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基于资质认定理念

2022-05-21 07:03李路宁田宝勇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资质仪器设备实验室

李路宁,呼 娜,张 兵,田宝勇

(1.石家庄学院 国有资产管理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5;2.河北科技大学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河北 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在全球逐步注重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及创新产业的动向下,为支撑我国“制造强国”战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应对全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通知,并达成了我国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加强研究和实践,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等共识[1].

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校实验室作为创新实践的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其中,科研实验室作为高校承担各类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验、催生新技术的平台,能够持续向社会输出掌握最新技术的人才,切实搭建起技术研究与产业创新之间的桥梁[2].然而,站在创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起点,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现行传统发展理念、管理模式及队伍建设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式迫切需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对实验室环境、人员、设备、方法等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要素进行评审和认定活动[3].资质认定的高标准有效促进了资质认定实验室的发展,提升了实验室建设标准,提高了实验人员队伍管理水平及专业能力,整合了仪器设备资源,规范了检测方法,保证了对外服务能力[4].目前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在管理要求、技术要求等要素与资质认定实验室还存在较大差距,借鉴资质认定理念建设和管理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不仅可以提高科研实验室管理水平,提升人员队伍素质,确保环境安全,而且有利于保证创新技术发展,培养高层次产业创新型人才,为服务社会、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 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现状

1.1 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缺乏整体统筹与长久规划

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不同于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的建立是以实验教学为目的,围绕院系、专业、课程、培养方案进行规划建设的,通常明确归属于某一院系或专业.而科研实验室作为高校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的主战场,是以科研人才为核心,围绕科研团队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建立的,一些高水平跨学科的科研实验室并不明确归属于某一院系专业.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这些科研实验室具备创新关键性、定位多元性、学科交叉性、人员流动性、设备专一性、管理多头性等特点[5].地方高校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科研项目资金变动导致科研实验室建设中断;科研团队人员调动导致已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实验室及其一些专业设备无人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严重;高层次科研任务所需资金较大,地方高校无法负担长期建设投入等.这些不同于普通教学实验室的特点,给科研实验室的规划建设与后期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以河北省为例,目前地方高校主要依据国家政策、自身办学情况、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设置等情况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教学实验室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其功能在于验证科学理论,实验手段比较简单,实验方法系统成熟.其从管理体系到规章制度的实施基本实现了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及可控性.而科研实验室不同于教学实验室,其承担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探索研究,培育创新人才,其功能在于提出科学假设,进行新技术探究,所进行的研究是前沿的、多元的、不固定的、与时俱进的.地方高校现有实验室管理模式大多基于教学实验室建立,其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无法全面满足对科研实验室的管理要求[6],这也导致高校在管理科研实验室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学校多个职能处室(如:科研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安全工作处、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及学院同时承担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如此分散管理,造成了管理重叠、制度冲突、职责不明、责任不清、效率低下,且易存在管理盲点.另一反面,因为学校规章制度与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特点不协调,导致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较差、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监督管理流于形式,严重制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长久发展,同时易造成问题隐患.

1.2 科研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缺乏

依照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关于不断强化实验室管理的要求,近些年,高校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各类实验室管理,但与教学实验室相比,各地方高校对科研实验室管理存在明显差距,其中缺乏专职管理人员是一个主要问题.由各级重点实验室、各类重大项目实验室及各科研团队实验室构成的科研型实验室,并不像教学实验室具备固定的专职管理人员,其管理人员一般为兼职,如由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或团队中的年轻教师兼任,或由学院教学实验室主任或实验技术人员兼任,甚至还有由学校临时人员或研究生来兼任[7].对科研团队来讲,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往往被认为是辅助性的、次要的工作,团队人员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完成科研项目任务,实验室管理工作不被重视,同时他们还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还会有教学任务及其他工作任务需要承担,也不会有太多精力投入实验室管理工作.而对于年轻教师及其他兼职人员来说,由于学校制度及留存观念影响,兼职实验人员在职称职务晋升、评优评先、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方面均与普通教师、教学实验室的专职管理人员存在差距,造成了工作心态不平衡、工作积极性不强、人员不稳定,也导致岗位职责模糊不清,出现问题相互推诿[8].专职管理人员的配备问题已成为影响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因素.

1.3 科研实验室设备维护不佳、利用率低、共享难

科研实验室在多种类资金的建设支持下,配备有许多比教学实验室更加先进的仪器设备,但在地方高校中,这些先进设备在管理维护不到位的情况下,很难达到良好的工作状态和使用效率[9].例如,在一些科研实验室中,很多仪器设备操作管理不规范,既缺乏完整的操作规程,又没有详细的使用记录;没有专人负责实验设备的使用培训,操作仪器的人员也经常更换,使用者通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摸索、研究操作方法才能正常使用相关仪器,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时有发生.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虽然属于国有资产,但其维修、维护资金并不全部由学校承担,通常是由教师科研项目经费承担,当出现经费紧张或项目已经完结时,这些设备就会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和维护,最终被闲置、弃用,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科研实验室中的大量先进设备是优良的科研资源,但由于制度、管理及观念等原因,很多设备资源无法开放共享,利用率低,较难发挥最大价值.课题组负责人将其科研实验室中的设备视为私有财产的现象很常见,虽然在政策机制要求的压力下会做出“开放共享”的姿态,但在实际共享使用层面难有实际进展.如科研实验室刚组建时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直到项目结束都未开箱使用,甚至直接报废的情况也并非个例.科研实验室中先进设备资源的巨大浪费问题亟待解决.

1.4 科研实验室安全隐患多

近几年,地方高校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多出现在科研实验室.2021 年10 月,南京某重点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燃,造成2 人死亡,9 人受伤;2016 年9 月,上海某高校一科研实验室发生爆炸,2 人重伤,1 人轻伤,2021 年经法院二审判决,校方有明显过错,存在重大过失,需向伤者赔偿162.9 万余元.实验室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轻者造成设备损毁,重者造成人员伤亡,会给个人、学校及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统一部署,各省份相继组织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以河北省为例,2020、2021 年连续两年对98 所高校进行了实验室安全检查.通过对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对这98 所高校科研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 所示,可以看到,场所环境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占比最高,达到23.8%,主要体现在:部分科研实验室空间狭小,布局不合理;大多数科研实验室门口未悬挂安全信息牌;实验室电、气管线布局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实验室实验区与学生生活区重叠,存在睡觉过夜、就餐等情况;部分实验室无废弃物存放处及明显标识.队伍建设方面,高校中尤其是理、工、农、医等院系无专职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大多由教师兼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各所高校整体投入及特色创新较少,安全宣传方式单一,学生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认知热情不高.仪器操作安全方面,部分高校科研实验室中存放的大型仪器设备、冷热设备、压力容器等无安全操作规程,无作业指导书,存在安全风险;部分涉及生物安全的科研实验未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缺乏风险评估及安全预案.针对特种、冷热、高压设备的管理、使用情况,现阶段主要问题是维护保养不及时,未严格按照年限对所有相关设备进行校验或检定,且操作人员无法达到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上岗100%全覆盖.化学品安全方面,部分科研实验室无专用存储空间;未建立危化品动态台账;部分实验室无化学废弃物暂存区,收集、转运及处置流程不规范,且相关记录缺失.除此之外,其他不安全因素占比达到5.5%,包括安全责任体系不明确、经费投入较少、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足等.上述出现的科研实验室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引起地方高校多角度全方位的重视.

图1 科研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

2 基于资质认定理念下的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

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体系中包含完备的管理要求(11 个要素)和技术要求(8 个要素),对管理体系、实验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测试方法和废物处置等多个方面进行要求和控制[10].学习、引用其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要求及管理理念,解决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心出现的问题,寻求一种新的方法和对策,这对于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的长远发展及科学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1 基于资质认定理念完善科研实验室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实验室资质认定体系中管理要求包括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对实验室的管理、监督和运行做出了严格的要求.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资质认定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对科研实验室全过程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资质认定中管理体系是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5 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因此,对于科研实验室管理而言,首先需要建立组织机构,然后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确定各部门职责,按照科研实验实际工作程序及方法,建立全过程操作规范,对关键环节进行测量、检查及评价,对过程质量进行控制.此外,通过定期开展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实验室比对、分级分类管理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杜绝人为因素[11].组织机构通过优化和整合,增强其整体的统筹性、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性和有效性,使科研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实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模式.

2.2 基于资质认定理念促进科研实验室人员管理和发展

资质认定管理理念中明确了人员责任,规范了人员行为,优化了人员配置.在科研实验室人员管理中,建立人员培训程序,规范教育活动、管理活动.对所有实验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建立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科研实验室气瓶管理作业指导书、科研实验室高压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等,规范技术人员操作流程,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12].

合理配置科研实验室人力资源是提升科研实验室技术水平、安全管理的可靠保障.首先,要根据各学院实际情况,增设科研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开展实验室日常的安全培训、学习、检查等基础工作,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提升其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其次,要制定激励措施,使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中,始终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评优评先、职称评审、进修深造等方面的福利待遇.此外,高校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奖惩分明,杜绝工作中责任不清、任务不明、推脱逃避的作风.将组织分工、人员责任与实际工作良好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管理素质及业务水平.

2.3 基于资质认定理念提升科研实验室设备资源利用率

现阶段,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在仪器设备数量及种类等硬件条件上已经初具规模.通过适宜的资质认证管理体系的引入及质量标准的建立,能够进一步发挥科研实验室的优势和潜力.首先,按照实验室资质认证管理要求,建立仪器设备管理规范、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制定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表格;建立仪器设备档案,把合同、维修和使用记录、验收记录等相关资料及时归档留存.其次,科研实验室负责人应合理规划项目经费,确保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和更新;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内部校准和外部校准,减少实验室设备的故障率,降低维修费用.对于一些大型精密仪器,使用者需经过培训、考核才能使用,严格按照仪器设备规程操作.条件允许的地方高校,应适当给予人员及资金的支持.再次,依托高校和省、市已建立的共享平台,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和使用平台,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避免不同科研实验室重复购置,解决仪器设备闲置、利用率低、资源调配不均衡等现实问题[13].初步探索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积极性,鼓励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主观能动力.更好地发挥人员、设备优势,取得多面共赢的显著成效.

2.4 基于资质认定理念规范科研实验室内务管理

内务管理是考量实验室管理运行的重要指标,其中,一方面包括设备、环境、实验样品、试剂溶液、危险化学品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对实验室各类标准、记录、结果、报告、证书等档案资料的分类、标志及存档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它不仅体现出实验室管理的细节,同时为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地方高校借鉴资质认定理念,推进科研实验室内务管理工作科学严谨、井然有序开展[14].首先,实验室应有充分的措施保证实验场所及环境达到开展科研实验相关要求,符合有关健康、卫生及环保的规定.其次,实验样品、化学药品、试剂等从采购、使用、废弃物处置等环节实行闭环管理,做好相关记录;特别是强化危险化学品在实验室存储和使用中的“五双管理”模式,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再次,对于各类实验记录、结果、报告等成果资料及时进行分类、归档,确保实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有效性.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工作,提升科研实验室内务管理水平,夯实实验室安全基础.

2.5 基于资质认定理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服务社会意识

资质认定管理体系是针对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验检测报告的实验室进行规范管理、行政审查许可的标准,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官方认可的实验室认可评审标准.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一直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催生新产业技术、持续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任.科研实验室通过对标资质认证体系,建立管理计划、程序文件、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在与企业或第三方合作研究期间,通过借鉴“合同”模式,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15];对于申诉及投诉问题,有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定期开展内部评审和管理评审.从管理模式到技术要求不断进行改进和更新,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基准,开展相关科研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准确性、规范性;强化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入社会生产线的可重复性及一致性;真正让学生了解到社会需求是什么,行业标准是什么,生产流程是什么,高品质创新产品是什么,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通过标准化、科学化的建设和管理,杜绝科研成果纸上谈兵、无实际应用价值的尴尬局面.

3 结论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科研实验室需在管理模式、人才建设、硬件建设、仪器设备共享、安全管理等方面实施改进与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技术人才助力.实验室资质认定以其科学规范的要素指标、完善的管理体系、贴近生产的操作流程、接轨国际的整体理念,很好地为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资质仪器设备实验室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资质/荣誉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