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凤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要帮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概念,要与学生有效地互动交流,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会不断提升。教师应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强化体育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探索分层教学模式,使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锻炼,感受运动的快乐。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分析如下。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加强互动,自律自主地完成运动锻炼。专家普遍认为,学生要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具备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素养等在内的基本能力和适应终身发展的基本品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社会性,需要个体有效地处理自我与群体之间、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体育教学阶段,核心素养培养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也就是说学生在运动锻炼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包括自我培养和发展身体、心理、学习等方面的基本素养。核心素养在高中体育教学阶段,更注重学生对各种体育运动技能的拓展。学生要掌握人类智慧文明的精髓,灵活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目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素质是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教育培养、环境塑造、自我锻炼而获得的品格特征。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目标更注重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高中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个人的素质发展还不够乐观。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素质,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素养,突出体育学科教育的价值。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学习规划管理,设计教学主题并确立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素养。
1.注重以健康为主的教育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不仅要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育人功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在运动期间保持持久的热情,激发其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常态化运动锻炼的基本意识。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法,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锻炼意识等,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以及闪光点,突出个体差异,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3.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域
学生最近发展区域是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分析学生现有的运动水平,以及潜在的运动能力,正确地预见其运动效果。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确定发展区教学的最佳时期,如果学生保持轻松愉悦、创造性强的学习状态,就能够充分发挥潜能,实现自我突破,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1.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要加强素质教育,体育是不能忽视的学科。高中体育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更注重与文化教育之间的配合,所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就有可能被忽视。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教学的辅导者、组织者,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不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运动锻炼技能,提升体育运动水平。
2.发展高中生身体素质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获取营养物质的途径增多,加之静坐少动,加剧了疾病问题的产生,因而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既顺应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也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分层次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能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提升身体素质。
科学分层分组是实现分层教学的基础,是完成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通过观察和分析,教师发现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水平、兴趣爱好等有所不同,男生和女生的体能差异较为明显。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也不会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所以教学质量不佳,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高中体育教学更注重模块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分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激活体育课程教学活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条件、体育知识等差异,将他们分成不同的教学层次,优化教学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定适合自己的层次,然后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在分层之后,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合作,积极探索课程知识,更好地完成体育运动目标。
针对学生不同基础,分层教学可以分为基础层、提高层、优秀层三个层次。例如,在足球教学中,如果学生对这一运动项目不够了解,点球的技能不足,那么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学生划入基础层。而学生对足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掌握运球、传球的技能,且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主动配合其他伙伴,这部分学生可划入提高层。从高中生运动锻炼实际情况来看,这一层的学生占比比较大,教师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指导他们。优秀层的学生足球基础较好,本身就喜欢在课余时间参与足球锻炼,这部分学生在班级中的占比较少,可以将其当作重点培养对象,帮助他们树立长期运动锻炼的意识。分层之后,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成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教师最初设置的分层不是固定的,只是一种辅助分层教学的方式。分层并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根据学生体育学习表现,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建立一种动态化的教学策略。在分层之后,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而不是武断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分层本身不是一种等级式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富有朝气和生命力,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性格特点等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不能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学生,而是应该根据学生情况,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分层教学模式中认识到自己在体育锻炼方面的不足,积极锻炼,主动参与教学,寻找自我突破的机会。
教学目标设置具有导向性,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根据相应的模块制订层次性的目标。例如,教师在800m 和1 000m 跑步训练阶段,对男生和女生的训练侧重点不同。制订层次后,针对基础层学生,教师确定学生极点形成的原因,并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传授跑步锻炼技巧,使学生逐渐提高跑步能力,也要关注学生体育品质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帮助他们提升勇气,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在锻炼期间,教师要引导提高层学生合理分配体力,掌握匀速跑的方法,通过控制呼吸节奏,让他们在运动中保持良好状态。针对优秀层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运动偏好等,掌握体力分配的方法。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速度感,灵活地分配体力,保持跑步轻松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最终完成运动锻炼的目标。
由于学生所处的层次不同,所以在运动锻炼阶段他们需要突破的侧重点也不同。教师应合理把控教学节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应设置循序渐进的分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提高层,上升到优秀层。通过有效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的认知能力、价值观念、思想态度等都会出现极大的变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能够发展核心素养。
在体育锻炼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在划分小组之后,鼓励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步骤、基本方法等。例如,教师在障碍接力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设置物资押运的竞赛模式,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进行比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小组的凝聚力。在小组活动结束之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对话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分析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等。经过深入的联想、分析、实践探索,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提升,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从而提升运动锻炼能力。
通过设置分层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探究阶段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在体育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分组教学的特点,实现分层引导、分组探索的目标。教师在分层教学阶段,要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多她参与运动锻炼的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运动锻炼方法。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观察以及模仿学习,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实现知识迁移的目标。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自主锻炼、自主探究,不断提高锻炼能力。这样的分层教学工作始终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开展,将会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水平设置分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发展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