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研究
——以英语阅读融入党史教育为例

2022-03-17 17:58:15穆志刚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段落专业课党史

穆志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等教育应该把立德树人和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各门课程,实施课程思政。

学界关于课程思政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如何红娟(2017)论述了“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3]。高德毅和宗爱东(2017)提出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4]。高燕(2017)[5]和陆道坤(2018)[6]从管理理念、改革措施、教学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讨论课程思政的核心问题,如课程思政的设计问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问题、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问题、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问题等,并提出建议措施。第二,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研究。如朱强(2019)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7],张勇等(2019)在生态环境类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8],夏嵩等(2020)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融入课程思政[9],时显群(2020)在法学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等[10]。第三,特色课程思政研究。如刘营军(2020)讨论了农科特色课程思政[11],沈力等(2020)讨论了医学特色课程思政[12],钟卓良(2019)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13]。这些研究加深学界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对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有指导意义。

本文拟以本科英语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英语阅读课程第五单元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外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 英语阅读融入党史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融入党史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学情分析、课程/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五部分内容。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20级学生,学生当前状态如下:

学生掌握基础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学生通过高中阶段学习已经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学生报考英语专业表明其对英语感兴趣且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经过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专业学习其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有相应巩固提高。

学生掌握基本英语阅读方法技巧。通过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专业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英语阅读技巧,了解并会使用常用阅读方法,如猜测词义、查找主题句、分析长句难句等。

学生部分了解美国历史文化知识。通过高中阶段世界历史等科目学习,学生对美国历史文化知识有所了解,但其了解程度不够深入,不够系统。

学生部分了解中国历史知识。通过高中阶段中国历史和大学阶段思想政治课学习,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初步认识,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有初步理解,但其理解有待继续深入。

(二)课程/教材/内容分析

英语阅读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技能课程,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14]。

英语阅读课程以《泛读教程(第2版)》为主要教材,当前学期使用其第2册,由王守仁和高虹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该教材选材广泛,涉及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该教材提供全面系统阅读训练,指导学生掌握细读、略读、寻读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增强语感,扩大词汇量,增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

本次课讲授第五单元,课文How Barack Obama Became the First African American President of the US:The Untold Story以非裔美国人社会地位发展变化为主题,讲述非裔美国人最初没有任何权利,逐渐获得各种平等权利,直至获得美国最高权力。课文内容涉及废奴运动(The Abolitionist Movement)、解放黑人奴隶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The 13th Amendment)、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Brown v.Board of Education)、《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演讲、国家投票权法案(The Voting Rights Act of 1965)等众多历史事件,这些事件都围绕非裔美国人社会地位提升这一主题以时间顺序关联起来。

(三)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目标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定英语语言知识,掌握重点词汇,扩大词汇量,熟悉英语本族语者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概括段落大意能力、理解篇章能力、理解作者思路能力,并能将这些能力迁移应用于其他阅读材料。

素养目标:让学生理解美国社会历史发展及非裔美国人在其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各种尝试及其失败原因;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贫穷落后的状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教学方法

本单元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和拓展法。

讲授法:教师讲授本单元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子,增加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排除学生阅读理解中的关键语言障碍。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特点灵活使用多种方法技巧。

讨论法:教师布置讨论主题,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课上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用英语展示,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英语交际能力、查找资料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拓展法:根据本单元阅读材料的主题,予以适当拓展,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实施课程思政。

(五)教学步骤

本单元教学包括引入兴趣、精讲重点、首次阅读、再次阅读、三次阅读、主题拓展、讨论展示、思政教育、收尾工作等具体步骤。

1.引入兴趣

以Martin Luther King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音视频方式引起学生对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兴趣,引入本单主题。

2.精讲重点

教师画出阅读材料中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子,少讲精讲,一方面扩大学生积极词汇量,另一方面清除学生阅读障碍。

3.首次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限时3-5分钟快速浏览全文。提问2-3位同学,判断学生对全文主旨理解程度,不要求理解文章细节。

4.再次阅读

教师举例讲解寻读技巧、判断段落主题句技巧、概括段落大意技巧等。比如一些段落有明确主题句则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句概括段落大意,一些段落没有明确主题句则引导学生根据段落内句子意义及句子关系概括段落大意。指导学生用15分钟左右再次阅读全文,尝试概括段落大意。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概括出来的段落大意。

5.三次阅读

教师举例讲解如何依据表示衔接连贯的词语来判断段落之间的意义关系,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衔接连贯词语。教师讲解如何根据阅读材料篇章结构来判断作者的逻辑思路和全文展开方式,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上下段落之间逻辑关系,掌握理解作者思路技巧。指导学生用8分钟左右第三次阅读课文,再次概括段落大意,鼓励学生主动回答段落之间逻辑关系、作者思路和全文展开方式。

教师带领学生按顺序复述段落大意,阐明作者思路和全文展开方式,表扬主动回答或回答正确的同学。

6.主题拓展

教师布置讨论主题,让学生课下积极准备:查找资料,讨论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地位的发展变化;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讨论中国无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的必然性;结合历史知识,讨论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本单元第一次上课结束)

7.讨论展示

(本单元第二次上课开始)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围绕上述讨论主题用英语讨论,形成小组观点,每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鼓励同学用黑板、PPT、音视频等,声情并茂,充分展示。

8.党史/近现代史教育

教师对学生讨论和展示结果进行点评,在点评中融入党史/近现代史教育。重点带领同学们回顾: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说明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重任;2洋务运动失败说明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因其保守性亦不能救中国;3戊戌变法失败说明资本主义改良方案在中国行不通;4义和团失败再次说明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重任;5辛亥革命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6五四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结合,并直接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7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用这些历史事件和背后逻辑从正反两方面阐明,无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历史发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因此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9.收尾工作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快速完成本单元习题,解答学生本单元遇到的问题,检查课外阅读情况,安排课外阅读作业。

二 外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对教师的要求

外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结合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认为教师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提高思政意识

教师是否具有思政意识或思政意识的强弱是教师能否实施课程思政或实施课程思政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思政意识,自觉学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加强党史等四史学习,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教师只有具有敏锐强烈的思政意识才能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随时融入、自然融入、有机融入。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前提。但是专业课程中通常并不必然包含思政元素,因而挖掘思政元素就成为专业课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教师要根据专业特征、课程性质、特长爱好等千方百计挖掘思政元素。

(三)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托,教师授课要基于教材,但这并不表示教师要隅于教材。反而教师要适当取舍,随时向教材补充新鲜材料,做到活用教材、拓展教材。本次课教师补充国际时政材料表明当前非裔美国人仍然受到歧视和压迫,这不但延续了本单元的主题,而且也让学生了解到教材没有体现的另一面现象,做到既紧扣教材又超越教材。

(四)教师要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方法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对原有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程度改革,保证专业课内容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顺滑融入,而不能牵强附会两张皮。因此教师要结合自己实际和课程性质积极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方法,做到得心应手不漏痕迹。本次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分别使用了主题法、拓展法、讨论法、引导法等方法,与专业内容教学结合紧密,自然且高效。

(五)教师要把握课程思政的度

一方面,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融入课程思政。另一方面,专业课不是思政课,不能抛开专业课的内容讲思政,不能把专业课上成思政课。本次课的主体仍然是英语阅读教学,教授学生阅读技巧方法,带领学生分析理解阅读材料,掌握部分词汇用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等。但是本次课教师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讲授英语阅读,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学生思政意识。在讲授专业内容和培养思政意识这两个方面做到了主次有序、融入有度、结合自然。

三 结语

我们尝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表明: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思政意识,而且也能在教学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外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提高思政意识,要善于挖掘思政元素,要灵活使用教材,要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方法,要把握课程思政的度。

猜你喜欢
段落专业课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散文诗(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11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读写算(下)(2016年11期)2016-05-04 03: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