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豫州路小学
作为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节奏知识的掌握对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一些著名的音乐理论也逐渐被引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方法开始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其中关于节奏训练的教学方法应用广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奥尔夫教学法特别强调节奏训练,提倡音乐教学应该以节奏入手。由此可见,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学生的节奏感 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对于小学音乐课堂非常重要。节奏训练方法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节奏感不强的学生进行专业训练,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可以找到音乐的节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学生只有通过良好的节奏感去感受音乐中的节拍,才能体会到音乐真正的含义,促进音乐知识的学习。
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这对音乐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设置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这样才会有继续学习下去的欲望,才会激发学习热情。使用节奏训练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训练中提升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节奏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旋律,在节奏中发现音乐的独特表现形式,被音乐所吸引,提升对音乐的热爱程度。
调动教学课堂的氛围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课堂环境氛围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以最好的状态去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才会感受到音乐中特有的魅力,才会更加热爱音乐。将节奏训练法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但可以对学生音乐节奏进行训练,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所以,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把节奏训练法合理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使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效力,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音乐。
导入经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经典的音乐作品一般是脍炙人口的,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经典作品引入其中,并将音律感与节奏感渗透到作品中,以此来增强学生体验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典音乐风格繁多、主题多样,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音律感与节奏感的培养需求来对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有重点的筛选。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幸福拍手歌》时,教师在引领学生体验歌曲的节奏之后,可以加入声势律动,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节奏,这一过程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深化对音律感与节奏感的把握,让学生从熟悉的经典作品中去体验节奏的趣味。
课堂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设置 小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期间,很难保持一种长时间的专注,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奏训练的效果。而小学生本身就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学生天性喜欢玩闹,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在设定当堂的课程教学目标期间,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发现其中关于音乐教学的内容都极富张力以及感染力。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期间,需要从学生发展需要入手,以学生的思维进行教材内容的剖析,则最终应用的课程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明确课程教学应该达成的目标之后,做好理论性知识的趣味演绎,当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此时对学生的节奏训练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教师需要在开展游戏活动之前,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集体参与性的节奏训练能够将节奏教学任务顺利推进。常见的是教师播放相应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自由摇摆,或让学生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进行动作模仿;还可以由教师自创一些节奏,由学生根据节奏通过肢体语言模仿表演出来;甚至由学生自己打出一些即兴节奏,由其他同学来模仿表演等方式,都能有效加强小学生节奏训练。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之下,游戏活动能帮助学生增强节奏感。
关注生活,感知节奏 艺术源于生活,更是生活的一种再现与提炼。音乐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外化表达形式,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生活中找出有趣的声响,认真揣摩和研习,能够引导学生获得感触认知。在教学中可采用开放性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风雨中感受紧迫或者淅淅沥沥,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另外一种美感;引导学生到动物园里感受各种动物的叫声,感受虎啸猿啼,感受动物在叫声中展现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后,不妨请他们模拟上述动物的叫声,让他们从动物不同的叫声中感受其中的相关节奏,特别是揣摩动物们的不同心理。例如,在教学生如何认识音符时,可以让学生先找出生活中一些动物的走路姿态,然后根据动物走路的节拍把音符形象化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模仿公鸡走“咔、咔、咔、咔”,马驹跑“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等。教师再根据学生模仿的节拍在器乐上弹奏出来。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不断挖掘声音长与短不同的律动,引导学生用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来、拍出来。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自我认知和模仿的过程中形成深刻印象,并能够通过比较找出各自的节奏点和相应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在真正感知节奏中深化感触。教师在学生关注生活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进行反复切磋,找出一定节奏,通过模仿进行深入学习,在实践中感受节奏变化。多关注生活,能够让学生在感知节奏中形成多元化的感触,从而使得学生在主动融入自然中获得深层次的感思。结合学生的感知,多鼓励他们运用分步模拟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在真正参与认知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节奏感,生成对音乐艺术的灵感。
利用乐器,提高小学生的反应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拍子的运动规律,让他们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乐器,选择到最合适、最满意的乐器,从中获得更为强烈的审美体验。乐器是最基本的教学元素,将其纳入节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节奏辅助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了解设备的应用步骤。首先让一名学生即兴发挥,接着让另外一名学生演奏,利用手中乐器模仿操作,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同时,音乐教师也要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开始演奏不同特征的音乐,让学生根据提示模拟动物的叫声,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分配给学生口琴、竖笛等乐器,按照音乐的内容去进行模拟,学生借助叩击的方式去表示节奏强弱,整个过程中对节奏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不同乐器演奏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辅助乐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力,并从多个层面体现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对节奏的把控能力。
应注意节奏训练的频率 教师要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与运用节奏,在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时间不能过长,但应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多次反复训练,并坚持“课上练、课下也练”的原则,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提高其音乐欣赏的能力。
节奏训练应多样化 小学生受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枯燥的学习形式很容易感到厌倦,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内容更形象、生动。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学生良好的节奏把握意识、扎实有效的节奏表现塑造非朝夕之功。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性较强、专业性较强的音乐节奏知识演变成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的形式,把纯知识性的东西通过表演、模仿、游戏等形式表现出来,用“动”的东西表现“静”的知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然而,找到点燃学生节奏学习的趣味火种,引导其将这种兴趣内化为不断深入与进步的驱动力,值得师者为之不断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