、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课程为评价内容和依据,以项目组考核和自主申报为主要方式。

三、基于学科素养的评价路径

(一)构建评价体系,涵盖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

构建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课程为载体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学业课程评价和综合课程评价,涵盖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兴趣特长都以课程方式呈现运行,也以课程内容和实施效果为评价依据。

(二)明确内容与标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学生发展以课程为载体,但不同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不一样,所以要明确每项课程的评价标准、内容、主体。

1.明确各类课程指标,做到科学合理

学科课程更关注学科基本技能、方法和学科素养培育,综合实践课程更关注兴趣、体验和感知,前者主要关注知识与思维建构,后者更关注动手和实践能力提升。每个学科均有育人目标,并据此构建合理的评价标准,发挥课程的导向功能。

2.关注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在过程中帮助学生自我成长

学科学习是一个过程,只有关注过程,才有更好的结果。我校学生评价体系包括周评、学段评、学期评和终结性评价。根据学科特点,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发挥的价值功能不一样,学科类课程过程性与终结性比值为4:6 或5:5,综合性课程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分别为6:4。由此实现了因课程目标、育人价值不同而指标不同,充分发挥指标的导向功能。

3.关注定性与定量结合,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

因学科、学生不同,评价方式也不同,学校评价方式既重数据呈现,让“数据说话”,也通过交流、典型事件、月度人物等方式进行定性关注,让每个孩子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促进个性成长。

4.关注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教师和学生评价主体作用

每项评价都有相应部门、教师、学生参与,每个数据都有评价标准,让数据呈现客观有效。

(三)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成长过程关怀

1.评价过程力求做到客观公正,能准确反映学生成长情况,为学生成长提供有意义的引导指数

学校成立评价诊断中心,每周对教师评价数据的客观性和及时性进行督促,并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评价数据,进行改进和优化。

2.评价过程都有数据呈现及事件说明,引导学生结合评价进行自我管理和自主规划

学校评价以数据为支撑,对于学科学习的走势、短板与优势,通过图像等方式呈现;对于综合实践和思想品德等发展,以事件和规则评价进行定性分析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反思、自主规划、自主成长。

3.以评价过程的个性化处理,体现人文关怀

每个孩子的学业基础、家庭环境、个人发展快慢、兴趣特长等各有不同,评价过程要充分关注个性化评价理念,帮助和引领学生个别化地适性成长。

(四)发挥评价结果的价值引领,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每个阶段的终结性评价结果都是学生该阶段真实而全面的成长反映,以数据为主要呈现方式,辅以图表、语言等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小学段或节假日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改进优化。

四、发挥评价结果的育人功能

(一)充分关注学生全面成长

我校学生全人评价体系涵盖学生发展及适应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充分关注学生在校内、家庭、社会成长的各个方面,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灵活,能较为完整地关注到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帮助学生个性成长

评价结果既有数据呈现,也有成长路径的趋势、短板和优势,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学生、家长和教师可通过评价结果,阶段性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发挥评价结果的导向功能

根据评价结果、学校实际、平均学生绩点的得分情况,结合市区和学校要求,在星级学生评选、泡桐杰出少年、泡桐优秀少年,市区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等方面全面使用,真正做到以综合素质来评价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五、学生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我校从2014年建校开始,积极探索评价变革,采取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将结果用于学生成长生活、学习中,但依然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学校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四大内容构建评价体系,但评价指标与省市区评价系统或检测工作有一定出入,所以指标和工具缺乏普适性,完全以学生评价的具体数据来使用,结果显得不够客观,这些因素都将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和有效。

评价过程的及时性。改变传统的印象评价为数据评价,需要大量数据支撑,需要及时评价,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减轻教师负担,让老师更愿意参与进来?每周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对学生评价,特别是课堂的及时在线评价如何进行? 还需要研究。

评价结果的引导性。将评价结果用于评优、选拔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个别学生和家长认知不足,学校、教师及相关项目人员思考和研究解决方案的针对性不强,评价导向在个别学生身上作用不够明显。

猜你喜欢
学科评价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