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方言的接受研究
——以陕西临潼方言影片《紫陀螺》观影为例

2022-03-17 19:54朱富林王帅杰李小洁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陀螺方言影视

朱富林,王帅杰,李小洁

(1.宁夏师范学院,宁夏 固原 756099;2.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3.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一、绪论

在国内的一些影视作品中,有的影视作品全部角色都讲方言,有的作品则是部分角色讲方言;有的讲纯正的方言,有的讲受普通话影响后的方言,有的讲带有方言成分的普通话即“地方普通话”。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科学保护方言文化的大背景下,影视作品适当地运用方言,既能增强影视效果,还能有效保存方言文化。据刘佳佳对方言类电影的研究,认为方言在影视作品中具有真实再现社会生活,营造幽默的喜剧氛围,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浓厚的地方文化的功能[1]。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围绕影视作品中的方言,从作品本身出发研究的成果较多,从受众角度研究的成果则很少。如果能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研究影视作品中的方言,既对影视作品的创作有指导价值,也对语言学上语言接受的研究有启示意义。本文即考察影视方言的大众接受问题,重点探讨影视方言中,什么样的言语和什么情境下的言语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附带考察方言类影视作品被大众接受的程度。

本文就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影视作品和受众进行了如下遴选。

在影视作品方面,方言类影视作品数量很多,为了让研究的问题相对集中,影视片中的方言应该较为单一,且跟受众的母语相差不宜太大,这样在研究时才能深入影视方言的内部,从具体的语言要素出发展开研究。另外,影视作品不宜过长,以电影为佳,同样也能让问题更为集中。由于本文的受众以陕西观众为多,因此我们选取了跟受众母语较为接近、以西安临潼话为主要影视语言的电影《紫陀螺》作为研究案例[2]。

《紫陀螺》由西北大学张忠华导演、著名作家叶广芩指导,于2006年首映,在优酷等影视媒体都有播放。影片以农村小学教育为题材。作品的主人公席布鲁(临潼区小演员张智饰演),出生在农村,玩陀螺(当地叫“打猴儿”)成为他在小学校园里最大的乐趣。他和他的同伴为自己能拥有一个漂亮的陀螺而不断寻找,从小不点儿的陀螺,到成人玩的巨型陀螺,再到空心陀螺,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被人耻笑,甚至还惹来了灾祸,影响了学习。音乐老师米兰十分关心他的成长,在了解到他玩陀螺的心理后,专门给他绘制了一个有紫色花纹的陀螺。他十分感动,与米兰老师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学习因此不断进步。影片无论在题材上、还是方言使用上都与受众的关联度高,因此便于开展本文的考察。

在受众方面,最理想的受众应该是:来自全国各大方言区的老中青男女观众均有,甚至还可以有母语为外语的观众。但在实际上,将这样的受众群体组织起来还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不组织起来,仅是在线调查,得到的观点往往不成体系,难以深入到方言的内部。有鉴于此,我们遴选了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很容易组织起来观看影片,往往来自全国各地,覆盖面较广。不足的是,他们的年龄段较为集中,为年轻一代,难以覆盖老一辈观众;但也有优点,由于他们的母语受普通话影响明显,对影视方言更具有批判性眼光,他们的态度,往往代表着大众对影视方言接受的一种潮流性和倾向性。为此,我们从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级中文专业的3个班中遴选了108位同学作为电影受众,来集体观看电影《紫陀螺》。人员情况见表1。

研究方法方面,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和传播学普遍使用的调查研究法。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分别从受众基本情况、受众对影视方言的感受、受众对方言类影视作品感受等3个方面设计。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出生地、母语情况、知识储备、心情状态等;对影视方言的接受度包括对西安方言的了解、对影片《紫陀螺》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的考察;对方言影视的兴趣点包括对影片《紫陀螺》感触最深的部分在哪里、对方言影视作品的了解和期待等。问卷既考虑方言本体的各要素,又考虑方言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受众对影视方言的接受度。本次调查方式:组织受众集中观看影片,并在观影结束后立即回答问卷。共发出问卷108份,选出有效问卷100份,在此基础上展开本文的讨论。

二、影视方言接受的语言本体要素考察

影片方言来自影片人物席布鲁、米兰、杨花、杨虎、雷老师、席父6位的台词,主要为西安临潼区雨金话,米兰老师所讲的雨金话受普通话影响较深。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2012)的方言分区,临潼雨金话为官话区、中原官话次区、关中片方言[3],总体上跟西安市中心的方言接近。

下面从方言的本体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考察受众对影视方言的接受度。

(一)影片方言的特点

1.语音特点

(1)部分字分尖团音。一些精组细音字声母读[ts][tsh][s],和见晓组字有别。例如:线“精组”siã|闲xã。

(2)端组与精组相混。在今齐齿呼韵母前,个别端组字与精组字声母相混。例如:端字母“点、贴”声母读[ts][tsh],今读同精组洪音字。

(3)古疑母字在不同的韵母前读音不同。在今开口呼韵母前读[],合口呼韵母前读零声母,齐齿呼韵母前读舌面前鼻音[]。例如:我ә,梧Øu,牛iәu。

(6)果合一见系字与咸开一入声见系字合流,今读合口呼韵母[uo]。例如:课khuo,禾xuo,喝xuo。

(8)声调的调类和调值:阴平[21],阳平[24],上声[53],去声[55]。

2.特殊方言词

影片方言中有一些高频使用的特殊方言词,例如“柴火、估、拾掇、猴儿、却”等。

(1)柴火:tshei24xuo21,柴禾,柴草。《紫陀螺》:“削猴儿,咱看不上这烂柴火。”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2008),“柴火”一词出现于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在陕西关中分布较为广泛[4]。

(2)估:ku21,猜测。《紫陀螺》:

“——(杨虎)布鲁,你夜黑弄啥去哩,今个咋来兀么迟?——(席布鲁)你估。”“估”用于猜测义,这应该是从其“估计、估量”义引申而来,根据目前掌握的方言材料来看,为关中方言一个有特色的词。

(4)猴儿:xәur24,陀螺。在《紫陀螺》中“猴儿”一词出现频率最高,如:“教我爸给咱削个猴儿。/席布鲁的大猴儿打不起来。” 作“陀螺”义的“猴儿”一词广泛使用于陕西关中方言中,据当地人描述,因用鞭子抽起来转动的陀螺转动速度很快,就像受训练的灵活的猴子一样,故得名“猴儿”。

(5)却:khә21,又,再,再一次。《紫陀螺》:“席布鲁却是你,你成天把上课当上会赶集哩。/咋却要刀子?”其中“却”作频率副词,相当于“再,又”,广泛分布于陕甘宁青一带的方言中。

3.语法特点

(1)得是。“——(席布鲁)我回去非要我爸给我做两个,咱俩一人一个。——(杨虎)得是?”其中的“得是”是疑问语词,省略其他句子成分,意思为“是不是”,单独成句表示疑问。影片方言中的“得是”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既可以出现在句末,也可以出现在句首和句中,位于句首和句末时所表达的疑问语气更为强烈。“得是”位于句末表示疑问的用法,主要分布于西安周边和甘肃陇东地区个别方言中。

(2)太。“——猴儿美太着哩!/——我爱太,我爱太着哩,漂亮太着哩。”(席布鲁)其中的“太”可以位于形容词和动词后作补语,意思是“很、十分”,表示程度之深,还带有夸张、强调的意思。影片方言中的“美太”“漂亮太”“爱太”都是谓词性成分省略后面的助词“得”之后的形式。从语义上来看,程度副词“太”位于谓词性成分后作补语所表示的程度要明显深于“太”作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的句子。“太”作补语的用法多分布在西安周边方言中。

(二)受众对影片方言的接受度及分析

1.语音特点的接受程度

寻、下、我、柴、谁:85%的受众认为跟普通话差别大,其中一小部分受众既可以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也能解释出现不同的原因,这一理解正确;15%的受众认为与普通话差别不明显或没听懂,这一理解有偏误。以上“寻、下、我、柴”等4字的语音特点主要体现在声母上,“寻、下”涉及尖团音的区分,“我”涉及古疑母的今读,“柴、谁”涉及古知系字的读音问题。

点、贴、喝、滚:5%的人认为跟普通话差别较大,这一理解正确;78%的人认为与普通话差别不大,17%的受众表示没听清,这两种情况都说明理解有偏误。以上4个字中,“点、贴”考察了古端组字的声母今逢细音韵母时读塞擦音现象的感知情况,“喝、滚”考察了受众对韵母特点的辨别情况。

声调方面,97%的人认为影片方言的声调跟普通话不同,这一理解正确;3%的人表示没听清楚。

为综合考虑受众对语音特点的感知度,问卷还要求受众从影片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中选出留下第一印象的要素,其中88%的人认为是声调,9%的人认为是声母,3%的人认为是韵母。

综合来看,受众对影片方言语音的准确理解度大致在62%左右(即上面声、韵、调正确理解比例加起来除以3)。在语音内部的三要素中,声调特点受众大都能辨别;声母的一部分特点能辨别,一部分特点不能辨别;韵母特点则很难辨别得出,接受程度依次是:声调>声母>韵母。

2.词汇特点的接受程度

柴火:48%的人理解为“烧火用的柴”,理解正确;40%的人理解为“烧柴的火”,理解有误;12%的人弃权。

估:50%的人理解为“猜”,理解正确;46%的人认为是“说”,理解有误;4%的人弃权。

拾掇:74%的人理解为“收拾”,理解正确;7%的人认为是“打扮”,理解有偏差;19%的人认为是“打人”等,理解有误。

猴儿:93%的受众认为是陀螺,理解正确;7%的人弃权。

却:30%的人认为是频率副词“又”,理解正确;70%的人表示不理解词义。

总体来看,受众对影片方言词汇的准确理解度大致在59%左右。以上所考察的词包括名词(柴火、猴儿)、动词(估、拾掇)和副词(却),其中对名词和动词的接受度较高,对副词的接受度明显较低。这应该与词语的虚实程度和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有关。副词相比于名词和动词,词义较虚,处于词义虚化的中间阶段,一般位于句中,难以引起受众的关注。

3.语法特点的接受程度

得是:80%的人认为是一个是非问句,虽然因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语法知识还无法准确把握,但对意义基本能理解;20%的人表示不理解。

太:95%的人可以准确把握其意义和用法;5%的人表示不理解。

可见,受众对影片方言语法的准确理解度较高,达88%左右。

综合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来看,受众对语法的准确理解度高,对语音、词汇的准确理解度为中等,对整个影片方言的准确理解度为70%左右,可确定为中等稍高。语言要素接受度层级依次为:语法 > 语音 > 词汇。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一部方言影视作品要给受众留下较深刻的印象,首先需突出一些语法特点,其次突出语音特别是声调的特点,最后是突出词汇特点。

三、影视方言接受的语用因素考察

受众对影视方言的接受除了受语言本体要素的影响外,还受外部的语言运用情景的影响,主要包括受众的方言背景、生活背景和影片方言的表达方式、词句出现频率等多个因素,如:

例1

席布鲁:“咋却下来咧,我看谁哩?”

雷老师:“下去!”

这组对话出现在影片开头,席布鲁早属上学迟到,准备翻墙,结果扔进校园的书包被甩了出来,正当席布鲁疑惑之时,班主任雷老师从墙上冒出头对其狠狠地呵斥。问卷调查显示,70%的人对这组对话留下了深刻印象,20%的人不理解,10%的人弃权。这一问卷结果,主要受到受众方言背景和对影片方言的熟悉程度两个方面的影响。对以上对白印象深刻的受众中,90%生长在陕西省,对本省的方言较为熟悉,其余10%都生长在北方地区,他们的母语跟影片方言相差不是太大,对影片方言的内容基本能理解,因此更容易接受影片方言。在不理解这组对话的受众中,80%长期生活在城市,只会说普通话,用方言交流较少,所以对影片方言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对方言类影片完全不感兴趣。

例2

同村人:“你要去,把锨拾掇得美美儿的,明儿就开始咧。”

席布鲁:“爸……爸……”

席 父:“能行……咋了嘛,伢人家在这说个事么说不安宁。”

影片中,同村的人来找席父商量打工的事,席布鲁小心翼翼又含糊不清地对席父说自己想要个陀螺,席父不耐烦地把他撵了出去。问卷调查显示,对这组对话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占45%,理解错误的人占40%,弃权占15%。这说明,对影片方言的接受除了受方言背景、对影片方言的熟悉程度影响之外,还会受到观影者生活背景的影响。在被调查者中,75%的人基础教育阶段一直生活在城市,对农村生活不是很了解;只有25%的人在农村接受基础教育,对农村生活熟悉。同村的人拿着农具一起去干活,这是农村经常出现的情景,尤其是农村孩子在童年时期经常有跟大人一块儿干活的经历,因此对于“干农活”有较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说,受众的生活阅历越是跟影片题材相似,越容易接受影片方言。

例3

席布鲁:“咱再开个卖猴儿店,让你当老板娘。”

调查结果显示,对影片的这一部分印象深刻的占调查总数的33%,在这部分调查者中,近期心情状态以开心居多的占58%。在这个对话中,席布鲁说开个卖陀螺店让杨虎当老板娘,在受众认知中,老板娘都是女性而杨虎是男性,从侧面表现出席布鲁和杨虎二人关系的亲近。而从影片一开始,席布鲁承诺给杨虎一个陀螺,在被父亲拒绝后,他自己去找木头、削陀螺、重新找木头、重新削陀螺,这一系列行为都充分展现出二人的友情之深。可见,影片中席布鲁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为影片增加了幽默感,激起了观众的兴趣,影片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受众的接受度与关注度。

例4

席布鲁:“我给你们每人削一个猴儿。”

影片情节始终围绕席布鲁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陀螺向前发展。在席布鲁第一次削的小陀螺被“八大金刚”嘲笑后,席布鲁承诺一定给自己的伙伴们每人做一个陀螺。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对这句话有深刻印象的人占36%,其中,能正确理解“削”的占93%,有3%的人理解为“陀螺”,有4%的人弃权;能正确理解“猴儿”为陀螺的占93%,有7%的人选择弃权。这说明,影片方言的接受还与方言词语在影片中出现的频率高低有关。“削”和“猴儿”都属于影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因而,结合影片故事情节,观众可以较准确地理解该方言词语的含义。虽然对整句话印象深刻的人数偏少,但因“削”“猴儿”这两个词出现频率高而易于留下印象。

综上,从影响影片方言接受度的外部因素来看,受众自身的方言背景、生活背景都会对影片方言的接受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受众所讲方言接近影片方言,对影片方言熟悉,接受度高。受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也直接影响影片方言的接受度,生活环境与影片中所呈现的场景相似度高,接受度高。另外,影片方言表达方式和台词出现的频率也影响到影片方言的接受度,方言表达方式幽默,容易激起观影者兴趣,接受度增高;台词在影片中出现频率高,接受度高。

四、对方言类影视作品的整体接受与期待考察

在方言类影视作品竞相绽放的今天,有必要研究受众对方言影视作品整体的接受情况。下面仍以影片《紫陀螺》的观影调查结果为依据,来考察受众对方言影视作品各要素的接受、对方言影视作品的期待。

(一)对方言影视作品的接受考察

1.问卷调查了受众对方言影片《紫陀螺》感触最深的方面和原因。具体见表2。

可以看出,受众主要在5个方面对方言影片《紫陀螺》感触较深。首先,师生情的部分感触最深;其次是剧情部分;再次是同学情、家庭情况这些内容也给受众留下了较深印象。最后,语言因素作为影响因素之一,仅有7%。另有10%的人弃权,以对方言影片不感兴趣的人居多。可见,一部影片能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在内容和剧情等方面,方言因素所占的比重并不高。

就专门因方言而喜欢方言影片的受众共7人,其中基础教育阶段一直在农村的有4人,一直在城市的有2人,小学和初中在农村、高中在城市的有1人,他们都对影片方言比较熟悉。可见,生活阅历与影视作品的题材越相似,对其中的方言的认同度就越高,对方言类影视作品的期待和喜爱程度也就越高。

2.影视作品的类型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其受众范围不同。调查显示,在“是否看过方言类影视作品”的调查中,有68%的被调查者表示看过相关方言类影视作品,32%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看过;在“留下深刻印象的方言类影视作品类型”的调查中,剧情动作片占总数的16%,历史片占总数的10%,都市生活短剧占总数的24%,古装剧占总数的18%,农村家庭喜剧占总数的32%。可见,在目前的影视市场上,方言类影视作品的受众范围已经扩大到零零后群体,受众偏爱的作品类型多集中在农村家庭喜剧这一题材,而历史题材的方言类影视作品则不是那么受大众欢迎。

3.受众对方言类影视作品的新认识。问卷还调查了受众在看完方言影片《紫陀螺》后对该方言影视作品的认识。数据显示,24%的受众认为,影片中的方言贴近生活,比较通俗,展现了真实的农村生活;6%的受众认为,方言词汇极具特色,幽默风趣的同时也可以准确表意,地域色彩浓厚;8%的受众认为,方言有一定的生命力,在影片中加入的一些方言可以更准确地表达某些感情或内容;33%的受众认为,方言展示了方言所在地的文化,影视作品中的方言除保留了方言自身的特色外,在影视化环境中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也为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还有29%的被调查者没有对此进行说明。

(二)对方言影视作品的期待考察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域、超过14亿的人口,影视作品拥有极大的发展市场和受众群体。同时,我国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在中华主流文化之下有着多彩的地域文化,共同语之下有着丰富的地域方言。就方言类影视作品来说,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喜好偏向。针对此现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调查。

1.对方言影视中方言类型的期待。调查显示:由于受众以陕西人居多,最受被调查者期待的是陕西方言,占调查总数的23%;其次是官话方言,占20%;希望看到粤语影视作品的占13%;希望看到东北方言影视作品的占12%;有8%的被调查者希望看到四川方言的影视作品;还有少部分被调查者希望看到使用南方方言如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以及全国各地方言的方言类影视作品。

2.对方言影视中方言要素的期待。一个成功的影视作品必定能够满足观众两方面的需求,即“视”和“听”。这也就意味着在影视作品中的方言,一方面要通过方言来烘托原汁原味的环境,与影视画面共同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有特色的方言语音、词汇及语法等给观众以听觉上的强烈刺激。问卷调查显示,有34%的受众表示想在方言影视作品中获取更多关于方言词汇的信息;27%的受众更喜欢方言影视作品中的日常用语;15%的受众想了解方言文化;13%的受众对方言的特殊语音更感兴趣;9%的受众则更偏爱方言中的特殊句式表达;还有2%的受众希望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这一结果显示了受众对影视作品中方言各要素的不同偏好。

3.对方言影视中方言使用比例的期待。调查显示:38%的受众期待影视作品中的方言是带有一定方言成分的普通话,这类作品可称为方言特色影视作品;52%的受众喜欢纯方言影视作品;6%的受众表示两种类型都可以接受;另外有4%的受众表示更喜欢普通话影视作品。期待方言特色影视作品的受众认为:“纯方言影视作品的受众面较窄,会影响不了解该方言的观众的观影体验,而方言特色影视作品在便于理解和接受影片的同时还可以感受方言特色。”喜欢纯方言影视作品的受众则认为:“纯方言更纯粹,更地道,更能体现地域特色,因而可以更直接地感受方言魅力,融入剧情。”而更喜欢普通话影视作品的受众认为:“不管是纯方言还是方言特色,终归会影响到不同人群对影片的体验。”

4.对方言影视题材的期待。影视作品有不同的题材,尽管方言和影视作品的结合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方言也不是“百搭”的,有些影视作品中插入方言会显得很突兀,让人无法理解;有些影视作品中却能把方言运用得恰到好处,通过方言提升作品吸引力。因此,本文就“受众更希望哪一类影视作品方言化”也作了相关调查。在方言影视作品的题材上,调查数据显示,选择表现某地地域特色的方言影视作品的占20%;选择反映乡村文化的占18%;选择记录真实生活的纪实类方言影视作品的占28%;选择情景喜剧的占21%;还有13%的人更希望看到特色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方言影视作品。在方言影视作品的形式上,有75%的人认为戏剧适合运用方言;有27%的人认为电视剧更适合方言化,23%的人认为电影更适合方言化,有15%的人认为小品更适合方言化,有20%的人认为话剧更适合方言化。

五、结论

本文主要围绕方言影片《紫陀螺》的观影状况,来了解受众对影视方言和方言影视的接受情况。

就影视方言的接受度来说,受众对影视作品中的方言有一定的接受,接受度为中等稍高。受众接受影视方言首先受语言本体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制约,接受度从高到低为:语法>语音>词汇;其次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影视方言在受众理解的基础上,如果语言要素特色突出,跟普通话差异较大,跟受众母语接近,影片场景与受众生活环境相似度高,且影片方言幽默、词句出现频率高,则受众接受度高。

就方言影视的接受度来说,影响影视作品接受度的主要因素在于内容和剧情两个方面,语言(包括方言)因素所占比重较小。单就方言类影视作品的期待值而言,体现在方言类型、方言要素、方言使用比例、影片题材等方面。方言类型方面,陕西话、粤语、东北话、四川话很受欢迎,其他方言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欢迎。方言要素方面,方言词、方言日常用语、方言文化、方言语音、方言句法受期待。方言使用比例方面,影视语言用纯方言和带有方言特色的地方普通话最受期待。方言影片题材方面,地域特色、乡村文化、纪实类、情景喜剧类、文学作品改编类等内容,戏剧、电视剧、电影、话剧、小品等形式,认为均适合用方言。

猜你喜欢
陀螺方言影视
影视展
方严的方言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我最喜欢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