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
(中国音乐学院,北京 100000)
河南坠子,俗称坠子书、简板书或响板书,是一种发源于我国河南省并广泛流行于豫、鲁、皖、京、津等地区的一种以坠琴(古称坠子弦)为主要伴奏乐器的中国传统民间说唱艺术。因源于河南省,演唱的语音又采用的是河南方言,同时带有坠子弦作为伴奏,故名河南坠子。河南坠子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其表演形式有演唱者一人,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数是自拉自唱。初期演唱曲目大多为短篇,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则基本都是短篇。河南坠子距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在群众中广为流传,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名录。
SWOT分析法,又称强弱危机分析法、优劣分析法、态势分析法,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学家海因茨·韦里克教授提出[1]。它是一种针对企业市场竞争发展态势的市场分析技术手段,也是我国企业开展市场营销的主要市场分析技术手段之一[2]。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自身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与外部的市场竞争中可能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分析,帮助企业在制定发展策略前全面深入了解各种因素,做到准确定位。河南坠子作为一种区域性民间艺术形式,在艺术形式日益多样化、听观众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能否获得发展的机会,固然有多种研究方式,但是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它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不失为一种新的研究途径。
S:优势(Strengths)。河南坠子在诞生一百多年后能不能获得新的发展,关键要看它具有哪些优势及这些优势的强弱程度。河南坠子具有的优势有:①流传地域性广。河南坠子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西路坠子、东路坠子、北路坠子三大流派。西路坠子流行于河南省开封市以西和黄河以南的一些地区,东路坠子流行于豫东的周口、商丘一带以及山东西南地区、安徽北部的阜阳地区,北路坠子流传于河南北部的长垣、原阳及封丘一带。由此可以看出,河南坠子不仅广泛流行于河南省,而且在邻近省份如山东、安徽甚至远在天津、北京等地也有发展。就拿天津坠子名家曹元珠来说,她先后活跃在济南、南京、上海、香港、天津、北京等地舞台,创立曹派河南坠子,对河南坠子的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②具有审美普适性。河南坠子的基本唱腔是开放结构,是“一扬一和、一高一低”的上下句。这种唱腔结构具有极高的包容性,容纳了三弦书、道情、大鼓、琴书等音乐结构。河南坠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敞开怀抱,广纳百川,最终使得河南坠子拥有灵活多变、善调众口的艺术特色,从而为它的多方流布创造了有利条件。河南坠子所使用的河南方言是中原官话,也有演员汲取了普通话语音。这就使更多的人能够听懂河南坠子唱词,从而拓展了河南坠子的听观众群体。③两次坠子热潮。在河南坠子的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两个繁荣时期。第一次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路坠子乔派创始人乔清秀在全国各地演出掀起一次坠子热潮,知名唱片公司先后为她量身设计并制作发行了17张双面坠子专辑唱片,并且推广到了英国等国家[3]。第二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赵派河南坠子创始人赵铮创办的河南省戏曲学校曲艺班与河南宝丰马街书会共同托起了河南坠子的第二次繁荣。这两次的发展高潮为河南坠子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打下深厚的群众基础。
W:劣势(Weaknesses)。和许多民间艺术一样,河南坠子的生存与发展在信息化时代遇到了诸多困境,存在一定的劣势。这些劣势主要有:①艺人青黄不接且培养方式单一。一般的新曲艺演员培养方式主要有师傅培养、学校培养和剧团培养三种。而河南坠子的演员培养大多还停留在师傅培养的这一模式上。目前仍活跃在舞台上的河南坠子艺人们的年龄普遍较大,跟随学艺的新演员数量却连年减少,出现了演员青黄不接的现象。河南坠子这一传统说唱艺术形式要求演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素养,这更为优秀艺人培养增加了难度。②表演形式与当前听观众的审美要求存在距离。河南坠子作为一种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以演员的说唱为主要的表演手段和表现形式。河南坠子演员的演出服装、使用的表演道具和伴奏乐器都相对简单,对演出场地也没有特殊要求,舞台结构、音乐伴奏、演员表演等戏曲元素都较原始,这就使得它难以满足当代听观众的听觉视觉需要,它的听观众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的中老年群体中,在与载歌载舞、节奏感强烈的艺术形式竞争中难占优势。③编创人员数量减少。随着河南坠子原听观众群体的逐渐萎缩,且年轻一代难以补充到听观众队伍中来,河南坠子的颓势很难挽救,愿意且有能力为河南坠子编创新剧目的创作人员也越来越少[4]。目前,河南曲艺界除了赵抱衡、张守振、张九来、张凌怡等70岁左右的编创人员外,年轻一些的编创人员中就只有李广宇等较为突出。
O:机会(Opportunities)。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策的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形式焕发了青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传统曲艺,河南坠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①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支持。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为包括河南坠子在内的传统曲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更有利于传统艺术文化市场的回暖。②老艺术家的努力。从20世纪80年代赵铮开创以培养坠子人才为目标的曲艺教学班,到坠子名家马玉萍义务培养坠子学生,再到现在马街说书研究会会长张满堂自费寻访坠子艺人,越来越的河南坠子老艺术家为这门传统曲艺殚精竭虑,默默奉献。2012年、2014年分别在河南省濮阳市、商丘市举办了河南坠子北路艺人研讨会,参会人数由30人增加到上百人。从这些情况都可以看出,这些老艺术家满怀热情地做这件事情,热爱河南坠子的人依然大有人在,他们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这门曲艺形式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③河南广播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和宝丰马街书会的影响。河南为曲艺大省,大就大在曲艺亮点纷呈。说到河南曲艺在全国的影响,不得不提两大亮点。一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在宝丰县举办的马街书会,这场被称为“全国民间曲艺艺人的盛会”的书会,每年有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爱好者参加[5]。马街书会每年展示的曲艺种类多种多样,其中河南坠子是马街书会的主要演出曲种,80%的艺人在演出河南坠子,这就使得河南坠子拥有了很大的主场优势。二是从1994年就在河南卫视播出的周播戏曲综艺栏目《梨园春》。作为老牌栏目,《梨园春》拥有庞大且具有高忠诚度的观众群,2018年年度争霸赛在腾讯视频上的播放量平均单集达到了450万次。《梨园春》不只有豫剧等戏曲选手,近年来也邀请坠子名家胡秀芝、河南坠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胜利等进行表演。
T:威胁(Threats)。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虽然有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河南坠子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也应当看到,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的河南坠子的生存危机依然存在。影响河南坠子生存与发展的威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消费的观念与爱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与文化产业的深度结合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数字出版、微电影、云电视等各种文化消费方式越来越受欢迎,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等各种文化传播形式越来越成为文化消费首选,这些都对传统曲艺形成了巨大挑战。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曲艺的表现形态、形象塑造方式、故事情节呈现速度等都让追求快节奏的年轻人难以接受,人们更多地倾向于现代文化的消费。②听观众群体的减少。河南坠子的表演方式相对“接地气”,这也就使得它最主要的市场在农村。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使是在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摩肩接踵的农村赶大集等已热闹不再,传统曲艺的农村市场随之萎缩。③市场份额不大,投资渠道较窄。传统曲艺市场萎缩,生存能力下降,仅靠演出已经养活不了自己,较少有民间资本投资传统曲艺,就河南坠子来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靠政府的保护性投资生存。单一的投资渠道,对完成一个曲种的保护发展来说显然杯水车薪。民间资本性投资在河南坠子所需经费中比例不高,无法更好地带动河南坠子的健康快速发展[6]。
从上述SWOT分析中可以看出,河南坠子既有较大的发展优势,又存在一定的劣势;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更好传承发扬这门深受河南人民欢迎的民间说唱艺术,笔者提出以下促进河南坠子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是重视人才队伍管理。在河南坠子的人才培养上,不必只局限于专业学校培养和师傅培养,要加强剧团培养即以练代学,通过舞台实践更快培养演员。同时,可尝试以市场为主导的商业化运作,这种方式在人员安排、资源配置方面都更为灵活。“多劳多得、奖罚分明”的演艺经营模式能够充分调动专业演员的积极性,更易受到民间艺人和专业演员的认可。
二是拓展演出场所。利用曲艺特有的可随处设场的优势,将演出舞台拓展到更多的场所。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田间地头是不可丢失的战场。河南坠子演出团体和艺术家要放下身段到农村集会、庙会上,或者农村文化广场演出,增加演出场次,吸引更多观众。同时,可与文化馆、博物院等文化机构合作,借场展演,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坠子,喜欢河南坠子。
三是创新发展模式。随着新型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许多大型商业公司开始将传统文化与当地旅游业深度融合,将传统艺术作品改编包装后推向市场,如陕西西安市的一日游或两日游中就着重推荐了华阴老腔。河南坠子也可借鉴华阴老腔与歌唱演员谭维维的双赢合作模式,尝试与现代音乐结合,使年轻一代爱上传统艺术。谭维维与华阴老腔的合作,不仅带火了华阴老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也帮助歌手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四是注重多方位宣传。结合大众需求,用好线上和线下的宣传平台。线下的如河南本土的马街书会,能够创建自身品牌,形成品牌效应。线上的是同互联网、自媒体等结合,利用如抖音、快手之类的短视频平台,将最吸引人的片段截取成小视频,利用人们的碎片化阅读时间,宣传河南坠子这一曲艺形式。最终要将线上与线下的宣传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河南坠子特色的多媒体宣传矩阵。
在文化软实力日益重要的今天,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十分重要。河南坠子作为我国著名的传统曲艺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事物的出现,河南坠子这类传统曲艺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如受众群体变少、市场份额降低等威胁。但随着这些危机而来的也有机遇,这就要求我们要辩证看待这件事情。一方面河南坠子面临着新科技事物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有了能够尝试将科技因素融入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机遇。河南坠子的价值是不可磨灭的,如果能够配合人才管理、场地扩展、模式创新、加大宣传等方式方法,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河南坠子等传统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并积极参与进来,其未来发展的道路定会更加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