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22-03-17 19:12李新喜杨晓青曹栋清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线伦理线下

李新喜,杨晓青,曹栋清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协调共享为途径,旨在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多元化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工程的伦理问题会随着社会和科技的持续发展而不断扩大,其严重影响人文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校中推动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展"双线混融"的新型教育模式,将能引导工科学生深思伦理规范,促使工程更好地服务公众利益。

一、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教育新模式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优化区域创新布局”,“促进创新互动”,“引领创新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此后,“新工科”这个概念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相较于传统工科而言,“新工科”以新经济和新产业为背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和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协调共享为途径,旨在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多元化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1]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不同于以往只重视专业知识传输,而是将人才的道德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将传授知识与价值观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新模式。

二、工程伦理课程的重要性及其教学模式

工程伦理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将工程学道德原则应用于工程技艺中的一种应用伦理。工程伦理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3年的《无线电工程师学会论文集》。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表达了自己对科技发展导致人文精神沦丧的担忧。[2]20世纪70年代末,工程伦理学开始进入高校,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来发展,当时美国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工程院校都引入了工程伦理学,以此培养具有专业伦理素质的工程人才。我国对工程伦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通过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进行研究,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当前,工程伦理教育基本已在我国的高校普及,但是与此相关的课程多为选修课,并且缺少专用教材和音频参考资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今世界出现大量的工程伦理问题,需要人类反思,因此,加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伦理素养十分重要和迫切。

三、线上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普及,“互联网+”思想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教学模式也不例外。“互联网+”利用信息快速传播的优势,与各个传统行业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受到“互联网+”影响,开始出现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模式相融合的在线授课模式,这种模式最初多应用于培训机构招收更多的学生,出现了以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为主的各种在线公共开放课程平台,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在线学习、讨论问题、在线答疑和考试,大大地丰富了学习方式。以MOOC等网络平台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从学生的角度看,具有可延时、随时观看的优点。在线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以往的传统线下教学更高,也要求学生适应与线下授课风格截然不同的授课风格。这给高校的课程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也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思考:如何使线上的教学效果达到甚至超越传统的线下教学效果。线上教学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顺应社会发展,通过网络与教育结合,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推动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二是能够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使学生更加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欠缺的地方进行查漏补缺。三是能够降低教学成本,节约教学时间。郭建鹏等人对大规模疫情下各高校的在线教学模式及其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教师采用不同的在线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体验的影响。他们通过问卷、访谈、调研、梳理等方式归纳了高校的几种主要在线教学模式:一是直播讲授;二是录播讲授;三是录播讲授+直播讲授;四是直播讲授+直播互动;五是录播讲授+直播互动。前三种教学模式侧重讲授知识点,属于传统教学范畴,后两种教学模式则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的能力拓展,属于混合教学范畴。研究发现,“录播讲授+直播互动”在线教学模式能够通过课前录播视频帮助学生在课前完成前期知识准备,而直播课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线上版的翻转课堂,其效果优于其他线上教学模式。[3]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近年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的新模式。胡海南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四大模块——课前准备、教学实施、课堂总结和多元评价,认为混合式教学能够激发教学主体和客体的能动性,具有整体性、丰富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他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新闻传播学课程中,进行实践探究,最终经过四大模块的实践后,总结出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在双向闭环生态中,能够促进教学整体效能形成。[4]混合式教学虽然具有众多优点,但还是无法避免线上线下相割裂的缺点,仍需不断探索和改进。

五、“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探索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因在后疫情时代具有独特的优势而被应用。李政涛第一次提出“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概念。[5]所谓“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即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种模式共同开展课程教学工作。“双线混融”教学模式非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的简单合并,而是基于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目标,两种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与互补。李政涛认为,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双线教学、双线混融、双线共生。我国的学者余胜泉、路秋丽等人构建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四个关键环节,为“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6]杨梅介绍了“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原理,将其引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中,详细地构思了“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组成结构,通过实践证明了“双线混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心,并且总结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和经验。[7]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线上线下管理一体化,使线上线下不再割裂;二是线上资源共享化,线下可以随时调用线上资源;三是教学评价差异化,学生可以对线上线下课程分别评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推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完善。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师可对工程伦理课程采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使学生进行课前线上预习,拓展知识面,结合所在专业背景理解工程伦理在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下课堂授课,讨论与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灵活地构建知识体系,扩充与深化课程知识,并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应用工程伦理的基本理念。教师对工程伦理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深化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与认知,线上与线下灵活交互,有助于学生掌握好该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将所学的理念应用在工程实践中。

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注重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由工程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严重影响人文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需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将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模式相混融,形成“双线混融”的新型教育模式,引导工科学生深入理解工程伦理规范,通过工程造福人类。

猜你喜欢
双线伦理线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双线并行,交相辉映——2021年遵义市中考作文《灯火背后》升格举隅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论“双线竹鼓壶”的花器工艺和文化蕴含
一种双线半自动闭塞信号过渡设计的研究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