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培养

2022-03-17 17:39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吕丽恒
天津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赏析美的

■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吕丽恒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学生能否进行小学语文的有效学习,会对其未来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当前,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生的知识掌握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要求,学生的综合发展愈发受到重视。审美与鉴赏能力是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构成,具有这两项能力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可以更好地鉴赏美、品鉴美。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开展的审美教育主要体现在诗词和文章的审美上,这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美的认知,增强其美的感受力,把学生过去形成的以外表为主要内容的美学认知转换为综合分析的全面美学认知。

一、审美与鉴赏能力培养的价值

在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明确地提出了五育的要求,美育是其中一项重要构成,这意味着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美学教育,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诗词欣赏和散文赏析是语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构成部分,无论是学生的发展诉求还是今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解题需要,学生的文学审美与鉴赏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构成。基于上述内容,教师需要将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并开展相应的教学。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的策略

(一)拓展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容量

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鉴赏美、领略美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做出充足的教学展示。在当前,虽然多媒体已经实现普及,但部分教师在应用其进行教学展示时,仍受到传统教学设计的桎梏,教师的教学展示也集中在单纯知识内容的展现上,难以渗透美学赏析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需要重视多媒体开发,在课前搜集充足的课堂教学资源,以便于在课上进行有效展示的设计。一般而言,教师搜集的资源可以是一些与诗词文章相关的意象图片,也可以是一些山水的风景视频,在教学中,通过这些内容的展示,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朗读引导,帮助学生感知节奏美

节奏美是语文教学中需要渗透展现的一种独特韵律美,这种美体现在诗歌和散文中,若想对其进行感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行感受。在过去,教师虽然也会要求学生进行朗读,但对于有感情朗读这一设置并不重视,这使得学生的朗读单纯成为应付教师要求的差事。在当前,为了渗透审美教育,教师就要强化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渗透真情,细细揣摩文意和用字,尝试着带有感情地进行阅读。鉴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较差,其自身难以理解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作出示范,让学生感知方法。

例如,在进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首古诗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朗读的进行帮助学生感知节奏美。在本课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三遍故事,让学生尝试着感受每一句诗词之间的韵律。而后教师再针对性地做出“七言律诗”的韵律讲解,为学生展现古诗中的创作规则。在作出展示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范读的方式,为学生展现抑扬顿挫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着进行有感情地阅读。又如,在进行《繁星》相关现代诗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融合媒体展示的方式,并就其中蕴涵的词语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感情。如《繁星七一》中对母爱的歌颂。在学生达成初步理解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尝试着用饱含感情的方式来进行阅读,以此体悟现代诗歌的韵律美。在其中,作为拓展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谈谈自己对现代诗和古代诗的差异理解,并说出自己更喜欢哪一种。

(三)给出具体展现,引导学生分析寓意美

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散文中,作者常会使用以景寄情的方式来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意向中,通过这些意象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作者所展示的美好。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寓意,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可以使用合理的教学展示帮助学生将其中内蕴的情感和寓意具体化,实现学生的理解。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想办法来构建有效化的教学展示环节,将寓意地展现重视起来。

例如,在进行《山行》这一首古诗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融合本诗的内容进行拓展。在其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解析诗中描绘的景象,而后在从诗人的生平作出分析,引领学生感悟相关的一项,感受作者的高情逸兴和浩荡不羁。又如,在进行《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首古诗的教学时,教师在引领学生对诗词大意进行感悟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容抹总相宜”这一句诗进行研究,让学生感受苏轼的寓意,畅想诗歌中展示的美景。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在此时还可以结合媒体展现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西湖的美景,让学生联系西湖美景来感悟苏轼的赞叹。

(四)设计有效问题,推动学生开展审美思考

问题导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一方法的应用,教师可以构建有效提问。在审美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应用来推动学生进行审美思考,帮助学生明确进行审美的具体方法。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就有效审美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做出研究。

例如,在进行《火烧云》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来推动学生进行审美思考。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构建诸如“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呢?”“文章中描绘的火烧云有什么奇异的特点呢?”“你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火烧云又是什么样的呢?你又能如何去描述它呢?”“文中有哪些字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将它们标出来”的问题。

(五)创建有效情境,发动学生进行审美训练

审美情境的创建有利于学生审美活动的进行,基于此,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审美训练,使其获得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就情境教学的开展进行研究,想办法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训练。在实际的方法上,教师就可以借助展示、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引领学生做出思考,在学生思维得到调动后,教师再给出合理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鉴赏训练和思考。在其中,教师需要适当放宽要求,在学生有不同的审美意见时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来明确学生的理解。若学生的理解不当,教师再以理服人,帮助学生纠正观点。

例如,在进行《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课的内容来构建情境展示,利用教学情境的构建来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从这一课的内容出发,来设置相应的展示,创建情境。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风儿吹动树叶的情景,让学生细细倾听那声音,也可以展示河水和雨水流过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哗啦的水声,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鸟儿的鸣叫声。在展示之余,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些情境引导学生加以感悟,对本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让学生说出文章美不美,美又体现在哪里。

(六)剖析文学作品,展现作品内涵艺术美

文学作品中的美有很多都是内蕴的,为了帮助学生将其明确出来,教师需要开展解析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剖析解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将其内蕴的艺术美展现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出准备,构建完成的展现教学流程。为避免教学变为灌输的过程,教师还需要渗透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及时地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互动。

例如,在进行《清明》这一首古诗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诗的内容展示来引导学生进行剖析,展现其中内涵的艺术美。在本诗的解读中,教师就可以围绕“雨纷纷”“欲断魂”进行展现,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词语中渗透的情感与联系。教师要特别点明“雨纷纷”中对清明“泼火雨”的展示,让学生感受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美境界。而在“欲断魂”中,教师可以就“断魂”一次作出延伸,让学生明确,魂在诗歌中多指诗歌与情绪,而断魂是形容一种极其强烈而又不外流的伤思哀叙。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心境,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展示古今清明节的不同,让学生感受诗人心中孤身上路的孤寂之感,从而让学生明确,诗人“断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雨纷纷”,而是受到当时时节的影响。在后半句中,诗人想要以酒消愁,便要寻酒家避雨和消愁,这时有人给指路,点明前方便有“杏花村”,在这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得知前路有酒家之后,心境发生了转变。在本首诗的解析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沉浸其中,充分感受其中渗透的艺术之美。

(七)做出阅读推荐,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审美也是一项需要积累的内容,学生通过多次审美的进行,可以见到更多的不同意象和情感,审美技能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审美的机会,教师需要在课堂设计之外,推荐给学生一些课外读物或影视作品,让学生尝试着通过审美鉴赏的进行去感受隐含在文本或画面下的独特美感。在阅读推荐的方式上,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课堂的间隙为学生介绍一些读物,也可以采用创建阅读审美活动的方式,给学生设计集体阅读和合作阅读的机会,发展其能力。

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外国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和《海底两万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鲁宾逊荒岛漂流时那种勇于开拓的精神美,想象并体悟海底两万里中描绘的美妙景色。除了小说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读一些现代散文,感受现代文章对美的不同描述,加深学生的文学认知。当然,教师也不应该让学生将阅读的目光限制在文学作品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欣赏一些美术作品或电影,感受其他艺术形式中所体会出的美感,这对学生的美学认知提升都是很有帮助的。

(八)融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是学生感受美、接触美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我们的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形成存在忽视,这使得学生的美感受能力较差。为了做出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内容的展现,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存在的美,使学生树立主动发现美的意识,培养发现美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从实际美的展示入手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其中,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整洁房间带来的简洁美、道路两旁笔直整齐数目的整齐美、和平鸽放飞的和谐美等。在作出了相应的展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用纸笔记录下自己见到的唯美事物与瞬间,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在其中表达自己的感触。通过这样的写作进行与对生活实际的感悟,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就可以逐渐得到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也会更深刻。

(九)开展有效评价,量化学生审美鉴赏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构成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量化,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明确,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自身努力学习行为的认可,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来说,由于学生自身很难明确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发展,所以教师同样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发展量化。在这一方面,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借助有效测评的进行来构建评价,即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价中选择一个文本作为学生进行赏析的内容,而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写在一张纸上。在学生完成书写后,教师就可以收集学生的评测,并根据当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做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评析。需要注意的是,审美本身是具有极强主观性的行为,所以教师在分析学生的鉴赏时,如果其言之有理且符合基本要求就可以认为合格。

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天净沙·秋思》这一首诗,让学生尝试着利用自己掌握的诗词赏析技能对其内容进行赏析。在学生完成了基本的赏析后,教师就可以收集学生的赏析文本,并从总体上做出其发展的评定。在完成基本评定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赏析文本中挑出几份写得好的,让学生站起来尝试着为其他人介绍一下自己的赏析看法。对那些存在一定争议的赏析,教师则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话,问询其理解,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完成这一环节后,教师就可以从整体上对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发展做出评定,并对发展较好的学生做出表扬。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需要帮助学生感悟美、理解美之外,还需要给学生创造进行审美的机会,拓展其审美的空间。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从教学资源拓展、朗读引导、寓意美好分析、设计有效问题、审美训练开展、内涵美展示、课外阅读开展、实际生活联系、有效评价九个方面做出调整,相信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调整。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赏析美的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