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剑杰,刘一潼,任丽娜,孙 微
(1.河北体育学院 学校体育系,河北 石家庄 050041;2.秦皇岛市海港区体育指导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0;3.河北传媒学院 足球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71)
价值观是个体态度和观念的深层结构,是对事物发展的结果和意义的理性评判,主宰着个体对外界世界感知和反应的重要倾向[1].体育价值观则是价值观在体育上的具体表现,它不仅是人们对体育的意义、作用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而且是对体育的价值和价值关系的观点和认知,是人们对体育进行感知和认识之后的体会,是对体育行为和体育功能进行评价的重要科学理念[2].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正确、健康、积极的体育价值观,能够激发和培养青少年为国奉献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和理解合理的竞争,并且能够帮助青少年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2017 年10 月,在北京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作了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3].此外,习近平还提出了“广泛开展全国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 年9 月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再一次对体育强国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并且把“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地连接了起来[4].青少年是新时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全程的参与者.因此,新时代我国青少年所具备的体育价值观,对于实现“体育强国梦”这一伟大征程,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都有着深远意义.
体育强国是指国际上在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等领域的综合实力处于领先或者先进地位的国家.早在1983 年,我国的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就已经提出了“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的口号,并开始将“体育强国”作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工作重点和战略目标[5].2014 年2 月7 日,习近平在索契看望参加22 届冬季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时明确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首次表达了体育强国与中国梦的密切关系[6].2017 年2 月,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又提出“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8 月,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又进一步提出了“要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更加明确地将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紧密连接在一起[7].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同时也是我国在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道路上主要的实施者和建设者.2019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明确指出“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4]由此可见,鼓励和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体育强国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青少年群体充满活力、精力充沛,有着较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是我国日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人群,在青少年阶段学习的体育技能以及养成的参与体育习惯,不仅可以发展健全青少年的体魄,并且也能够为他们在成年之后继续参加体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使青少年正确理解体育的本质、作用和意义,树立起积极、正确、健康的体育价值观,有效提升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并且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与质量,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任何时代的体育,都会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和价值选择,并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民族体育精神.所谓中华体育精神,是指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在体育领域和体育实践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拼搏精神等一切优良品质[8].中华体育精神不仅能够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团结、坚韧和奋进的品质,而且在国民的思想和精神层面上也有着重要意义.首先,中华体育精神能够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能够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进,能够增强国民的自信心、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其次,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传承和借鉴意义;再次,中华体育精神有着强大的教育意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国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的体育强国建设中,需要在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并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之中.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已经明确指出,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体育强国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4].青少年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中华体育精神与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能够在青少年群体中营造一种健康积极的体育氛围,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切实提高青少年对体育的认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体育的功能、意义,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另一方面,正确、积极、健康的体育价值观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理解体育的内涵和本质,提升对于体育的理性认知程度,帮助他们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实践,并在体育实践中感受到团结协作、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等优良的体育精神,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民族体育精神与体育价值观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既相互结合又相互促进,在青少年群体中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必须要有积极、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作为基础.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主要存在3 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手机、网络游戏等牢牢吸引.许多青少年将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花费在了手机上,从而忽略了参加体育锻炼,这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部分青少年不仅缺乏体育锻炼和体育技能,同时也缺少对于体育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很难建立起正确、健康的体育价值观.
第二,据研究表明,2018 年我国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达到了53.6%,肥胖率为6.4%,两项指标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9].为了能够提高社会、学校、家长对于青少年健康素质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发展,教育部早在2007 年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将体育纳入了中考.为了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许多青少年都在文化学习之外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也使一些功利思想进入到了体育价值观之中[10].
第三,目前,国内许多青少年对于国外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都十分关注,反而忽略了国内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优异表现,这种情况不利于在青少年群体中弘扬民族体育精神,同时也影响着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体育的功能、意义,以及对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并且正确地看待和解决与体育相关的若干问题,是建构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主要目的.但在体育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中,青少年经常会以自身的情感、需要、动机等内部因素为基础,在解决问题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感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养成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新时代需要对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进行科学的建构,以帮助青少年加深对体育的正确理解,同时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逐渐建立起科学、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青少年体育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并且需要根据社会因素的不断变化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和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现阶段对我国青少年体育价值观进行建构,需要以最新的体育思想和意识作为基础,代表我国广大青少年对体育价值的理解和认知,并且能够与时代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此外,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对原有价值观中优秀的成分进行传承与发展,而且要以其他的新思想、新内容、新成果对现有的价值观进行合理的改造和补充,使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优越性和先进性.
青少年体育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实践过程中会直接与社会发生密切的关联.当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积极或者消极变化时,青少年体育价值观也将会出现相应的改变.由于青少年正处在身心逐步完善的重要阶段,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情绪、行为常常表现得过于感性.因此,在构建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确定并完善一个“大体育价值观”作为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基本纲领和基础框架,使青少年体育价值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统一.然而,当家庭、社会、个人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也要允许青少年个体的体育价值观发生相应的改变,但这些改变需要包含在“大体育价值观”的框架之中.包容性原则是青少年体育价值观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统一的具体体现,即在对青少年体育价值观进行规范的同时,也允许青少年体育价值观中的个性与差异的合理存在.
对我国青少年体育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的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以及不同的生源地的青少年,在体育价值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对青少年体育价值观进行建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青少年的个体差异.首先,要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等其他不同因素的青少年身心特点进行全面了解,使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建构能够满足不同类别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其次,要根据性别、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差异,对青少年进行符合其身心特点的体育教育,使他们通过与体育直接接触获得正确的身心感受,为体育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打下基础;再次,深入了解不同类别的青少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的体育需求,并在合理满足青少年体育需求的同时,引导他们养成健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青少年体育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在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之中,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社会舆论、环境以及观念的影响.社会因素不仅能够对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建构过程中的社会环境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对家庭、学校等其他因素也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建构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使社会路径成为了一条最重要的建构路径.第一,社会要针对体育的价值、意义、作用进行广泛的宣传,努力在社会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家庭和青少年投入到参与体育活动的队伍之中.第二,社会要客观、公正地对国内外的体育舆论进行把控,并逐步建立起一种健康、良性的舆论环境,避免青少年在体育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中过多地受到负面舆论的影响.第三,社会要积极帮助家庭、学校、青少年建立起与体育的联系,努力为它们创造和提供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使青少年能够获得参与体育的亲身感受.第四,社会要对家庭、学校、教师等因素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对它们在与体育发生关联时出现的不足和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同时也对产生的优点和成绩进行表彰与肯定,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首要环境,在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自身的榜样作用都会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建构过程中,家庭在积极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作用的同时,也要与社会、学校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第一,家庭要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体育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团结拼搏、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第二,家庭要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要合理地满足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第三,家庭要积极与学校进行联系,成为青少年与学校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一方面要将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另一方面也需要对照学校的具体要求,帮助青少年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正确养成.
校园既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青少年与社会发生关联的重要媒介.由于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统一性,青少年在学校中所接受的教育也普遍具有一致性,这一点与家庭教育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学校成为了全体青少年学习体育技能、知识的固定场所,并且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也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第一,学校要积极认真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并且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使青少年真正学习到体育的技能与知识,同时也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第二,学校要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教育,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的体育活动,并且对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与不足进行及时纠正.第三,学校要利用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课外运动竞赛、运动会、体育节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内部营造出浓厚的体育氛围,为青少年在学校内参与体育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第四,学校要与社会和青少年的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将青少年在学校内的表现向社会和家庭进行反馈,另一方面也及时了解青少年在校外的体育表现,并逐步搭建起社会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与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名教师除了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在青少年建立体育价值观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第一,体育教师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为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第二,体育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差异,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既要改善和发展青少年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而且要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提升他们的意志品质.第三,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在校园内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第四,教师要利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客观、积极地看待体育活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第五,教师要成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既要将青少年在校园内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向家长进行反馈,又要向家长了解青少年在家庭内部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在不断完善自身教育教学手段的同时,也为学校开展适合青少年的体育活动提供依据.
青少年正处在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以及生活习惯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发展而发生改变.而青少年体育价值观作为青少年意识形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会受到青少年的自身素质和自我完善的影响.因此,在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建构的过程中,青少年作为体育价值观建构的主体,需要不断地对自身因素进行完善.第一,青少年要切实上好体育课,认真学习和掌握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自身参与体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青少年要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在体育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努力培养自身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并且逐步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第三,青少年要在父母的监督下积极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在校外合理地进行体育方面的交流,提升自身的体育实践能力.第四,青少年要提高对体育新闻、赛事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加深对体育本质的理解.
政府是国家统治的机关,同时也是国家进行社会管理、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在新时代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并且要通过立法、制定政策等手段,对国内的体育环境进行限制和规范,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体育环境.第一,政府要对国内的各类体育赛事、体育活动进行限制和规范,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暴力行为、观众在观赛时的不文明举止、运动员滥用兴奋剂等消极因素予以严厉制裁,使青少年能够尽量避免受到体育领域中负面因素的影响.第二,政府要对与体育相关的大众媒体进行严格监管,对体育领域中发生的正面事件进行积极的报道和宣传,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一种正确、健康的体育舆论氛围.第三,政府要合理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青少年正确地了解和认识体育的本质、功能、意义和价值,提升青少年对于体育的兴趣,从而引导更多的青少年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第四,政府要加大对青少年体育的投资力度,例如举办青少年体育夏令营、修建体育场地场馆、组织体育竞赛等,在为青少年提供参与体育活动机会的同时,也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第五,政府要对现有的考试、升学制度进行合理改革,切实减轻青少年的学习和升学负担,使青少年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第六,政府要对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家庭、学校、教师等相关因素进行督导监管,对这些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及时纠正,帮助青少年正确地养成体育价值观.
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受到了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家庭、学校三项因素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联合与合作形成一个协同体系,在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中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第一,社会要加大对体育宣传力度,并通过制定政策、规范体育赛事等手段,逐步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氛围,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社会要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等体育资源的投资力度,为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之外参与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第二,学校要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逐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并逐步形成校园体育文化.此外,学校还要成为社会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将青少年在体育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问题向社会进行反馈,帮助社会及时做出正确的调整,以更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第三,在家庭内部,家长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并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同时为青少年参与学校和社会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家庭还要鼓励青少年参加学校与社会的体育活动,提升青少年对于体育的认识和体育实践能力,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体教融合是指将体育事业与教育事业合成一体.在2020 年4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了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体教融合已经成为了党中央在新时代的重要决策,旨在通过体育与教育的深度结合,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青少年正处在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体教融合不仅将体育积极、全面地融入到了教育之中,使青少年能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且也能够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体育环境,帮助青少年获得更好的体育体验.这对于青少年更好地理解体育的本质和意义,以及对其体育价值观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学校要全面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逐步更新学校体育理念,认真做好五育并举,使青少年能够真正从学校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第二,鼓励青少年参加课外运动训练,逐步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并举办青少年的知名体育赛事,在为青少年提供参与体育实践机会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第三,要合理引入社会资源,作为体教融合工作的有益补充,不断健全和完善青少年体育的管理体系.社会各界要对体教融合工作予以肯定、帮助和扶持,并且鼓励青少年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且逐渐完善的重要阶段.已经有实践证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以及不同地域的青少年,在体育价值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对青少年体育价值观进行建构的过程中,学校、社会、家庭都需要特别注意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帮助不同情况的青少年正确树立起体育价值观.第一,学校、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群体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例如在体育课教学中采用同质分组、同性分组等教学手段,全面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第二,学校、教师要积极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青少年开展不同类别的课外体育活动,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的青少年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使每一名青少年都能从体育锻炼中获益.第三,社会要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参加的社会体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亲身参与体育实践的机会.第四,社会、学校、教师在分阶段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的同时,也要认真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保证青少年接受体育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第五,家庭要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他们消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且引导和支持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和社会体育活动,使青少年能够正确理解体育的功能和本质.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建设者,青少年所具备的体育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积极参加健康的体育活动,并且逐步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都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青少年树立体育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社会、校园、家庭、体育教师以及青少年本人的共同协作和努力,使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他们不断强健体魄的同时,也能够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